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陌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发布时间:2013-09-19 18:14:2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我觉得陌陌就是这只逃脱土鳖们的围捕并长出獠牙的猪,在我这里,是极为欣赏的。

5d098bccgx6CKxwrh1y2c&690

文/阑夕(新浪微博:@阑夕)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德国逻辑学家Carl Gustav Hempel讲过一个“乌鸦悖论”,我们可以用一个故事来重温:

有一天,一位贵族和一位哲学家打赌,前者要求后者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色的”这一论题。哲学家就很头痛,要证明这一点,就得查遍全世界的乌鸦,包括过去,现在,最好还是未来的乌鸦。这、这、这如何是好啊!他憋了好久,最后决心把这问题硬闯过去。他对聚集在宫前的一群人说:“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答案很简单,我给乌鸦下的定义就是它是黑的,倘若有一只是绿的,那它根本不是乌鸦,只是只绿鸟而已。”

抛开归纳法上的诡辩伎俩,上面这位哲学家的做法代表处理问题的一条路径,即——通过不对称的定位规避他人既定道路上的潜在陷阱。陌陌的创始人之一唐岩是“他人即地狱”的坚定奉行者,两年前,他在知乎上回答关于“基于LBS的陌生人交友市场最大的挑战在哪儿”时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要让互联网评论家,和一群创业失败者的唧唧歪歪搅乱了内心,要始终不渝的记得当初为什么想做这样的产品”。这个充满火气的答案背景,正值2011年8月微信更新“查看附近的人”这一陌生人交友功能——没错,在此之前,微信都只是一个整合手机通讯录与腾讯QQ、腾讯微博的熟人社交产品,当微信开始涉足陌生人社交领域,不仅让其用户规模一路向5000万这个数字飙升,而且关于“微信将要秒杀陌陌”的话题亦蔓延趋热,唐岩目睹自己和陌陌活得好好的却屡屡“被秒杀”,无奈感慨“够不容易的”。

迄今为止,哲学家唐岩的“乌鸦悖论”都是:陌陌与微信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如果硬是要将二者放到角斗场里肉搏,要么微信不再是微信,要么陌陌不再是陌陌。

2001年,加拿大科幻大师罗伯特•索耶的得意之作《计算中的上帝》在当年雨果奖(国际著名科幻文学奖项)中惜败于J•K罗琳的《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索耶接受采访时的心情大概也是类似的无语凝咽,他对记者咆哮:“《哈利波特》是很棒的作品,但是它他妈的根本不是科幻小说!!!”

作为舍弃强关系而主打弱关系的移动“轻社交”应用,陌陌不断将未来下注在微信的背后,相比咄咄逼人的腾讯帝国,更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里立足未稳的传统社交网站成为了陌陌的侵掠对象。

比如豆瓣。

经过数次改版,豆瓣同城成为了豆瓣产品矩阵中的第四号角色,次于“读书”、“电影”和“音乐”,有媒体称豆瓣同城是“地区文艺生活的指标”,在豆瓣同城频道,一座城市究竟“好玩不好玩”,通常都能够一目了然。一席读书会、一场演唱会、一次开放式聚会、一台现代话剧……这是豆瓣同城从线上连接用户并驱使他们在线下见面的设计,也是陌陌正在发力竞夺的市场。

陌陌的杀手锏仍是其根深蒂固熏陶出来的“陌生人交往”式的用户基因,众所周知,“约炮”固然只是无心插柳之举,却给陌陌带来了符合其初期发展的爆炸式推进力,唐岩对媒体称“孤独的人并不可耻”,亦在微博上谈论LBS的价值时举例“最最重要的还是你出差孤独地住在1507房的时候,可以通过LBS发现1509房也有个同样境遇年轻女子”。

不过,陌生人之间,虽然“约炮”算是最为强劲的原始动力,却不是唯一能做的事情,风花雪月,酒烛诗画,除了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还有更多说走就走的旅行等着用户体验当中乐趣。“附近活动”是陌陌在4.1版本时推出的一项新功能,最初是由陌陌的运营员工从网络上搜罗活动信息,转而在陌陌内“代为发布”,用于迭代前的测试。

2个月不到的时间,近5000场同城活动在陌陌上发布,其中青岛国际啤酒节文艺晚会达到了7800人的参与规模,丽江一次商业旅游活动则在陌陌上取得了6500人的参与人数,五月天和羽泉的演唱会也尝到甜头,后者与陌陌合作给用户赠送门票,使陌陌感到“平台价值得到认可”。超出预期的数据反馈使陌陌继续改进“附近活动”的分类方式及前端表现,并开放主办方自主发起活动的后台入口。作为互联网企业,涉入线下环节多以吃力不讨好告终,陌陌借机瞄准了这个弱竞争环境下的细分市场,在豆瓣眼皮底下上演“虎口夺食”的戏码也相对安全。早在2.1版本的时候,陌陌就取消了绑定豆瓣帐号的功能,也堪称以守为攻的策略。

说到底,这还是建立在人群的孤独感之上的产品触角,村上春树说“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几乎成为文艺青年在社交流程里的率性缘由。

和菜头在2010年唱衰LBS社交,称“中国人的交往模式不同于欧美的鸡尾酒会模式。大家喜欢封闭私密的环境,然后面对面谈话达数个小时……简单地说,中国人的社会化交往非常功利,而且完全浸润在事件之中。人际关系需要无数从微小到宏大的事件推动,这叫做‘打交道’……严格来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SNS。社会化交往意味着同阶级的陌生人彼此结识,由于缺乏组局人,目前的SNS只是亲友网络,把线下的亲戚朋友关系搬到线上来。”按照三年前的认知来看,和菜头的顾虑并无不妥,西方流行的“快闪”运动在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成功过哪怕一次(事件性的商业策划除外),就是撞上了中国人性中的“无事不登三宝殿”这堵深墙。

然而,时代的变化速度,往往远超时代规划者的料想,2008年汶川地震的亲历者,又怎能想象得到仅仅过了不到五年,2013年雅安地震时就涌现出了大批训练有素的民间救灾团队,李承鹏靠着微博上几声吆喝,就凑足了一条足以支持长距离连续输送物资的志愿者人力物流链条。相比于老一代互联网用户——他们经历过互联网作为“洪水猛兽”的年代,从不解到好奇到恐惧再到接受,这个过程足以将人打磨得谨小慎微,然而,新生代用户却是生长于互联网的环境当中,互联网不再仅有单纯的工具属性,而是与电话、书本、杂志等碎片一样构成了生活的全貌,他们更加信赖互联网。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