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与李善友君言:华为如何不觉“创新者的窘境”?

发布时间:2014-01-18 08:38:4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确实,互联网模式的发展让华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讲话中深刻感受到七十岁老人对新时代创新的思考,而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危机感,才会让华为持续求变,避免被颠覆的

上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教授李善友在华为任正非的新春讲话之后,发表了题为《华为身处“创新者的窘境”,而浑然不觉》的评论文章,在该文中李善友直言:

华为是我最尊敬的中国企业之一,任总也是我极为崇拜的教父级企业家,之前他的很多文章给我启发。但是这次读完他的新作,我有一个不好的预感:任总老矣,华为危矣! 任总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如何做到不必然死亡”,却处处透露出华为正浑然不觉地走向“必然死亡”。

而在本文作者,云印科技创始人张军看来“这是明显的断章取义,也是对华为的严重低估。” 他的反驳理由有三:

一、是不是所有的大企业都必然死亡?华为从来不认可唯技术领先,任正非一直强调技术商业化;

二、是不是良好的管理必然带来失败?

三、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价值观、文化、组织、人才和管理

具体张军如何一一辩驳,且看下文:

互联网思维和颠覆式创新的热论在2013年岁末随着雷军和董明珠的打赌达到了高峰,之后华为任总的新春讲话曝光,引起大家的诸多讨论。

过去很多年,任总的讲话如同行业的明灯,传递出华为的企业价值,经久不衰,也让各行各业的朋友们当做教科书般的学习;印象中,今年曝光的讲话中任总第一次正面触及互联网,谈到了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华为的应对之策。

不过,不出所料,如同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两大阵营持续的对峙,这次讲话引发了很多争议,历史上第一次这般唱衰华为,其中尤以李善友老师那句说,“华为身处创新者的窘境,而浑然不觉”的中欧讲话为甚。

善友老师是酷6网的创始人,现在是中欧创业学教授,既有创业做企业的实践经验,也有足够的理论高度,值得尊敬;但对通信和终端行业,以及华为的发展变革历史不够了解,以至于过多的断章取义和主观武断造成很多误判。

我也一直在思考和从事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结合的业务方向,有些心得和认识,和大家做些探讨。

一、是不是所有的大企业都必然死亡?华为从来不认可唯技术领先,任正非一直强调技术商业化。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所有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每个企业都在长大过程中,如果长大就意味着死亡,那所有企业都没有必要长大,Google大不大、Amazon大不大、腾讯大不大,但依然活跃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即使巨大的IBM、Cisco,相信谁也不能下正在死亡道路的判断。大企业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因为“懈怠保守”,不能适应和拥抱变化,进行自我革命。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开篇中以硬盘驱动器行业的发展为例,描述了延续性创新(包括渐进式和突破性)和破坏式(颠覆式)创新两种模式,指出破坏式创新通过为用户提供低价的、性能较差的、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而不是技术过度)、简单便捷的服务和产品、甚至破坏式的商业模式而获得成功,同时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解答》中也从产品、组织、战略、人才、竞争等多个维度给出了创新者的应对措施,使自己成为破坏者而不是被破坏者。

善友老师文中说:

“任总认为特斯拉对宝马的颠覆仅仅是技术的颠覆;任总将颠覆性创新误解为颠覆性技术创新,他理解的颠覆性创新是能够在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技术突破;任总提倡的是跟随战略”。

这是明显的断章取义,也是对华为的严重低估。

华为从来不认可唯技术领先,任总一直强调技术商业化,在管理改进中也不追求跨越式的,“领先三步是先烈”;同时,在华为发展历史上,有很多颠覆式创新的例子:当进入无线通讯市场时,GSM势头正猛,爱立信、朗讯、西门子、诺基亚瓜分全球市场份额,华为选择从3G产品切入,坚持压强原则,长期重金战略投入,不计较短期收益,战略亏损几十亿后终于迎来阿联酋电信、Vodafone的市场突破,继而全球开花,时至今日在全球无线市场与爱立信携手遥遥领先。

在LTE时代也占有绝对优势;在终端领域,04年华为从竞争需求出发,切入PHS手机市场,继而选择了CDMA手机和无线固定终端作为战略方向,避开GSM强竞争格局,同时革命性的创新了无线数据卡的细分市场,颠覆了Option的垄断地位,获得巨大利润,同时在3G终端领域持续投入,形成今天年收入90亿美金的业务规模,随着LTE时代的来临,华为终端的技术壁垒和垂直产业链布局将给终端业务带来持续的优势。还有更多的例子,智能网、分布式基站、USB Doogle等,难道颠覆式创新只能发生在互联网世界?

脱不花妹妹在《越过山丘2013》一文中说:

“伊藤忠商事作为156年历史的老公司,今年的收入是9000亿人民币,他们领导人说,如果伊藤忠156年的历史能够让自己学到什么的话,那就是每隔15年左右,公司都必然会遭遇一轮重大的生死存亡级考验,因此,作为管理者,唯一能踏实的,就是踏实的为应对下一次危机做准备。而他介绍这家百年老店的未来战略的两个关键词是:进攻态、低重心。所以,别东张西望,保持进化,不断自我改造,就能活下去。”所以“大公司不是会必然死亡,不一定会惰怠保守的。否则不需要努力成为大公司”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