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基金,到底谁才是网络金融的主角
网络金融发展到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些雏形。无论是率先利用网络平台聚拢资金的余额宝,还是跟随其后趁胜追击的零钱宝、理财通。 双方交战的焦点无疑有四: 其一,利用强势的移动端口挖掘用户的消费行为以及市场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双赢项目; 其二,试图探索和掌握用户的银根,引导或是了解资金的常规流向,从源头开始铺设自己的产品链; 其三,利用越来越成熟的数据分析针对可能存在的金融危险进行预判; 其四,拥有资金对于自建平台、虚拟货币,甚至是网络银行的发展都有帮助。 怎么看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用户有“闲钱”,放你那还能赚点外快,而我利用你的资金以及金融数据去开发和布设自己的未来产品以及平台,当然这些都是外行人针对时下火热理财产品的猜测,对于它们真正的“分红”比例,我们显然还是知道的太少了。 其实在互联网与基金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基金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下风的地位,尤其是作为微信合作伙伴,面对6亿用户的优势,资金公司难免会为了得到微信的青睐而逐步压缩自己的盈利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作为微信首批合作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基本上每完成一个新用户就要支付微信12元,而这还不错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分红,当然每一个基金公司也都不是傻子,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自然有其自身的考虑。 与其“等死”,不如自寻出路。余额宝的上线已经让天泓基金抢占了基金公司排名第一的宝座,而被赶下来的“皇帝”就是此番与微信合作的华夏基金,后者连续做了7年的老大,今朝被竞争者超越,自然是感觉到了危机感,而网络金融巨大的潜力也让基金公司感觉到如果再去坚持没有竞争力的传统渠道已经失去意义,此时嫁接网络平台,利用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对于自身业务的增长必然有好处,只是这个过程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但总比手中没有发展的利器要好,市场环境已经容不得再去耽搁。 再者说基金公司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就是渠道资源,不管是基金公司的理财产品,就连信托、保险这一类的产品,要想增长业务的前提都是渠道。阿里、微信等互联网公司或产品显然在面向一线用户的终端能力拥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而这些渠道上资源或是优势对于基金公司亦是一种促进。从2013年6月份到2014年1月份,半年多的时间,天弘基金从一支不知名的小基金公司,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基金公司,而这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次,移动互联网作为新加入金融领域的参与者,投资风险受控大,优势较为明显,对项目和市场理解更为深入,投资积极性高,表现相对活跃,也是基金公司偏爱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原因之一。 基金公司的确能从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过程中获益不少,作为网络金融的另一方,互联网公司在这次合作中的定位和收益显然更值得关注,作为新兴理财方式的发起者,互联网公司对于网络资金的运作有着自己的考虑,此番涉及到用户的银根,也只是第一步,掌握大家的消费走向以及热点,并最终实现更为底层的运作才是关键,因此互联网公司才是网络金融背后真正的大佬。 文章开篇就已经提到了现在大家交战网络金融的焦点有四,掌握银根,了解购物消费走向,并引导用户下一步的消费行为是互联网公司发起余额宝等产品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余额宝等产品能够带给它们的优势。互联网本身就具有高触达率的特点,一旦推出一款基金,往往有广泛购买人群,效果再明显一点,大家的热情会更高,余额宝的成功就证明了这点,短短半年间,天鸿基金就已经成为国内最大基金公司,可见购买效应十分明显。当然,越来越多的人开户购买基金就越有利于互联网公司的下一步资本运作,了解消费者在余额宝中金额的下一步走向,从而引导大家的消费欲望,促进自身平台的发展,何乐而不为。 况且互联网公司作为渠道,也需要“绑定”金融机构,寻找金融机构的资质和资源。毕竟目前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将金融作为日后发展的重点之一,尤其是阿里,已经将金融放在自身三大战略规划中,但是缺乏运作经验的大佬们显然需要一个内行来指导,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也便顺理成章了。 当前移动支付箭在弦上,虽然NFC在解决快捷支付问题上树立榜样,但是其本身仍然是基于硬件上的考量,对于支付习惯的改变、支付流程的安全性以及沟通性都缺乏竞争力,虽然基金项目不能让互联网公司直接参与到移动支付的操作流程中,但是掌握用户的消费热点以及习惯,对于大家线下生态的较量是很有帮助的,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互联网公司会推出更多的理财项目以及应用场景,通过一站式服务把控资源的同时,建立自己的金融生态。 无论是基金公司还是互联网大佬,此番参与到基金项目的开发中,双方必然都有发展的益处,倘若真的要给这次合作分一次主角和配角,我想通过前面的讨论,大家心中也有了答案。目前基金项目多为货币型基金,虽然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基金,这支基金的收益率并不高,但是随时赎回基金、稳定、短时的特点还是能够顺应大家的需求,并且符合互联网公司和基金企业的要求,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基金企业会在这次合作中逐步改变,而互联网也会在合作之后在自己的业务板块中加入极其有重要的一块—金融。 版权信息为http://www.jingdumingshi.com/京都名师范文中心,转载务必留下信息,谢谢。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