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白岩松谈大学生就业:创业须有足够经验
白岩松:我可以在这里提供一些案例,我们这次因为在做“就业有位来”的公益活动,因为面对今年高校的毕业生,发现提供的这么多岗位里,有很多我觉得还是相当不错,但是总结起来,包括我们的合作伙伴所提供的就业报告,发现里头有这样一些反差。高校的毕业生愿意去一二线城市,对三线城市不感兴趣,哪怕三线城市,其实三线城市不意味着就业单位不好。第二,愿意去国企,不愿意去民企。这也是非常明显的。 李开复:理由是什么? 白岩松:觉得好像民企没面子,好像国企更稳定,您怎么看待这两个反差。我当然有我个人的看法,我个人觉得稳定是动态的。如果我一毕业,刚20多岁就想为了稳定去了一个真的很稳定的单位,你的一生可能变得更加不稳定。因为你没有机会了,你没有成长的空间了,你一去就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静止的空间里。稳定是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前进,不断的被得到认可,最后几十年发现你不断在前进,反而是最大的稳定。可是现实的数据给我们的是愿意去一二线城市,不愿意去三线城市。愿意去大企业,不愿意去创业中已经有知名度的企业。愿意去国企,不愿意去民企。相反后者提供的岗位非常多。 李开复:我非常同意岩松老师说的。另外还有一个挑战,现在有一些毕业生可能对于风险非常担忧,太早就寻求安稳或者稳定。我觉得人生都会犯很多错误,而职业、事业达到越高层的时候,你犯的错误代价就会更高。所以,应该更早的时候先找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如果在最早的时候把错犯了,当年纪大一点可能才考虑稳定的因素。太早的就已经为了自己未来的一切做打算,可能反而失去找到自己真的想做的工作,自己想成为未来的自己,都不去想这些事情。如果就是稳定的每天有口饭吃,能够回家,能够有地方住,就觉得是满足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 白岩松:有时还是因为有一点面子,其实那个面子一点不实惠。 主持人王莹:可是岩松老师,您眼中的好工作难道不是一二线城市、大型国企、稳定的职业收入,难道不是这些吗? 白岩松:如果能给每一个人都提供这样的就业岗位,OK,会吗?现在一个非常大的落差就摆放在这里,其实这样的岗位很少。那么,我们是不是因为只求这样的岗位,面前给我们提供的像梯子一样的向未来攀登的东西你就忽略不计?这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它能够给你提供,好了,你刚大学一毕业,22岁,本科,中石化的一个部门经理,中石油的部门经理,我也去。问题是没有,那么我们还抱着你一定有这样的工作还可以,其它的不要?我们现在需要台阶,我也是到32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之前我搬了八次家,不断的动荡在选择,但是我现在最留恋那段日子,它让我成长,每天我听到自己像竹子一样骨节生长的时间。岁数大了才后怕,如果当初按照我的梦想把我分配到那样一个单位,我坐办公室,我不知道是不是比今天还要苍老。 主持人王莹:您是之后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还是当时就已经感觉到自己不断成长。 白岩松:在中间的时候开始,但是我必须要替很多弟弟妹妹承认,如果我回过头来想我当时的时候也会选择稳定的单位。但是我后怕,如果当年真的选择一个稳定的单位,可能今天就没有我。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我们当然像开复老师也好,我也好,我们是给别人提建议,没有权利对别人说什么,但是有的时候建议,十个人当中如果有两三个人听到了,而且成为自己做选择的一个依据,起码是其中的一种选择,也好。 主持人王莹:其实如果我现在听到这番话,我觉得对我最重要的一个启示就是面对现实。如果你能一步到位,那当然更好。 白岩松:不对,一定不能误读这个意思,我说面对现实是为了靠近理想的另一种方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我们可能都有更大的一个目标,但是如果你职业的头几年,我曾经说过30岁之前要不断尝试,30岁之后要开始做减法,开始明白自己最适合做什么。但是如果你30岁之前什么都没试过,你哪知道自己什么最强,还有社会能提供给你什么样的机会?我觉得职业是不是人生当中要有一个规划,从创新工场,人生也是。 主持人王莹:开复老师眼中的好工作是什么? 李开复:我觉得好工作更会看重这是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这是一个值得我尊敬的老板和有好的企业的价值观。这是最核心的。在这个之后可能才是一些面子上有关的,是否光鲜,是不是在一线城市,工资怎么样。因为其实我觉得如果你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学习、成长,你未来其它的都可以发展。先到三线城市,以后再到更大的城市。先做一个比较不光鲜的工作,但是公司很好。或者先到不是很顶尖的公司做你喜欢的职位,以后再更好地走。我相信今天的大学生未来换工作的概率,应该是4、5次,所以不要把一个工作就认为一辈子就做下去了。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如果你今天已经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那很好,为了这个做一个计划,也许达到一步到位最好,不行的话分两步、三步都可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什么能让你最有满足、最快乐、最喜欢的工作、最有成就感,你应该把它当做像岩松老师所说的学习的机会,30岁以前你还很年轻,年纪大了就没有那么多机会来尝试了。乔布斯说过一句话,其实人生很多早期的尝试,就像一个一个点,不见得知道最后如何划一条线把它连起来。那就当你还不知道线在哪儿的时候,先找那些点,前提这些点最好是你认为有价值的、有兴趣的、能学习的。如果三个最好满足两个也值得一试,未来总有一天你知道怎么串起来。 主持人王莹:岩松老师,“就业有未来”播出之后,您也给我们提供了刚才说的数据,有一个预期吗,我们想给多少毕业生提供多少职位? 白岩松:首先刚才说了,这是一个治标必须媒体要做的事情,拿出公益时间,打开这扇门,十天就新增14000多个就业岗位,起码要给很多小弟弟、小妹妹更多的选择,而且是相对集中的选择,而且我希望8、9月份的时候,这些提供的岗位能够做一个公示,究竟你招的是哪些人,让大家产生一种更大的信任感。 另外,通过这个你也可以更好的观察这个社会。的确就像我们的同事也在说,谈到就业好像大家习惯性的就把板子打到大学生的身上,你要改变观念等等。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更大的部分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去关注。比如一开始,和开复老师探讨的不是就业理念的问题,创新环境够不够,比如社会是不是各个门都是畅通的,让大家跳槽是有无限的空间,你只要能力够,就一定不会被埋没?这一点如果社会给了全社会所有年轻人的共识,就不怕现在在三线城市或哪个小企业。举例说,我看过好多写美国新闻同行的书,结果会发现,比如在美国西部,因为美国东部重镇在纽约、华盛顿等等,但是在小的媒体里做记者,为什么也稳得下来?因为他知道,我只要有一天我的哪篇报道非常棒,就一定会被我的众多同行看到,我就有机会到我梦想中的媒体单位。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是流动的,你有能力就会被认可,包括猎头公司等等各方面,那大家就会安于眼前的工作并且把它做好。如果这个社会给人的预期,如果你第一次分配的单位没去好,这辈子就毁了,他就不敢去他能学习、能成长的地方,因为他恐惧于未来阻隔的这个墙。所以,社会能不能更开放、更流动、更鼓励创业的环境?这是长久治本的东西,这也是让我们很多年轻人将来愿意去选择当下,还不错,但不是我理想的,但是会靠近我的理想,我觉得现在社会解决就业难就是解决这几方面的问题。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