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帝国衰败史:幕后黑手乔布斯
历史总是很雷人:加拿大有个地方叫滑铁卢,滑铁卢有个造手机的,名叫黑莓。 黑莓帝国的衰败背后,有一个幕后黑手就是乔布斯。事实上,在刚开始的前几年,黑莓对苹果的反应是傲慢和看不上。就像很多传统企业看互联网公司一样,口头禅就是“不可能”。在国内,小米正在扮演类似的角色。黑莓的衰败有三个时间点很关键: 1、产品经理干掉工程师:2007年的1月,iPhone出世。苹果是一家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核心的公司,而且领导者不是工程师;反观 RIM 则是一家由无线技术工程师创立的无线通讯技术公司。 2、很不给力的产品反击。RIM 真正开始正视 iPhone 是从 BlackBerry Bold 9000 开始。2008年11月在美国上市;Email 服务一样出色,但是没有 WIFI,系统软件也不够流畅。 3、2011年,危机终于到了爆发点,这被称之为「公开信之年」。日渐滋生的官僚主义、政治斗争,就和前苏联一样,所有人都假装自己很忙的样子。 ===黑莓滑铁卢的分割线: 那是2007年的1月9日,带着他一贯的营销才华,史蒂夫·乔布斯介绍 iPhone 的时候这样说道:「有时候,总会出现一款革命性的产品来改变一切。」他的措辞中充满了「太神奇了」,「酷毙了」等用词,还不断嘲笑当时的智能手机开个网页都是那么繁琐,他说:「同学们,这太逊了。」 他把当时主流的四部智能手机在大银幕上一字排开,分别是摩托罗拉的 Moto Q、Palm Treo、Nokia E62,还有 BlackBerry Pearl。乔布斯说,这些手机所有的问题就是下面40个按键切掉了一半屏幕:「不管你用得到用不到它们,这些键盘就待在那里。不管你用什么程序,都是这些塑料按键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抛弃这些键盘,只要一整块大屏幕。」苹果把实体键盘,变成了一个界面。 乔布斯宣称,iPhone 的软件领先业界5年。一则未经证实的段子说在乔布斯发布会后几天,RIM 的高管认为乔布斯的「神机」技术上不可行。不管是真是假,这符合 Lazaridis 对于硬件和乔布斯截然不同的关注角度。Lazaridis 对于 iOS 的优雅也颇为欣赏;他一直以来都很中意苹果界面设计的敏锐性。但是他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玻璃上敲击自如,所有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都有实体键盘。我认为我们的设计更具有优势。」他坚信顶尖的硬件会带来成功。 在公开场合,RIM 对于 iPhone 的态度还是比较礼貌,但不认为从长期来看,iPhone 会成为黑莓手机的杀手。Balsillie 说:「看来,iPhone 只不过是这个已经非常拥挤的市场上出现的新手,消费者已经有了很多选择……但随着黑莓将要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我还高估了它。」换句话说,黑莓已经准备做出应对。 RIM 是被自己的成就所拖累:因为它没法粗暴地抛弃已有用户,也就没法简单地升级一下老旧的手机系统。苹果在发布 iPhone 当天,就把「苹果电脑」里的「电脑」二字去掉了,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如果 RIM 专注于商务用户,弃普通消费者与不顾,苹果就会用「简单就是美」的哲学笼络他们,用漂亮的硬件和软件吸引他们,总有一天,苹果不可避免地会进入 RIM 的商务市场。一款强大的内置浏览器,和不断成长的应用软件开发生态,苹果已经准备好为那些需要永远在线,而不止满足于 Email 的用户提供服务。 从比商业策略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苹果是一家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核心的公司,而且领导者不是工程师;反观 RIM 则是一家由无线技术工程师创立的无线通讯技术公司。Lazaridis 笃信产品的硬件品质,和尊重数学公式与数字的理性世界。他经常解释说:「在 RIM 的公司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数字的信仰,对于数学的虔诚和对于不可违背的物理定律的敬畏,没有这些知识,和对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的了解,你就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产品。」 所以在智能手机这件事情上,Lazaridis 和他的公司所想的是技术的限制。首先是手机的大小:手机不能太大否则不好拿,但也不能太小到没法用。电池也是个限制:没电的手机就是块砖。最后,带宽的限制:Lazaridis 相信必须尽量节省带宽消耗,以保证网络的承载能力。太多的占用网络带宽的设备会让网络瘫痪——就和 AT&T 猛然发现 iPhone 的流量增速惊人后的反应一样。 RIM 在技术限制下设计手机,所以决定了黑莓手机的现在的样子。尺寸和续航都适合那些整天不是在车上就是在天上的商务人士;极小的带宽需求讨好了那些 IT 部门的老大,和抠门的运营商。而苹果把这些 RIM 所担心的事情全都抛在脑后,造出了完全相反的东西,不可换的每日充电池、巨大的带宽需求,苹果认为带宽问题根本就是运营商的问题,乔布斯才不管这些,而消费者能获得那么多丰富的应用,电池续航不行也就忍了。 现在回过头看,苹果当时的战略非常清晰,而且明显会胜出。但是微软CEO鲍尔默,跑出来代表业内的平均智商水平发言了,他说道: $500 的合约机? 这是什么合约? 这是世界上最贵的手机,而且它完全不适合商务客户因为它连个键盘都没有,这使得 iPhone 写个邮件都累。它可能会卖的不错,也可能根本卖不出去……现在我们一年要卖出好几百万台智能手机,苹果连一部都还没卖出去。未来5个月他们手里只有世界上最贵的手机可卖,让我们来看看将来会怎么样。 没错,将来怎么样,我们现在看到了。 客观地说,iPhone 的出现让 RIM 措手不及——对于 Nokia,Palm 和 Microsoft 和更多的手机商来说,都是如此。然而,就算在今天,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在所有领域奏效,因为模式中的消费者,是厂商自己想象出来的特定人群。iPhone 和 Android 以差不多的方法控制了美国市场,而黑莓的市场份额陡然下降,而且「专业人群」也开始转向 iPhone 手机,瞧瞧Halliburton,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换上了 iOS,美国陆军在野外测试 Android 系统——RIM 还有7,500万用户,在法国、南非、墨西哥和阿根廷、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61%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美国以外,和加拿大市场,一半以上的硬件销售增长来自海外。这就是 Balsillie 早年打拼下来的江山,以出色的 BBM 服务作为卖点,让 RIM 获得了强大的市场地位。在运营商没有补贴的国家,价格成为关键因素,某种程度上来说,黑莓就是昨前天的诺基亚:在国外很厉害,在美国没人爱。 那在 iPhone 发布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客观地说,iPhone 的出现让 RIM 措手不及——对于 Nokia,Palm 和 Microsoft 和更多的手机商来说,都是如此。这些企业,有的慌忙重构自己的手机系统;Android 还尚在襁褓。激进的战略调整中才能保持竞争力,但是这些家公司没有一家在自家老旧的操作系统上投入巨资进行改革。他们要么因为市场占有率不高(Palm,Microsoft),要么就是已经有了新一代系统正在研发(Nokia,正准备从 Symbian 转到 Maemo)。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