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国内团购行业的奇葩网站
上述所讲的还是这三年糯米的过程,称之为奇葩也用一句话概括:陈一舟的耐心,糯米网的前程。 三、 窝窝: 窝窝团他是一直在风口浪尖上的网站,原因最根本出自于老板 徐茂栋,这位靠“垃圾短信”起家的高科技人才,绝对給窝窝团的企业文化带来不小的影响。 窝窝团称之为奇葩也可用三点来阐述: 被死亡的传说:2011年开始疯狂裁员开始,窝窝团被死亡的消息不径传出,但是他的生命力绝对够顽强,很多人都在讨论谁是下一个“团宝”,谁是下一个“24券”,但是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它依然存活,我只能说:窝窝团是一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小强。 窝窝团高管人员的能力有待考究: 一位朋友面试窝窝团销售管理部高级经理一职:与其销售管理部总监进行复试的时候,那位亲爱的领导说出一句话:EXCLE和PPT运用的熟练比制定战术,打法,城市管理等能力要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老板喜欢看华丽的报表。当时朋友很简单的一句话:XX总,您好!报表找助理或者优秀的应届生可以胜任,但是战术,打法,城市管理才是核心。最后朋友闪人了,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 所以基于此点可以看出:老徐真应该考虑一下中层领导的能力了。 窝窝商城的业务模式:我相信老徐已经对团购模式的盈利单一性产生怀疑了,所以在2012年开始大力推广窝窝商城,这个思路本人认为是对的,必须要用流量进行变现,这是首要任务,生活服务类商城以后就是团购网站的终极模式,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我相信以徐茂栋的性格,窝窝团能够越走越远,只要是在商城内做足文章,利用团购模式进行流量拉取,商城模式进行利润增值,窝窝团这个业内奇葩还能够活的更好。 还是用总结一句话总结:你的奇葩不是在于创新,是在于承认失败。 四、 高朋(与F团并购之后时期): 高朋,这个名字在中国绝对是一个奇葩,这里不谈与F团并购之前,只谈并购期间和之后的事情。 F团,高朋在行业内的排名基本是3线选手,一直被一线选手所忽略,他们的合并,在于我来看是负负得正的结果终于在2013年合并之后挤入到行业排名前十了,这还是在“团宝”和“24券”光荣牺牲之后的时期了。 两个奇葩的网站在企鹅的牵线下终于形成了弱弱联合的趋势,而且还推出了“微团购”这个鸡肋的产品,在大肆宣扬之后,“微团购”的销售额一直很弱小,基本连5%的销售份额都没有达到,我可以想象为:这是为微信讲一个美丽的故事。 下面综述4点可以体现出新高朋的奇葩,因为他没有死亡,但是他离死亡是最近的: 管理的混乱:自从F团和高朋合并开始,管理的混乱就开始迅速的蔓延,双方高管互掐,最后导致有能力的人员全部被干掉,留下的全部都是他们所谓的心腹,或者说是“有能力”的人。F团的高管基本都被FIRE掉了,中层干部也被FIRE掉了,分站大面积的关站,难道这就能拯救新高朋吗?!就能带来盈利和市场份额嘛?!基于此点:个人感觉是邪恶的企鹅做的一个陷阱,让F团和高朋坠入到深渊当中。 没有核心战术,KPI随时都在变动: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新高朋的奇葩之处在于没有任何核心战术,中层员工不知道目标,方向,既没有区域性作战方案,也没有行业性质的策略方案,送给新高朋的高管一句话:四拍之 拍脑门子定事儿,拍胸脯子保事儿,拍大腿出事儿,拍屁股走人。 工作职责不能清晰化:举个例子:在高朋的销售团队当中,销售管理团队没有任何实权,只是负责市场销售团队监督,而“实权”(指的是战术制定,打法核心等)都是由那些所谓的销售运营部来进行策划制定,销售运营部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工作一、两年的小屁孩,没有任何的销售经验及制定策略,让他们去定制KPI,战术,是否觉得可笑?!可是高朋确实是这么做的。包括现阶段编辑部的人员负责销售运营,这有多么的无知。 技术之硬伤:新高朋的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硬伤,技术的傻X使线下销售人员无可奈何,分店库存设定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技术,但是就这个技术解决了8个月之久,导致连锁商家上线占据页面位置多达10多个。后台ERP的功能设计是出自于产品经理的脑淫的结果。 上述只是举几个例子来表述新高朋的奇葩,它能够活到现在,不仅仅是奇葩,还有很多运气成分在里面。还是一句话总结:邪恶的企鹅,愚蠢的高朋,死是最好的结局。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