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交互 > 正文

怎样使产品体验更加符合用户心理及行为规律

发布时间:2013-03-24 20:27:40 所属栏目:交互 来源:站长网
导读:“一种深层的、近乎完全的融入状态”,通常包括一种温和的沉醉感,能让你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其实和玩游戏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广袤却又更封闭的虚拟的

是的,我仍然宅在家中。每天的正经事儿呢基本就是一页一页的啃About Face 3,偶尔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放到微博上;副业则是看刘老根。熏的我一张嘴就是东北味儿。这就叫语言天赋。

其实很多时候看书的目的不完全是获取信息,引用About Face 3第十章关于“流”的定义:

“一种深层的、近乎完全的融入状态”,通常包括一种温和的沉醉感,能让你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

其实和玩游戏是一个道理,都是为了让自己进入一个更广袤却又更封闭的虚拟的外世界;只是换了一种比较有建设性的方式罢了,听上去也更加有成就感。那么来看本周译文呗,在话题上与之前关于情感化设计还有行为反馈循环的文章有些契合。大概8点20分左右发。

这里进入译文。37signals的Ryan Singer最近在一篇观察报告中说:“要做一把椅子,你首先需要清楚人们是怎样坐着的。要设计用户界面,你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意识与想法。”

为什么这事儿如此重要呢?因为对用户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充分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打造更好的产品体验,让用户更happy,从而吸引他们反复访问和使用产品,提升相关转化率。

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的了解用户的心理呢?我们可以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当中借来一些概念作为指导,站在用户体验设计的角度进行诠释,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试着“掌控用户的大脑”。

情绪记忆

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吃过的最棒的饭菜——正是情绪记忆让你在很久之后仍然能够记得当时的香气与味道。类似的,如果你经历过某种生死攸关的状况,那么也正是情绪记忆让你能够身临其境一般的回想起当时的种种情景。人类很容易记住那些与情感密切相关的事物,或是那些让我们某方面情绪得到加剧的事情。

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作为设计师,我们需要在产品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的关联与纽带,让他们记住我们的产品,记住那些带来愉悦感受的美好体验,并乐于将这份体验分享推荐给其他人。

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关键的设计方法:

控制用户的注意力焦点

以旅游网站simplehoney为例。这种类型的站点中,比较传统的做法是让用户通过各种复杂的搜索表单来计划行程安排,而simplehoney则向用户提供了一系列与搜索目标相关的图片或启发性关键词,引导他们更加轻松和直观的完成计划流程中的各项任务,例如选择酒店以及期望中的出游类型等。

在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的第一步(选择酒店类型),simplehoney就通过与用户目标相关的图片直接激发他们的想象,让他们在选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对目的地酒店的憧憬,从而在流程的第一步就有效的将用户置于一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下。

在第二步中,simplehoney询问用户所期望的出游类型。这里同样通过漂亮的图片将用户的注意力集中在了“期望”上面。通过这简单的两步,simplehoney迅速的将用户的想象与期望调动起来,使自己的产品与用户目标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关联。

为产品赋予人格

第二个创建情感关联的方法就是为产品赋予人格。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举个例子,MailChimp的吉祥物Freddie猴子也许可以讨到一部分用户的欢心,但有些用户却更加钟情于Campaign Monitor那样整洁专业的风格。在这一点上,最重要的是,要对产品的目标用户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以PhotoJojo为例,打开首页,你大概很快会对他们使用的字体风格产生深刻的印象:有趣,友好,生动直白的向你介绍产品信息。用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这样的品牌风格是否能够引发自己在人格和情感上的共鸣;如果符合,则会乐于继续深入的了解产品。

此外,包括拥有开心/悲伤表情的购物车在内的所有情感化设计元素都构成了PhotoJojo的人格,使它成为一个让用户乐于产生交互行为的产品。用户有可能成为产品的粉丝,甚至是口碑传播者;对于产品和品牌来说,这将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深度与广度处理

对于那些相对复杂的任务流程,例如填写长表单或是在复杂的导航结构中浏览内容,用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能力会受到当时心智状态的影响。如果产品使用户产生了困惑与受挫的感觉,他们就会进入“深度优先”的处理模式——这与你弄丢了车钥匙之后的心智状态很类似。在这种状态下,任何目标对你来说都是困难的,想要找到你所寻找的东西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焦虑或紧张的状态下,一个人能够聚焦注意力的范围是很狭小的,你总会在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当中选择最显著的那个,意图尽快减小负面效应发生的可能。

在这点上,我个人(英文原文作者)最爱念叨的案例就是旧版的Basecamp。记得有一次我想找一篇自己写过的关于Facebook移动应用的文章,于是试图在页面右上角寻找搜索框,结果完全没找到。然后我上下滚动页面,希望找到搜索功能,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这可是Basecamp!我敢肯定它是有搜索的!” 我这样对自己说。

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寻找(给我的感觉像是几个小时)之后,我最终不得不向我们的CTO同学求助。他指着界面顶部一个小小的tab,我发现上面写着“搜索”...点击这个tab,搜索表单便呈现出来。

因为我最初没能在显著和常规的位置找到目标对象,进而产生了挫败感;在接下来的寻找过程中,焦虑进一步加剧,以至于我开始相信该产品真的没有搜索功能,最终没能找到。当然,这决不能成为37Signals在交互设计方面产生失误的借口...

与此相反,“广度优先处理”是我们在开心与放松的时候进入的一种状态。当我们处于正面情绪状态时,大脑的边缘系统会分泌多巴胺,这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传递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处理信息、生成记忆。

如果我们能够使用户进入积极正面的状态,他们就能更轻松的完成操作任务,并享受整个过程。

在这方面,Google+是个不错的例子,他们通过诸如可爱的小动画效果一类的个性化UI元素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悦,进而激发其探索浏览的主观愿望。

这不是偶然现象。Google+的主设计师Fred Gilbert说:“你大概注意到了,我们用到的各种图形元素,包括logo等等,都经过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处理。我们越发认识到,为人们打造体验上乘的产品,这与单纯的制作工具器具之间是有区别的。对于前者,你必须将整个产品的上下文环境都处理的更加友好,更具有亲和力。例如,我们会使用一些有意思的图标,让用户感觉到更轻松自然。”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