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创新工场这四年
采访:媒体训练营成员 侯继勇;整理:媒体训练营成员 王立新。 前不久,联想控股、创新工场、亚杰商会、正和岛组织了200多名创业者到敦煌徒步玄奘之旅,全程四天108公里。 在敦煌机场遇到特意赶来参加结业典礼的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他乡遇故知,我刚刚从风沙肆略的戈壁走出来,他刚刚去了趟莫高窟,佛教东传时憩栖之地。我们聊的话题主要围绕创业,李开复很高兴创新工场这四年帮助了很多创业者。 创新工场已经四年了。四年前,李开复从谷歌出来做创新工场时,我在清华科技园采访他,他解释创新工场的目标时说“帮助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四年后再次聊起当时的想法,李开复说:现在部分实现了当时的想法。 结业典礼是徒步结束后组织的一次活动,柳传志、李开复、徐井宏(亚杰商会副会长,清华控股董事长)与创业者进行的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李开复说,创业的过程都很孤独,创业者都很孤独,这次徒步活动很好,让创业者有了很多朋友,不再孤独。李开复说:这些创业者平时要么遇到的商业合作伙伴,要么是公司下属,要么是业务竞争对手,很多时候没法袒露胸怀。 为了缓解创业者的这种孤独,李开复与前述机构一起发起这次重走玄奘之旅的活动:在于极端封闭、极端困难的环境里,一堆有共同追求(都是创业者),但没有业务冲突(来自不同的行业与领域)的人,很容易成为朋友。 李开复说,创新工场还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参与者都是创业公司的高端,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沟通交流,什么都谈,但就是不谈业务,在一个轻松的环境里感受友情。 不让创业者孤独,不是投资人为创业提供的唯一的帮助。创新工场成立已经四年了,李开复说创新工场给创业者提供的帮助来自四个方面,一个是对业界趋势的判断;第二是创新工场对技术和产品的深度了解;第三是我们的资源和人脉;第四点是招聘。与其他机构相比,第四点尤其不一样。 李开复透露,通过校园招聘或者社会招聘,创新工场历年来累积的简历已达数十万份,这是一个巨大的人力资源库。 李开复认为,一个公司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与最初的5至10个员工是不是优秀很有关,最初的员工是新员工的标尺,如果最初的员工很优秀,公司会成为一个汇聚人才的地方,公司特别容易长大;如果最初的人都是混日子的人,后来的人也会跟着混日子,公司做不长,也长不大。 另外,创新工场的人都做过产品,有成功做产品的经验。比如李开复自己,就曾在微软、谷歌做过多个成功的产品。做产品的经验也是其他投资公司不具备的。 李开复说,与一般风投相比,其他风投的专长是是融资、管理架构、商业模式、如何盈利、上市辅导等方面,创新工场的专长是对产品、市场、战略、人才的把握。 对于一家刚刚创立不久的公司来说,李开复认为产品、市场、战略、人才更为重要;当公司逐步长大,有了自己的核心产品,一定的市场地位,以及相对清晰的战略之后,融资、管理架构、商业模式、如何盈利、上市辅导才更为重要。 所以创新工场只做早期,过去四个投了60多家公司。等这些公司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再引进其他投资者,由其他投资者帮助做接下来的事情。 那天我们还讲起了点心网创始人,CEO张磊在“戈壁里的英雄壮举”:第三天,徒步32公里,38度高温,前两天完成59公里徒步后,脚上已经布满了血泡,从早晨7:00出发,到晚上10点,张磊才走到营地,32公里,历时15个小时,其间经历8级沙尘暴。常人难以想像,这其间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救援部队去接他,张磊放弃救援,坚持要自己走完全程。 张磊给李开复讲了那15个小时内的种种经历,说自己在当中曾经迷路两次,在头灯微弱的光芒中,在戈壁的风沙里,差点放弃。但张磊最后坚持自己走完全程,他坚信只要信心在,就能走完全程。 坐在笔者的对面,李开复十分感慨,创业就是这样,只有信心在,就能达到你想要到达的那个终点。 或许,人生也是这样,相信自己,困难总会过去。在这里祝福开复,挺住,一切安好。期待再过四年,我们会在另一个地方相遇,不管故乡,还是他乡,谈另外一个四年。 下面是“媒体训练营”成员侯继勇与李开复对话的整理: 《媒体训练营》:创新工场已经做了四年,通过这四年的实践,你觉得那些经验在创业过程是可以复制的? 李开复:可复制的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扩张,比如说怎么样最便宜最快做好海外架构,是可复制的。另外的比如说一个招聘的流程,一个财务的方式,一个在北京注册公司的快速方式,一些海外讲座,或者线上资源。 创新工场对于创业者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这些可复制的经验。 《媒体训练营》:这次创业者戈壁行的活动,由联想控股,亚杰商会,正和岛一起做的,是不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或者说,未来不同的创业平台之间可以形成联盟? 李开复:我赞成联盟的说法,每个平台最优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可以相互复制。联盟的方式做到加3分、5分,而且是各平台之间相互加,但要加30或者50分的话,还得投资机构针对自己投资的企业去做,提供它的资源和人脉以及对业界的判断。 这两者是可以做一个划分,创业联盟是可以适当的参与,但是不要把它当成灵丹妙药,比如说你是一成功概率有20%的创业者,拿了一个很棒创业机构的资金,有还能将20变成50的机会,你去参加了一堆课程,简化招聘注册流程,听一些业界大佬的讲座,那也可能做20变成22,不是从20变到50。 大量的批量的从20变成22这个事情是没有价值的。 《媒体训练营》:创业者四年来,你觉得创新工场给创业者提供的最大的帮助在哪几个方面? 李开复:一是对业界趋势的判断,这个特别重要,如果做一个长不大的领域,无论你做的多好,你都是在跟别人抢食,而不是在爆发成长的业界领域得到巨大帮助。 第二是对技术和产品深度的了解,这是我们和很多投资机构不一样的。我们真的是某一些领域的专家,我们选择不做大的领域,但是我们做的领域确保我们是专家,所以这部分专家跟知识和建议是对刚创业者的创业者是有价值的。 第三是我们的资源和人脉,我们在业界认识的资源和已投项目彼此之间的帮助,因为我们投入领域比较少,所以我们所投入的每个资源都比较大,无论是流量资源、知识资源、履历资源,或者是对国外的发展理解都是比较深。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