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吐槽陈年张朝阳的文章为何火爆媒体朋友圈
文/阳淼 昨天(10月17日),山寨发布会元老、京华时报记者李斌的一篇文章传遍了微信朋友圈。这篇文章发表在他的个人自媒体“花边社”微信公众帐号上。 这里大概概括一下李斌这篇文章的意思:凡客在前晚8点多突然通知一帮记者,陈年要出来说话,然后一帮记者舟车劳顿地赶到东南五环外的亦庄凡客新总部,跟他扯了一个多小时。这么晚叫记者去,网媒记者必须得熬夜赶稿,纸媒记者更惨,这个点儿报纸一般截稿了,第二天的版面上不了,第三天的版面上了又显得很久,不上吧也有点怪异。 李斌还吐槽了搜狐的查尔斯张,这位时尚先生也是,开发布会从来都是兴之所至,中午通知下午就开,最多也就提前个一天。360最近也渐渐有这个趋势了。 概括远远不能体现原文的生动,还是推荐大家去读原文。淼叔也是从这种半夜鸡叫、饥渴交加的赶稿生活中过来的,所以非常理解这条消息能够引爆朋友圈的原因。后来,搜狐的同学在媒体群里解释说,查尔斯晚上六点叫大家过去的原因是,聊完了可以直接吃饭、参观、活动,比较轻松。不过,媒体记者们的主流反应还是,聊完了还吃你妹的饭啊,赶稿就得赶到八九点,不然被别家抢先了又会挨骂。 媒体人、公司PR和前媒体人都针对这篇文章表达了很看法,也不乏激烈的表达。实际上,这个问题看似是一次偶然的爆发,但在热烈的讨论中,逐渐引出了很多媒体现状、企业管理和舆情变化的有趣细节。我试着简单地分析和归纳一下,然后给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大家一起探讨。 凡客的传播策略该如何反思 凡客为什么会在晚上八点把记者调动到东南五环外呢?在明知道记者们大多数住在东边和西北边(中关村)一带的前提下。Donews主编、山寨发布会成员向霜了解到了背后的原因。原来,这周记者们采访活动比较多,计有阿里巴巴、新浪、网易、爱奇艺和腾讯等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各地召开发布会。凡客本来打算10月17日白天开这个发布会,但记者们的日程早就被排满了,不得已选择晚上。 至于要选择天涯海角的总部让记者们跑过去采访,本意是希望让记者们看一下新总部,在搬家后来个首次亮相;同时,也能展示一下陈年的工作环境,让媒体对他现在全力投入产品精简的状态有个直观了解。凡客也为记者安排了往返接送的班车,安全问题基本有所保障。 那为什么不能等明天或者安排得更从容些呢?这个向霜的信息源没说;不过我们一起推测,凡客现在传言太多,陈年晚出来一天,只怕传言就会更多,可能会对供货商和用户造成更多影响,所以,早发言,早好。 初衷完全可以理解,但最后的效果呢?从记者们赶出的稿子来看,内容大同小异;而李斌的一篇吐槽文,则抢占了大部分圈内人士的关注与传播渠道。这次公关传播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从一次新闻发布活动的筹备来看,要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充分的预热沟通。这种预热中,既包括公司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和周边,更包括记者主动的预习和准备。所以一次完整的新闻发布流程,一般都需要记者先行提交采访提纲,这既让公司能预先做好信息披露的方向准备,也能帮记者厘清思路。李斌吐槽的凡客、搜狐、360当天通知当天采访这种情况,基本上记者这端做不到充分准备了,只能靠平时的积累,采访效果肯定会打折扣。 其次,传播活动一般应该慎重处理几个热点同时出现的现象,处理好了,可能会让最终稿件高潮迭起、层次分明;处理不好,就可能热点打架,提高组织成本和传播内耗。例如凡客这里搬新家、陈年讲话两个热点撞在一起,在平时的媒体发布时问题不大,但夜间8点开会、10点回家赶稿,后方还有编辑等待,很难把所有的热点都处理完备。从最后落地的稿子看,记者们基本只反映了与陈年的互动过程,对凡客新总部几乎没有涉及,这个热点被浪费了。所以时间紧迫情况下的媒体传播,要精干、鲜明、独特。 说到独特这一点,就是凡客此次传播的第二个意外因素,没有把悬念蓄到最后。从事后门户和Donews等网站的稿件看,这次陈年的亮点并非“一年一度的反思”,而是凡客从小米学到什么。这个点很独特,在手机领域如火如荼的小米之路,在电商领域能行得通吗?怎么复制?异同点是什么?本来可以展开很热闹而深入的讨论。在早在这次发布会之前一周,“雷军教陈年用小米模式改造凡客”的点,已经通过公关软文渠道释放了出去。之所以这么肯定是主动释放的公关文,是因为陈年说他跟雷军谈话的时候只有他们两人在,他的助理都得在房间外面等;但就是这个长达几十小时的私人谈话,在文章中得到了巨细无遗的描述。陈年还说,凡客的会议记录居然也泄露出去了,所以只好开这个发布会。只有陈年和雷军两个人的纯私人谈话,和公司内部会议记录都外泄,这个举动看着很眼熟吧?大概是因为大家都看腻了“内部邮件”外泄了,所以只好升个级。至于这是从陈年方还是雷军方泄漏出去的,依目前的资料判断不出来。 软文这个途径不是不能用,但一般来说,它适合用来勾起悬念、放出一些官方不便承认的消息或者攻击对手。准备通过官方途径释出的消息,就不能先通过软文渠道一口气都倒出去了。我们看到,昨晚发布会后,除了李斌一纸风行的吐槽帖,今天虎嗅网、Donews都已经出了调侃,说陈年“一年一反思”,还把去年的反思和今年的反思拿出来对照。这也不能怪媒体,料被提前爆出来,大家只能找别的角度。 记者这个行业该如何应对变化 说完公司方,再说记者方。 在媒体们集体讨论时,有人号召要组织“记者工会”,集体抵制这种不合理的发布会安排。这个也只能是玩笑话,但实际操作性基本没有。山寨发布会成立快三年,每年都有好几次有记者提议要搞这种同进退联盟,我们一般也就是听过就算。历史早就证明,任何联盟都是不靠谱的,只有利益极端一致的严密公司或者洗脑充分的组织才能做到行动高度一致。做一个记者联盟抵制某些公司?几次独家专访抛出来就瓦解了。并不是说记者意志薄弱,而是这种联盟本身很脆弱,而且在信息市场上,没有哪个联盟能垄断通路(除了天朝某部门,你懂的),存在竞争就不可能获得垄断利益,无利益则联盟不会持久,反而会让外人笑话。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