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手游产业“山寨”路

发布时间:2014-01-09 23:26:31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手机游戏的进入门槛低,使得大量创业者以铺天盖地之势杀入其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游戏研发和创新经验,直接借鉴各种经典游戏也就成为必然。

手机游戏的进入门槛低,使得大量创业者以铺天盖地之势杀入其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游戏研发和创新经验,直接借鉴各种经典游戏也就成为必然。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张书乐

刊载于《法人》杂志2014年第1期

“在游戏产业里,一个新兴行业崛起之时,不山寨就必死无疑,而当它逐步稳住了阵脚后,不创新也必死无疑。”游戏业内人士老余用如此雷人的话语评价近期在媒体上爆炒的《捕鱼达人》之争。

事实上,游戏产业的版权问题,确实就如《捕鱼达人》一样,先授之以鱼,而后授之以渔。

  手机游戏是今年的重灾区

每天上线的手游产品在3款以上,在研发中的手游产品也有近7000款,类似这样的表述让整个中国手机游戏行业处在一种疯狂的高烧之中,而这种高烧的最大症状就是——山寨。“这是从客户端游戏到网页游戏,一路传承下来的中国游戏产业劣根性。”游戏业内人士表示。

2013年12月6日,力港网络声称触控科技推出的热门手机游戏《捕鱼达人》,涉嫌抄袭其《捕鱼达人》相关产品。之后双方口水战不断,也引发了舆论对手机游戏版权问题的深切忧虑。

但这并非唯一的案例,更多的山寨行为沉在水下。

2013年年初,卡牌手游《我叫MT》一夜之间冲击到各大应用下载榜单首位,也几乎在一夜之间,整个手机游戏行业的风向也从过去模仿《植物大战僵尸》《愤怒的小鸟》为主的塔防风、益智风,向卡牌游戏急转弯,各种看似风格不同、但玩法相似的卡牌游戏立刻填满了所有手机游戏平台的重要位置。

与之相类似的还有《疯狂猜图》《天天爱消除》的一夕成名,而让各个手机游戏平台上满目都是各种“疯狂猜”、各色“三消”游戏……单单在豌豆荚平台上使用“疯狂”关键词进行搜索,就能看到多达百款类似的游戏APP。

同样,《捕鱼达人》在各个手机游戏平台之上,也有庞大的“变种”,并分属不同的公司。“一夜山”早已让手游公司和玩家们见怪不怪了。所不同的是,过去被山寨的游戏们,大多集体沉默。

当然,保持沉默也许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大热的游戏自身或许就是山寨的国外成功游戏。2013年6月,就曾爆出日本游戏开发商欲向《我叫MT》《龙之召唤》等索赔1亿美元,称此类卡牌手游涉嫌抄袭其旗下产品《智龙迷城》。

只是这一次,《捕鱼达人》不想再做沉默的大多数了。

“手机游戏在今年取代了网页游戏,成为山寨游戏的典范。但这并不代表网页游戏就不再山寨了,甚至于已经门槛很高的客户端网游,也依然乐此不疲地山寨着。”老余告诉笔者:“在《捕鱼达人》之争前,曾宣布欲收购页游公司三七玩60%股权的顺荣股份在2013年11月29日发布公告称,盛大网络以三七玩运营的网页游戏《烈火战神》存在仿冒纠纷为由提起诉讼。如此高密度的版权问题爆发频度,其实很能说明产业的山寨现状。只是手机游戏,现在在山寨问题上病得更重,而网页游戏因为逐步在走向成熟,开始退烧了。”

  山寨为什么如此流行

“不山寨,毋宁死!”其实已经成为时下手机游戏公司的一种潜规则。

“客观来讲,大家进入游戏行业是为了金钱的目的。游戏是暴利行业,如果花500万投资一个团队,产品能在App Store排行榜前十的话,一个月的营收能做到1000万,团队做半年之后就能拿到不错的收益。正是这样的暴利使得抄袭成风。”一个名为张浩的手游业者早前曾对媒体如是描述。

而恰恰因为时下手机游戏的进入门槛低,使得大量创业者以铺天盖地之势杀入其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游戏研发和创新经验,直接借鉴各种经典游戏也就成为必然。甚至于大游戏公司在进入手机游戏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山寨”理念。2013年10月,腾讯移动游戏平台发布的《天天酷跑》游戏月收入过亿元,成国内第一款月收入破亿移动游戏。据业内消息称,《天天酷跑》第一天收入就突破500万元,并在最初半个月时间内保持该日均收入纪录,该游戏日峰值收入约700万元左右。而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天天酷跑》,还是腾讯之前发布的《天天连萌》《天天爱消除》,在很大程度上,都只是对市场上流行、玩法简单的休闲手机游戏进行了再创作,并融入了社交化。结果依托这些“山寨游戏”,下半年才进入手机游戏领域的腾讯时下俨然成为手机游戏的大佬。

同样,这样的策略对于一直活在生死线上的中小游戏公司来说,也曾取得过奇效,如山寨《疯狂猜图》的不少游戏公司,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给自己捞到了好处。但这仅仅是上半年。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山寨游戏的泛滥、传统游戏公司的进入,中小游戏公司的山寨日子也变得很难过。蓝港在线CEO王峰就指出,时下页游市场,一款新产品的成功率为1%,而手游市场的存活率仅0.1%。

有业内人士称,时下的这0.1%的存活率,也大多被资源丰富的大公司所占据。而在如此的生存压力下,中小游戏公司大多选择赌一把,去疯狂山寨,以求得生存。

这一幕似曾相识。其实这一幕在去年,亦曾在网页游戏身上充分得到体现。

自2010年进入爆发式增长后,页游的全盛一度都影响到了端游的运营。但好景不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同质化、低俗化、抄袭泛滥、过于看重收益等问题让页游产业迎来首个发展瓶颈。在很短的时间内,玩家审美疲劳,相当多的页游产品沦为流量商的变现工具。

而最终的结果,是网页游戏如同前辈客户端网游一样,从大规模山寨走向了寻找创新的道路,尽管不可能完全杜绝山寨,但将会越来越少,“大乱之后必然大治”,这似乎已经成为游戏行业在版权问题上的历史周期律。

唯一的不同是,走到这一步,客户端游戏用了十年,网页游戏用了三年,或许手机游戏,只要一年。

  山寨亦可创新

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山寨有罪。英国著名移动游戏媒体Pocketgamer编辑克里斯·凯尔就指出:部分克隆游戏仍值得赞许,原因在于它们并非简单复制另一款游戏的玩法和机制,而是努力重现一种感觉,一种灵魂。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