815 电商大战一周年祭
第三重维度是电商的物流问题。中国物流现状是干线物流过度发达,支线物流极端不足。支线物流不仅作为短板测试着物流的整体水平,也同电商向二三线城市及乡镇布局紧密相连。在物流的信息化、数据化方面,去年5年,天猫已宣布与EMS、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百世汇通、海航天天等九大快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电商社会化物流新标准,天猫与快递企业实现全方位的物流数据分享。时隔一年,今年5年,马云和银泰集团更联合复星、富春、顺丰、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共同组建 “菜鸟”社会化物流大平台,目标是未来5-8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快速高效物流服务网络。在物流方面,天猫的未来同样值得期待。 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重维度来看,阿里系对整个电商生态链的布局已初步完成,并且阿里云、支付宝已在对应行业独占鳌头,对于物流信息化的构建也有了稳固的基础。但整个电商系统生态链的完善是一回事,天猫内部承自淘宝的野蛮生态系统又是另一回事。从长远来看,天猫独特的纯平台化B2C之路,使它在前进的路上面临着制度之困。 2005年,雅虎宣布和淘宝合作,马云公开表示:淘宝将继续免费3年。当时,他的竞争对手eBay还要向卖家征收2%-3%的服务费。06年,淘宝短暂地推出过一种叫“招财进宝”的竞价排名,在卖家们的一致抗议下,这款工具很快下架。 2008年4月,淘宝引入“淘宝商城”的概念,商城卖家需要交纳1万元保证金和6000元服务费,同时,卖出的每一件商品,淘宝都要提取5%的佣金。同年9月,淘宝屏蔽了百度的搜索,曾经的“招财进宝”在2009年年初换了个身份,以“直通车”的名义重出江湖。2010年,淘宝调整“卖家服务质量”在搜索排位中的权重,进一步迫使卖家不得不做直通车、投放广告。至此,杭州的淘宝网总部陆续遭部分卖家“围攻”。 更名“天猫”后,淘宝表示,天猫与淘宝网未来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业态:淘宝网是C2C卖家和小型B2C商家,是创业者的孵化地;而天猫是B2C业态发展中,能与整个阿里巴巴集团挂钩的全新品牌,面向更为成熟的商户。但实际上,天猫与淘宝“想说分开没那么容易”。我们看下淘宝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广告。数据统计,淘宝2009年广告收入为15亿,2010年增至40亿,2011年达87.9亿,2012年更高达172亿,过去几年,淘宝的广告收入连续翻番,而大小商户的营收和生存现状,是否也顺应了这样的势头?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发布商城新规,服务费由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商铺的违约金也由以往的1万涨至5万、10万、15万不等。众多由淘宝集市转至淘宝商城的卖家不堪重负,由此引发“十月围城”。2012年2月,淘宝将旗下最主要的广告业务“直通车”一拆为二,新辟天猫直通车,以此作为天猫的专有广告服务项目。2012年7月底,天猫再次对搜索功能的修改中,“人气排序”的位置进行了调整。有商家表示,“聚划算之前还算是比较便宜的通道,以前很多人上聚划算是为了爆款,通过爆款吸引更多的流量。”但改变“人气排序”后,就大大削弱了聚划算推广的效果,无异于逼着商家花钱买其他更贵的推广。 就商业模式而言,淘宝系的广告收入模式在天猫身上更加被发挥到极致。在天猫开店的费用远高于其他平台已是电商界共识,有卖家指出,入驻京东、天猫和亚马逊等第三方开放平台中,三年别想赚钱,尤其在天猫。更有甚者,从两年来C类、小B类商家的历次“暴动”上,我们发现,从平台使用费、保证金、广告费三个方面都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 盘根错节、已达近千种的收费工具,动辄几千的钻石展位、黄金秒杀,更是孕育腐败的温床。商家透露:最初依照信誉排名时,淘宝小二删恶评就已达到每条150~200元;相对较便宜的聚划算,淘宝小二轻易就能中饱私囊。 第三方商家越来越不堪重负,平台使用费、保证金、扣点费还在其次,越来越昂贵的广告费,其成本只能转嫁致制造业和消费者。如今,天猫上充斥的假货、盗版、翻新已经不再是新闻,如果正品无法保障,那么天猫就不仅仅是在平台化体系、及商业模式上承自淘宝,而是永远走也走不完的“洗白”路。 天猫背靠着阿里,有着完善的电商生态链;目前无论是B2C+C2C,还是单看B2C,天猫仍保有市场份额的优势。但从众多互联网大佬血淋淋的教训中,天猫应该警醒:良好的生态系统,不能只对自身而言,靠编造创富神话,倒卖流量,将数百千万大小商户玩弄于鼓掌间的“好日子”,还能延续多久?毕竟只有庄家赚钱的泡沫,终于爆破的一天。如何依靠阿里这颗大树,和多年建立的流量、商品、信任度的红利,尽快建立“共同富裕”的健康生态链,是天猫,乃至阿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京东模式 京东公开地表示,自己的学习对象是亚马逊。我们看下作为全球电商的先行者和标杆的亚马逊,它的发展脉络与现状。亚马逊1995年7月正式营业,以光年的速度在成长,从名不见经传的在线售书小贩跃为拥有2亿多活跃用户的电商巨头。近5年来,亚马逊更大举收购各种鞋类、日用品及婴儿用品网站,买下机器人制造商奇娃系统公司,以提高在线交运速度,最近更传出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的传闻。贝索斯领导的亚马逊帝国近年来在不断变革中改写着全球零售生态。电子商务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攻城掠地,去年全球销售额首度突破1万亿美元,而亚马逊所占销售份额更超过5%(2012年,亚马逊销售额达610亿美元)。 但疯狂的扩张与变革背后,却是持续了8年的巨亏。1997年上市后,亚马逊每季度都要亏几千万美元,1999年全年亏损3.5亿美元,2000年全年亏损9.72亿美元。直到2001年第四季度,亚马逊单季收入突破10亿美元达到了11.2亿美元,按照所谓的“标准认定会计法则”,实现盈利500万美元(当然,这里实际上存在花招,利息开支、重组费用等财务项目并没有计算在内,亚马逊此时的负债为21亿美元。并且牺牲了增长,当年收入增长为13%,而前一年的增长为69%。)2003年,才是决定性的一年,在当年前两个季度亚马逊仍然亏损,但在第三季度,亚马逊首次在非假日季节期间实现了盈利。过去十年,亚马逊始终挣扎在盈利边缘,今年以来,亚马逊再次出现亏损,亚马逊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净亏损700万美元,平均每股亏损0.02美元;而去年第二季度,亚马逊净利润为700万美元,平均每股收益0.01美元。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