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7000字长文解密互联网入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发布时间:2013-12-19 00:26:52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互联网入口”经常被媒体挂在嘴边,但真正能说清楚的少之又少。高手还是在民间,一大牛用7000字长文详细阐述互联网入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互联网入口”经常被媒体挂在嘴边,但真正能说清楚的少之又少。高手还是在民间,一大牛用7000字长文详细阐述互联网入口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套用一句滥觞之语,当我们在谈入口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互联网入口,即链接人与信息的一个通道, 在短暂的互联网时代,一批一批的互联网人前仆后继地构建着自己理解的通道,妄想控制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路径,最后获取价值。有人妄想拆掉别人的通道推到重建,有人则在别人通道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通道。作为通道的入口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不同层次的,前后的关系是微妙的,而且智能终端的改变也会带来入口的变化,不同终端对入口则又有新的需求。

不过虽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终端在入口上变现的千差万别,但却也遵循一个大的趋势:硬件——软件——站点——云。笔者先以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例,结合国内外的互联网发展,梳理一下所谓的互联网的入口。

个人电脑的入口发展史

一,硬件时代:硬件即入口

在还没有万维网的时代,硬件即入口,电脑本身就是入口。这时的电脑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联系相当有限,虽然那时也有了一些软件的概念,但还相当初级,且基本不兼容。硬件即入口的概念其实一直延续至今,很多人一谈到上网,想到的就是电脑。

代表:60-80年代的IBM个人电脑

二,软件时代:入口去硬件化

硬件制造流水线后,伴随着对计算机功能多样化的要求,一些基于硬件之上的软件就具有了入口的功能,因为其能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能更多地满足人们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软件是踩着硬件的躯体成为了入口。不过软件的层级也是有差别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层级,构成了不同效应的入口。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一个标准化的东西,旨在兼容不同类别硬件带来的操作不变,同时人机交互的优势利于发挥计算机智能化的效用,其作为一个入口的效应影响至今。

代表:80-90年代的Windows

2,浏览器

浏览器是因特网时代的产物,随着操作系统的普及、因特网的全球连接、人们对信息需求的爆炸式增长,都让浏览器的诞生成为了可能。浏览器用来显示因特网内部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文件,浏览器让人们在物理空间上彻底摆脱了那个笨重的电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浏览器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

不过作为入口的浏览器在表现形式上有差异:

(1)浏览器

代表:90年代的网景、IE,2000年后的Chrome

(2)桌面客户端

其具备浏览器的部分上网功能,提供一种或几种网络服务,之所以以客户端的形式存在,是因为桌面客户端的形式更利于其操作。这种特别的形式(提供特定服务)注定了其不能成为一个强势入口,但如果这种服务粘性够强,其也能具备入口效用,甚至部分强势客户端还可以往浏览器到流量(例如QQ客户端)

代表:QQ客户端、PPS视频、酷我音乐盒等

Ps:浏览器最后获得了入口,但桌面客户端的影响力也不容小窥,二者谈不上竞争,客户端更像是一种补充。不过笔者隐隐发现,这难道不是PC端的Web和App之争吗?似乎移动入口之争的种子已经埋好。

3,PC美化桌面

介于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之间,其实仍一种软件服务,其能提供基本的上网服务,这类似于移动端的Go桌面、小米桌面等,能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但由于PC端浏览器功能的完善和强势,这种服务的空间十分有限

代表:Google桌面组件、360桌面等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