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 电商大战一周年祭
今天是8月15日,似乎已闻到了月饼的香味,可发生于去年月圆之夜的815电商大战,似乎已被淡忘。其实,这场因口水而引发的电商群体性事件,足以载入中国商业发展史册。 815电商大战将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史,划分为两个阶段:815电商大战前,是中国电子商务的发育期,在此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如疾风暴雨,攻城略地,势不可挡;815电商大战后,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步入成年期,少了点喧嚣与激情,多了几分理性与反思。 本文,以追溯815电商大战为切入点,通过对过去一年中国电子商务大事件的回顾,尝试揭示中国零售业和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 2012年8月13日晚。苏宁公告称拟募集资金80亿,用于电商和供应链的建设。当夜,刘强东发布微博:“今晚,莫名其妙地兴奋。”相信其时,京东已密谋好次日的动作。8月14日上午,刘强东通过个人微博直接向苏宁国美发难:“全国招聘5000名价格情报员进驻苏宁国美”“京东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所有大家电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赤裸裸的挑衅显然一时间把苏宁国美打蒙了,直到下午4点,苏宁易购李斌才予以回击:“苏宁易购所有产品价格必然低于京东,凡价格高于京东者,我们会即时调价,并给予两倍差价赔付。”次日,双方言语交锋越发激烈,“京东所有大家电价格都比苏宁线上线下便宜,如果苏宁敢卖1元,那京东一定是0元”“股东称,我们除了钱什么都没有,你就放心打吧,往死里打!”而苏宁易购李斌的回应一直都是柔中带刚,“市场竞争绝不是逞口舌之能,把精力投入到持续给消费者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上来才是王道!”并不正面回应京东的挑衅。 从自媒体的运用娴熟程度而言,苏宁与京东并不是一个量级的。当年京东618店庆,热门微博齐刷刷换成了京东店庆日的红色LOGO,轰动一时;随后的7月,通过西红柿事件,借助刘强东的隐私,大炒了一把“生鲜频道”上线,成为一时之焦点。但事态的发展显然超出了双方预期,随着国美、当当、易迅等相继加入战场,行业,乃至社会对事情的关注度和争议都迅速升温,行业的口水战,逐渐演变成社会事件,最终以发改委的介入,各打三十大板而落幕。 从事件本身而言,没有真正的失败者。战后,京东大家电缩小了与苏宁的差距,苏宁易购则一战成名,行业知名度仅次于京东,而搭顺风车的当当国美和易迅们,也分得了一杯羹,消费者在这场消费盛宴中,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惠。 由表层的战术比拼转入深层的战略竞争 过去一年,刘强东噤声了整整一年。一年前,刘强东说:“价格战永远没有结束的那一天”“招聘5000名离退休人员当价格情报员”,一年过去了, 5000名价格情报员沦为笑谈,京东也一改价格屠夫的角色,以“修养生息”的面目示人。 其实,过去一年里,京东前进的步伐却没有半丝的迟缓。一年间,京东完成两轮融资,成功融资了10亿美元;12年10月,京东完全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网银在线,布局独立支付体系;11月,京东物流服务系统平台对外开放;今年3月,宣布与中超联赛牵手,成为中超联赛一级合作伙伴;同月,京东正式启用JD.COM域名,改名为京东,更换LOGO;4月,京东宣布注册用户突破1亿;5月,京东商超上线;6月,十周年店庆月,交易额同比翻番;7月,成立了金融集团;同月,京东召开POP开放平台大会,刘强东现身…… 刘强东曾说过,年销售额600亿是安全线,因此过去一年京东风格的改变,可以从几个方面作出判断:一是销售规模达到预期,行业地位初步稳固,可以减缓激进的节奏;二是虽连续多年爆发式增长,但始终未能盈利,对内对投资者,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要输血更要造血;三是消费者认可度高,已形成稳定的客流和销售曲线;四是上市在即,需要优化长期爆发增长带来的机构庞大臃肿和管理疏漏,完善企业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五、作为自主性B2C领域的霸主,需要学会“淡定”,不要轻易被追赶者挑衅成功。 过去一年,苏宁的变化更彻底。去年9月,苏宁宣布6600万美元全资并购红孩子,承接“红孩子”及“缤购”两大品牌,全面升级苏宁易购母婴以及化妆品的运营。这是苏宁在电商领域的首次并购,对于苏宁“去电器化”经营和苏宁易购品类拓展、规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拉开了电商行业整合大幕。2012年苏宁易购更先后上线了商旅、酒水、食品、保险、团购、电子书等新频道,随着开放平台上 线后,凡客、乐蜂、优购等垂直电商的入驻,以及红孩子收购成功,都带动了苏宁易购SKU的增长。2013年2月,苏宁完成组织架构调整,“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今年6月起,苏宁实施的“双线同价”,将传统零售同行们逼入了转型的单行道上。今年9月,苏宁易购开放平台上线在即,将大规模引入服装鞋帽、百货、美妆等品类,同时将成为其涉足金融业务的后盾。 过去一年,京东的风格在转变,它在向自己的对手苏宁学习,少说多做,低调前行;苏宁的风格也在改变,从原来略显僵化的文化,变得越来越开放,这种开放源自四年电商历练后的自信。815电商大战,让电商巨头们,变得更沉稳,和理性了。 电子商务是实体零售的救世主? 零售业态,有着千年的历史,但现代零售业,历史却不足百年,中国现代零售业萌生于90年代的大型百货商场,迄今不过20余年历史。时间虽然不长,但中国零售业的业态丰富度完全可以媲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中国零售业业态涵盖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B2C平台等,但中国连锁零售业的覆盖面和深度,却与先进国家相距甚远,美国的连锁经营销售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60%以上,日本也高达40%,而中国却不足3%,可以预判的是,随着信息和物流建设的发展,连锁布局的覆盖,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连锁零售业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即便在家电连锁零售相对饱和的状况下,百思买、山田电机和万得城依然挺进中国市场,欲分一杯羹。 一切在2012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作为零售业的风向标,2012年沃尔玛销售额与净利均低于市场预期。今年沃尔玛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净利润增长为1.1%。在中国市场,沃尔玛、家乐福和乐购等外资零售巨头增速放缓,还陆续关闭了多家门店,家乐福甚至还传出转让中国业务的传闻;中国零售业正在步美国后尘:2012年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增速降至10%以下,而2011年的增速是20%,中国家电连锁零售的标杆——苏宁财报显示,2011年营收938亿,同比增长24.35%,净利润48.21亿,同比增长20.16%,2012年,苏宁营收983亿,同比增长仅4.78%,净利润为26.76亿,两年间,苏宁同比增长和利润额都首次大幅下跌,可以看到,虽然在连锁零售仍在高速发展的今天,2012年,实体零售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