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大战之中移动:先出手
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与苹果谈判了将近6年,之前无法引进iPhone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苹果对TD制式的不放心,但在TD-LTE上情况变得不同。实际上,中国移动许多地方分公司早就开始向破解版港行iPhone 5S/5C提供服务支持。 一些分析人士纷纷看好中国移动获得iPhone之后的景象。Forrester Research基于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内地非合约机零售数字和对于香港等地的水货市场的销量,预计在中国移动发布iPhone后的第一年销量将会达到1700万台。这样的市场很难不让苹果有所妥协。此外,三星、索尼、HTC和华为等几家手机厂商均已有机型入选第一批4G手机名单。 这样的情况,中国移动在3G时代根本不敢想象。 高端用户重新回来似乎指日可待了。为了更快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手里抢回用户,它将采用一种充满进攻性的方式。 “移动接下来势必把4G当作3G来打,先把用户拉回来。”Gartner无线研究部门副总裁洪岑维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这一点在一份中国移动内部11月发放的4G商用策略通知中,已经获得证实。两类用户被作为抢夺的重点:“异网高价值客户”和“网内高流量客户”。前者的重点是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网中抢夺“ARPU超过100元、月均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而后者则指网内流量在50M以上的客户。 在资费方面,韩国、欧洲及美国的运营商做法各不相同,比如,韩国和部分欧洲运营商在4G时代会提高资费起步门槛,从而提升ARPU值、提振业绩,而美国的一些运营商则采用与3G基本相同的资费并靠大规模终端补贴,推动用户由3G向4G快速过渡。 大幅提高资费标准对中国移动而言并不明智。假如资费不具有吸引力,用户还是没有换号的动力。应用开发者朱连兴说,他现在使用的联通套餐是每月260多元,流量每月1.5G,而移动4G 200多元的套餐也不过提供1G的流量,他认为还不足以吸引其离开成熟的3G系统。 但至少在2014年年底前,中国移动尚不会采取过于激烈的价格战,相对于同档次套餐内流量较现有3G套餐增加;到2015年才会逐步放低资费门槛,加速客户规模拓展。 假如把目光移向传统运营商所构建的生态系统,中国移动在4G时代的情况要比3G好得多。 与3G时代中国移动先要建设网络,再去吸引终端的情况相反,4G时代,终端商表现出了主动性。“现在是终端在等网络,”一位三星中国区熟悉运营商的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移动的用户数使它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一个参与者。4G我们得紧跟移动的节奏。” 相对而言,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对4G的积极性并不那么高。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曾明确表示,联通在4G将走FDD-LTE的路径,从WCDMA升级上去的成本不高并且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另一个联通并不急于上4G的原因则是它目前的3G网速已经能达到42Mbps,和移动TD-LTE网络“相差不多”。不过在4G发牌的第二天,感到危机的联通就马上为老用户发送了一个500M到4G的流量优惠。 相比之下,中国电信被认为形势最严峻,既缺乏充裕的资金,也没有可轻易升级的网络基础。不过正如洪岑维所说,中国电信会得到高通的通力支持,因为它是高通在全球最大的CDMA客户之一。 想要扳回一局,中国移动必须抢先一步行动,尽早让它的4G与对手的3G进行竞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上述的那些反转优势,从而让用户回心转意。 为此,这家公司很早就着手准备。 自工业和信息产业部2010年年底批复同意TD-LTE规模试验方案到2012年,中国移动在全国建设了2.2万个基站。设备商、终端商和芯片商们从两年前就开始跟随中国移动的布网进度做配合测试,三星、华为等公司早早为移动的4G成立了专门团队。 今年,这一力度变得更大,华为在国内负责运营商业务的1万人都不够分配,还得从其他部门动员人来支持。“华为内部是有一些资源池、后备队,这些人本身就是全球调配的,现在相当于把能投到国内LTE建设的都投入进来了,”一名华为总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直到2012年才开始在杭州、深圳、广州等城市开始小规模试应用。今年又在浙江和广东率先推出的4G试商用。与之相随的市场宣传铺天盖地而来,这些广告的核心是中国移动即将在12月18日推出的新品牌“and和”,但关于它的信息却在11月初就被推向前台。在全国15个试点城市,许多地方的移动营业厅从上个月就可以办理号码升级、体验套餐以及买到4G手机。 但是,中国移动又很快陷入了一个新的悖论之中—越早让4G时代来临,它便越快地被拖入一场更激烈的战争中。在这里,一切游戏规则都改变了,但那个主导全局的人显然已不是它。这情况甚至比3G时代还要糟糕。 看看网速从2G到3G之后,这个世界发生的变化吧。运营商们赖以生存的语音业务逐渐向数据业务转移—后者将成为决定其未来的主要因素。智能手机变成了个人计算的中心,这让iPhone有机会颠覆了传统手机产业,智能手机及其生态圈中的各种App带来了一个无比繁荣的移动互联网,它直接把互联网上的服务商引入了移动通信产业。 中国移动的竞争对手不再是狭义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变成了数不清的互联网公司,那可能是Google、Netflix,也可能是BAT、360,甚至更多小而灵活的创业公司。 优酷土豆总裁古永锵不无深意地对《第一财经周刊》说,“我们已经不是个视频网站了。”作为一个视频服务商,优酷看到的事实是,4G来临后,明年手机很多新的移动终端会进来,这意味着多屏用户不会停留在6个亿的数字,对于优酷而言,这就是要进入的市场。 对比简陋和慢速的2G时代,运营商很容易把控入口,所有SP服务都要经过这一环节,但到了3G和4G时代,运营商却很可能沦为一个卖流量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谁都知道数据业务是未来的趋势,它滋生的平台和应用充满盈利想象空间。易观智库估算,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2024亿元,用户规模将达6.48亿。这使得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利润在向移动互联网端转移。 但是,中国移动的抢食者太多了。 腾讯是最大的一家。运营商被越过了,人们开始把这种直接向用户提供移动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叫做OTT。微信是个最好的例子,它除了可以替代运营商的短信和部分语音服务外,还具有更丰富的平台功能,社交、信息、支付功能一应俱全,它的用户已达到6亿并仍在不断膨胀之中。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