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研发到上市 揭秘手机诞生过程
界面/功能设计:产品的脸面 ID/MD/HW等设计师关注的是手机的硬件,也就是外在部分。对手机内在的塑造,是手机界面设计师(UI)的责任。 如果为手机生产画一张流程图,手机硬件研发会比较长,因为涉及生产过程,它会一环环紧密相扣。但UI设计应该是可以独立在手机硬件压法之外的,它属于平台性研发,与手机硬件生产并行。 ID设计师的压力是如果千篇一律的大屏触控手机做出自己的特色,并且要考虑材料等等问题;UI设计师虽然不用考虑材料影响,但需要将“Android系统”这个大家都有的系统作出自己的特色,也并不容易。 对一家厂商来说,使用原生Android固然可以,但统一的东西无法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会让自家手机缺少让用户选择的理由,同时,厂商也希望在一个共享的系统上布局一些自己东西,让用户使用后感觉更舒适。可以说,它和手机的外观设计一样重要。手机UI也属于创意设计,同样需要考虑用户需求,市场反应等因素,并且它还需要考虑硬件的需求——显然,配置高的大屏手机可以配置更华丽的界面,并加入些单手操作功能;而一些分辨率较低硬件也比较弱的小破手机则要适当优化精简一些效果。 酷派在大观4上使用一个名为Coollfe UI 5.0的界面。在酷派研发体系的副总裁祝芳浩看来,它是多年积累的结果,酷派在WinCE时代关于触控的很多功能点得以保留,当手机逐渐取代PC成为互联网入口的时代,从前以通信为主的设计需要改进,人们需要一个更现代的样子和更丰富的上网需求,结合老用户的意见,才能形成一个手机UI(或ROM)最初始的需求。 界面设计是第一眼需求,它就像时装风格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变换不同的潮流,比如今年的“平面化”,从这个角度上看,手机UI设计师与时装设计师有一个共同之处:紧追潮流,让自己设计的东西不过时。 这种风格的转变比手机外观设计转变大得多,也会快的多(这也是一般UI的生命期),祝芳浩坦言转变往往伴随着大量争议,但若等到别人来否定时,就意味着失败。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