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互联网巨头的“社交逻辑”

发布时间:2013-11-04 15:41:1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回顾今年10月,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社交平台上的交战已全面升级。那么,它们各自有怎样的战略与战术?交战的逻辑是什么?未来又将向何处去?

回顾今年10月,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在社交平台上的交战已全面升级。

那么,它们各自有怎样的战略与战术?交战的逻辑是什么?未来又将向何处去?

阿里:从让用户来,到让用户留下来

在10月里,最热闹,最赚眼球的当然还是马云和他力推的“来往”。

这方面的各种分析、新闻和评论已经很多,我这里就不再展开。

就个人的体验来看,马云的全员营销+美女营销+流量免费手段确实比较管用,至少从目前来看,来往初期的人气积累,尤其是它的人员构成,已经优于不久前的易信。

至少,它已经逐渐形成相对活跃的社交生态,不太容易陷入易信那样的“观光团”一走,立刻冷冷清清的悲惨命运。

不过,要继续向前走,来往仍迫切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用户需求在哪?

前面的这些大招的着眼点,都是渠道,或者说,是解决“让用户来”的问题,但下一步,如何“让用户留下来”,这却是更大的考验。

便宜确实好,但光便宜是不够的,用户只有找到真正需要的价值,才会留下来。

回看之前一些大的社交平台,微信和QQ的根基在社交关系链,游戏、电商等等都是变现手段,所以一直最具有侵略力量;开心网名义上是社交,其实根基在小游戏,可小游戏太容易被复制,所以衰落了;微博名义是社交,根基其实在媒体,所以现在不得不转向服务和大数据;易信名义是社交,但根基其实是“脚踏两条船”,所以看上去很美,但无法留下用户。

而来往的根是什么?

在中国用户的即时通讯腾讯一家独大的情况下,来往最现实,也最有可能的切入途径是,以电商为根,以营销为根,打通旺旺、淘宝等电商体系,以它们作为支撑整个来往社交体系的核心凝聚力。

10月30日,来往发布新版本,并推出全免费的公众账号平台。一些以营销为核心的,曾在微信上遭遇打击的公众账号已经入驻。

显然,来往的思路很明确,你搞营销,我就让你搞,而且让你大搞,只要你能把用户带过来,把关系链带过来。

马化腾和张小龙怕网络营销,因为担心营销把微信的社交基础挖空,可对马云来说,要搞网络营销,中国人没有谁敢拍胸口说搞得过这尊大神,恐怕他只担心你搞得不够大,带来的人不够多!

下一步,马云会怎么办呢,且再看看。

新浪:微博要“返朴归真”

10月29日,以用户主动订阅为基础的新浪微博“粉丝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所有认证用户均可申请使用。

粉丝服务平台将帮助认证用户为主动订阅他的粉丝提供精彩内容和互动服务,被视为推动微博由“营销”平台向“营销+服务”平台转型的重要产品。

与此同时,粉丝服务平台宣布推出开发者模式,对第三方开发者全面开放。

新浪内部人士表示,第三方开发者的加入,有望帮助认证用户为其订阅粉丝更好地提供便民化、差异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强化新浪微博平台的“服务”价值。

虽然当前上线,似乎有和腾讯、阿里较劲的感觉,但其实这个平台早在1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内测。

更重要的是,如果向前梳理,这个平台其实是今年架构变化后,新浪微博全面业务梳理的一个新动作。

在2012年,新浪曾有大量微吧、微刊等“微”字开头的产品上线,在微博的体系上增加不少业务入口,被外界视作新浪内部切割微博价值的手段。

但目前,这些业务已经全面调整,比如微刊,就已经停止研发,整合到了其他团队。

新浪内部人士透露,这些调整的核心思路,就是让微博不再呈现复杂的业务体系,而是“返朴归真”,重新回到“信息流”、“私信流”两个基础的数据和业务根本上来。

简单来说,用户看到的不再是各种“微”字头的产品,而是只有消息和私信,产品的功能设计与整合,转为在后台进行。

“现在新浪微博的方向是,在两个流的基础上,从营销平台向营销+服务平台转型。”该人士说。

与此同时,新浪微博的更新速度已经全面加快,手机客户端的更新速度从两个月加快到一个月,小步快跑,移动跟pc端也尽可能保持体验一致性,避免用户体验割裂。

今年以来,新浪微博正在加快其产品更新步伐,加大平台“服务”价值的延伸。今年5月,微博开始抛出Page化概念,在原有微博页面基础上,提供给用户更加丰富化、差异化的多功能服务。

不管这些手段能不能让新浪微博“焕发第二春”,但至少从我的感觉来看,确实比之前越来越重、越来越混乱的业务体验要好很多,值得期待。

腾讯:公众平台加速开放

10月29日,腾讯微信的公众平台全新测试版本也开放公测。

新版本主要有4个更新,包括开放全新的认证体系、支持服务号进行全新微信认证、新增开发者问答系统以及对超过380处细节进行了界面改版。

值得注意的几点是:1、新版本开放的高级技术接口全部免费;2、新版本开放的接口只针对服务号;3、新版本服务号只有企业或机构才能申请,自然人无法申请,并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资质审核。

显然,通过此次升级,腾讯再一次了加大了服务号在公众平台中的权重。

与此对应的是,在一些营销群里,最近的哀嚎声又响了些,腾讯新的“营销大号”封杀再度开始发力。

与其他几家都是以弱逐强,务尽全力不同,占据优势的腾讯更加主动从容,可谓能舍有得。

腾讯的思路一直很明确,虽然除了游戏之外,微信必然会在支付闭环完成后,打通O2O的营销生态,切下一块大蛋糕,但它同样不希望这个商业化颠覆了自身的社交生态根基。

所以,微信一方面不断收紧媒体号的生存空间,严打营销公号,一方面逐渐加大服务号的权限与合作深度。

如此,微信与机构与企业营销的合作服务空间不断扩张,但对用户社交体验的影响则被降到最低。

可以预见,随着开放接口权限的进一步扩大,微信也将“淘宝化”:更多的服务号将成为微信平台上的“轻应用”或“微网站”,而微信,则将成为连接它们与用户的“大陆桥”。

百度:贴吧亦是大杀器

与其他几家相比,百度其实目前还并没有在社交发力,最近最受关注的,还是以8%收益震动理财市场的“百发”。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