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创新工场为什么押注安卓
我们的投资如果是从覆盖范围来说,实际上是有些杂乱了。我们最早期的也投,A轮的也投,我们自己的项目做大了之后,B轮也投。我们在企业刚创立时,从0到1各种各样的帮助, YC的事我们也做,这实际上也是很累的一件事。就是因为做早期的人太少了,如果真的很多人想偏早领域,说往天使A、天使B这边集中的话,我们反而可以更专心去做我们更擅长的事。 二、安卓是最好的生态 创业邦:创新工场从2009年开始专注移动互联网,你觉得今天与当时相比,产业有哪些变化? 汪华:第一,移动互联网其实没有那么大的泡沫,因为很多的东西该怎么做,或者什么东西该怎么样,其实PC互联网都已经跑过一遍了。所以就相当于是说互联网已经证明过这是什么事情,或者这个事情的想象空间在哪里。第二,所有的产品十年前的互联网进行的速度更快。比如说互联网当年其实走了SP的阶段、游戏的阶段,其实是到两三年前才真正开始电商,虽然2000年就有人做电商了。很多商业模式和产品花了那么多年才走完。其实移动互联网把这个速度缩短得快多了。 第三,创业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的确更大,因为当年的PC互联网没有那么多人看好,进去的人也都是没有经验,也不存在什么巨头。大家都是从零起步。而移动互联网可以说从一开始的时候,聪明人就非常多,而且已经有大公司进入了。大公司给了创业公司差不多也就两年的时间,差不多从2009年到2011年。有一个好处是,现在的创业者也跟十年前不一样,现在的很多创业者都是在互联网上打拼了十年的,有经验。 创业邦:你为什么一直把安卓平台看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角色? 汪华:为什么是安卓?第一,我个人虽然很喜欢iPhone,但是我不觉得iphone能用来普及移动互联网。iPhone的封闭性就不说了,就本身的特势,它只能占领10%的市场。如果只有10%的人用,那就不叫移动互联网了。只有80%的人都用了,才叫移动互联网。所以必须需要一个操作系统出来,这个操作系统必须是互联网公司做的,而且必须能得到非常多的支持。微软那个为什么不行?因为微软不是互联网公司,它不会通过互联网的角度去做手机和操作系统。 第二,当时在我看来,像Palm、塞班实际上是带个人助手功能的手机,WindowsMobile实际上是带手机功能的个人助理,两个都不是为互联网设计的。就安卓操作系统本身,我特别熟悉这个系统,我自己当时把安卓的整个文件都读了一遍,而且我也试着在上面写程序,所以从技术上来讲,我知道这个东西是一个Work的系统,先不说有多好,而是当时唯一Work的一个系统。 第三,当时我也跟各种各样的运营商、手机制造商都接触过,也测试过他们的态度,他们实际上受到了iphone非常高的挤压。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制造商,他们非常渴望一个能跟iPhone抗衡的系统,而在当时安卓是唯一的那个系统。所以他们一定会采纳安卓的。当时我们也跟很多的芯片制造商了解过,也算过安卓的手机的元器件制造成本。我算过当时还不错的手机需要多少钱,这个元器件会以多快的速度上架,能多快降到我心目中理想的价位(就是1000多到2000),而且还足够的好。 一旦降价,安卓能不能建立生态圈、建立开发者团队,其实当时我也做过一些测试。如果你了解过塞班手机的开发过程的话,你就知道安卓的开发过程跟塞班相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 创业邦:感觉安卓现在的生态圈比较乱,你怎么看? 汪华:中国互联网这么多年不就这么过来的吗?对于老外来说,这事儿简直太糟了。对于中国的从业者来说,这事儿好熟悉啊。中国互联网这么多年,就是在几乎没有用户付费、没有集中的管道的大背景下发展过来的,这个生态比起当年运营商SP生态已经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我可以说安卓这个生态肯定不是最完美的,但是比起我们曾经拥有的来说,已经足够好,而且已经足够能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了。苹果那样的生态在中国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在我看来安卓现在的生态已经是我们能拥有的最好的了。 创业邦:投资人对趋势的预言,依据是什么? 汪华:有时候你看预测,有的是革命浪漫主义的预测。比如说2000年就有人说移动互联网会是未来。如果你2000年做移动互联网最好的状况是变成SP,最差的状况连SP都变不成就死了。就像2000年就开始做电子商务的人,实际上并不比2008年、2009年做电子商务的人都差。人不一定差,但是时间不对我们表面上看上去是预测,实际上是因为对这件事真的了解得很深,最后得到了一个结论,而不是预测。 当然我做这个预测本身也是有偏见的,因为我本身就带着一定会把移动互联网做好的情结。但是这仅仅是一个预言而已。 三、不是有入口就一定能挣钱 创业邦:你怎么看移动互联网的入口问题? 汪华:所谓的入口无外乎就是一个拥有大用户量的产品变成了这些用户的首选服务。事实上,在不同的年代,入口也是不一样的。像最早的入口是门户网站,之后又变成了搜索,中国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入口就是IM;浏览器加导航站是另外一种门户的状态。在美国,后来Facebook又成为另外一个门户,所以入口的概念本身就在不停地变,而且是随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服务的习惯来变。 入口也有一级入口和二级入口之分。你可以说携程是旅游的入口,4399是小游戏的入口。所以入口这事本来就特别特别地多。 互联网上有一个流传了很久的观点,实际是一个伪命题,就是说用户量大了,你就肯定有赚钱的机会。这是一个伪命题。用户量大了却没能真正挣钱的东西多了去了。不是有入口就一定能挣钱,而且也不是说所有入口的价值都是一样的。以IM为例,全世界跟腾讯可以相比拟的IM还有雅虎,还有MSN,从全球用户的角度来讲,没哪个比腾讯小太多,但是世界上为什么只有腾讯一家从这个入口挣到了很多钱,其他几家为什么都没有从这些入口挣到很多钱?所以光谈入口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 创业邦:创新工场这几年的投资逻辑,是否也会根据入口的变化而变化? 汪华:我们当时在确定安卓大方向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分阶段的。我们当时打算的是,第一二年的时候,投的是技术工具软件,就像豌豆荚、点心之类的项目。因为当一个新的平台操作系统发展起来时,核心服务、核心工具都在里面能让这个平台变得可用,正如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网景、思科所扮演的角色。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