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pe的故事:你为何这么屌?(一)
|
今年是 Skype 网络电话成立十周年,让我们来追溯一下那 6 个创办了 Skype 的欧洲人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的。 “我不关心什么 Skype”,亿万富翁 Jaan Tallinn 摘下了蓝色的太阳眼镜,在爱沙尼亚的一个露天餐馆里对笔者说:“Skype 的技术已经有 10 年之久,它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另外,我还有更多重要的事现在要去做。” Tallinn 有 5 个孩子,他把 Skype 看作是自己第 6 个孩子。为什么 Tallinn 还不关心 Skype 呢? 2003 年 8 月 29 日,Skype 网络电话上线。根据统计,2012 这一年内 Skype 网络电话用户一共拨打了视频、语音通话 1670 亿分钟,比 2011 年增长了 44%。这一数字比当年全球电话用户拨打跨国电话的分钟数量多一倍。也就是说,Skype 已经成为地球上电话运营商的重要竞争对手。与此同时,Skype 的成功也让 Jaan Tallinn 和其他创始人赚翻了天。 但是世界不断在变化。当年的 Skype 拒绝在办公室悬挂牌子,闭门不见来访律师,在会议上安放儿童乐园。现在的 Skype 已经不是这个样子,变成了别人的资产。 一切从 2000 年开始…… 在 2000 年,互联网创业风潮席卷美国,大西洋另一侧的欧洲出现了一个有 6 人团队创立的新闻娱乐门户网站 Everyday.com。 最初这个团队只有两个来自瑞典 Tele2 电信的员工:Niklas Zennström 和 Janus Friis. Zennström。当时 Tele2 的所有人 Jan Stenbeck 决定即日创办 Everyday 门户网站。但是在网站创办过程中,两人遇到了技术问题,Tele2 的营销总监 Stefan Öberg 决定寻找更多人来创办网站。1999 年 5 月,Tele2 在报纸上发布招聘信息寻找人才,日工资 330 美元(比当时爱沙尼亚人平均月工资还要高)。 随后 Jaan Tallinn、Ahti Heinla 和 Priit Kasesalu 成功竞选了这个岗位,这三个人是同学,而且都是科技迷。他们三人曾在前苏联时期创办的计算机网络 Fidonet 工作过,也成立过一家名为 Bluemoon 的小公司,成功制作、发布数款电脑游戏。但是到了 2000 年,这家公司花光了所有的收入,Bluemoon 几近破产。 因为没有了收入,所以三个人决定应征这份工作。Tele2 当时要求 PHP 工程师,但是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但是三个人在一个周末就学会了 PHP 然后快速完成了 Tele2 要求的任务。 Skype 六人小团队的最后一个人 Toivo Annus 是在 Tallinn 管理 Everyday.com 时加入的。很快,门户网站就建好了,随后团员便回到了各自的岗位。虽然 Everyday.com 在互联网泡沫之后还是关闭了,但是 Tele2 看到了这 6 个人的才能。Zennström 和 Friis 回到了阿姆斯特丹,因为 Friis 没有地方住,所以就借助在 Zennström 家,他们把厨房当成临时办公室。 同住在一起的两个人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创业点子。当时的美国正在流行一款名为 Napster 的音乐分享软件,两个人也想做一个相似的产品。但是 Napster 激怒了美国的音乐和电影行业,于是这两个人则打算跟音乐圈合作。想法很明确,他们和 Tallinn 合作,新产品 Kazaa 问世了。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