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人物访谈 > 专访 > 正文

李开复白岩松谈大学生就业:创业须有足够经验

发布时间:2013-06-15 21:21:58 所属栏目:专访 来源:站长网
导读:6月13日晚间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今日做客新浪直播间,与大学生毕业生分享如何在2013年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季成功就业,找到自己的人生

新浪科技讯 6月13日晚间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和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白岩松今日做客新浪直播间,与大学生毕业生分享如何在2013年这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季成功就业,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2013年是“史上最难的就业季”,一方面大陆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届,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的压力,就业岗位并不算多,这一增一减的落差造成史上最难的就业季。

在白岩松看来,今年的就业难不仅仅体现在绝对就业难,更体现在相对的就业难上。“绝对就业难指毕业生多,提供岗位少,通过我们做的各种公益活动发现,其实社会上也相当缺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从某种角度上也不少。但是另一方面,现在难在不是所有提供的就业岗位高校的毕业生都愿意去。而对于企业,想要人才,可是却很难招到人才,所谓高不成低不旧,因此我称其为‘相对就业难’。”

李开复认为,专业的不对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很多大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很理解每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引导,或者报纸上看到哪些专业最火,考进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兴趣,不喜欢。”李开复表示,在网上和青年朋友的交流时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不满意。

谈及时下最热门的创业问题,李开复表示,现在创业的失败概率非常高,他建议大学生一定要可以首先选择进入小企业学习打理一个小企业,在经历过一、两家创业公司,再去一两家大的民企,学足够了、有经验之后再去创业。

“这一切都需要大概做一个3到5年的规划。”李开复总结说:

第一,我个人非常不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因为个人的经历、人脉或者对行业的理解都是不足够的。中国的高科技创业平均成功的创业者是32岁左右创业的,不是22岁左右创业的。首先不要再去想那些偶像级的,我要成为下一个马化腾、比尔盖茨。这是错觉,在中国今天的环境是不允许的,首先放弃奇迹式的高科技创业,这种偶像是不符合实际的。

第二,培养自己学科之外的能力。如果你在读书的四年之中,每个暑期去打工,去学习,你要想做个网上的电子商务,自己先开一个淘宝店。如果想开一个小咖啡馆,先去咖啡馆打工。如果你能够把这3到4个暑假利用起来,有足够的经验、人脉,自己的成功概率就会提升,自信也会提升,这样的话我就会更看好服务业更早一点出来创业。

第三,社会对失败容忍度不够。如果社会都认为你失败了,你一辈子就完了,或者你再下一次更不给你机会,或者父母给你很大的压力,不可以失败。如果这么大的失败,真的很多毕业生没有这种自信和胆量去创业的,社会应该更有容忍度。

以下为访谈摘要:

主持人王莹:像就业难的问题,李老师,对您的创新工场来说是好事还是不好的事?

李开复:其实创新工场做的是高科技的创业,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的创业者和工程师在任何的一个年度和季度都还是有很多人想来做的,我们也都是能够挖掘到很合适的。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更多是我们讨论的应该是普遍社会的问题,高校有没有教育好足够好的工程师,还有毕业生他们有没有错误的方向,还有家长有没有给太大的压力,或者不正确的引导,这几个因素可能更多导致今天就业的问题。

主持人王莹:您帮我分析了一下问题。岩松老师,您是什么时候发现今年的就业特别紧张,想到用新闻1+1这个节目,特别是拿出黄金时间30秒提供一些职位给大学生?

白岩松:其实中国高校长毕业生的就业难不是今年才开始,我也不认为今年会结束,它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这个难本身就分成绝对就业难和相对就业难,我觉得相对就业难才是更难的现实。

主持人王莹:什么叫相对就业难。

白岩松:绝对就业难指毕业生多,提供岗位少,通过我们做这方面的公益活动会发现,其实社会上也相当缺人才,提供的就业岗位从某种角度上也不少。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现在难在不是所有提供的就业岗位高校的毕业生都愿意去。另外,想要人才,在这么多毕业生里很想招到人才,可是发现有的时候他想要的还没有。比如高级的管理人才、创新的人才,包括熟练的技术岗位的工人,大学生不愿意去,所谓高不成低不旧,我称其为“相对就业难”。所以,相对就业难才是现在真正最大的难题,而不是绝对就业难,如果绝对我们统计一个数字就好了,有这么多毕业生,这么多岗位,没问题,关键是这699万里相当大的比例,提供的那些岗位不为所动,因为不愿意去,相对就业难是当下真正的难。

主持人王莹:大学生不愿意去这些岗位是因为专业不匹配,这就不是毕业的时候大学生要面对的问题,应该是他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就要想好毕业之季所要面临的问题,是不是李老师?

李开复:专业是其中之一的问题,很多大学生报考专业的时候,并不是很理解每个专业是做什么的,往往是因为父母的引导,或者报纸上看到,或者是朋友之间觉得什么是最火的报考这些专业,考进去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兴趣,不喜欢。我在网上和青年朋友的交流,超过一半的学生都对自己的专业不喜欢、不满意,或者是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找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是问题的一部分。但是可能更大的问题是多年遗留下来的认为我去读书是一个阶段,就业是下一个阶段,读书就专心读书,毕业了以后就下来了。但是其实今天在高校里面,很多老师并不真的有足够的就业的或者是社会实践的经验,他们教的还是很理论化的东西。一直到毕业的时候,高校并没有教给学生足够就业的能力,这个时候再让他们去一个不对口的专业,不足够培养就业能力的教育,再让他去找工作,而且他可能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跳进去,新闻系毕业就做记者,计算机系毕业就做程序员。但是发现实际上就业的要求跟学校所教的又不匹配,这一下子加起来,成为刚才岩松老师所提到的就业难。

主持人王莹:学习和就业成为两个阶段,分离开了。

白岩松:开复老师第一段话开场白就已经隐藏了分析在里头。比如专业的设置、高校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能力不够等等。具体到很多年轻人报考志愿的时候,其实有很多人不是出于爱,不是出于我对这个专业的爱好,而是出于当时周围的人分析这个专业很时髦、很热门。但是你要知道高校永远有一种滞后效应,在你当下认为时髦的时候,这个专业已经积累了几年的时髦,才会到那个时候很热。可是等你四年后毕业,或者你又读了两年或者三年研究生,七年以后毕业的时候,这个专业已经富余了,因为已经时髦了很长时间了。所以,就像我上大学那个时候都在说最热的是考法律还有经济,等到我毕业的时候到处都是国民经济管理,我们不需要那么多总理,现在国民经济管理这个专业就很少,可是我上学的时候很热,这种滞后效应没有人仔细去分析。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