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进化史,可穿戴互联网之后的未来是啥样儿?
然而,无论是基于关键词的服务,还是基于位置和身份的服务,还都是基于对外围信息的分析与理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使互联网对人的理解进入到人的身体这一需求原发点。这一转变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如前所述,这一变革可能最早从在线健康管理与顾问服务开始。 基于身体的服务是互联网的一步大跨越,而基于情感的服务,则是在体感服务基础上进化。目前来看,基于语音的情感分析技术,具有与网络结合的先天优势,再加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情绪分析技术等,这些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可能成为基于情感的网络服务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的基础。 绕不开的隐私担忧 然而,无论如何进化,隐私泄露问题都将不可避免。 隐私问题,就是互联网如影随形的魔鬼。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Google is watching you!其实,不只是google,整个互联网都在盯着你。这也正是美国搞一个“棱镜计划”的原因——整合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够把所有人的行为还原,进而从中找出可能的恐怖主义活动线索。 网络数据的正向应用可能成为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它的反向应用,则可能成为侵害个人的凶器——这就是隐私泄露问题。 隐私泄露问题最大的风险不在于黑客偷了网民的银行卡密码,也不在于银行泄露了你的账号信息——这些都可以在现有的法律体系里找到解决的方法。隐私泄露的最大风险在于非私密数据的集成与整合分析,进而使私密信息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举个例子: 你在告诉老婆要出差上海;你甚至购买了机票,预定了上海的酒店并支付了房费;为了制造假象,你甚至在飞机的飞行时段关闭了手机;但是你总要给老婆一个消息报平安;当你打开手机时就已经暴露了你的位置信息——你还在北京;而如果把当天你的订花网站与取花地点、订餐地点与就餐时间、预定的酒店与入住时间等结合起来,就能画出你当日的活动轨迹。再把你的活动轨迹与某女士的活动轨迹匹配,基本能够判断你和她的情人关系。 我们再看看这些信息:订花、订酒店、订餐馆,无一不是正常的消费信息,然而一旦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却成了你的完整裸照,把你一丝不挂的呈现在公众面前,成了你打死也不想让人知道的隐私信息了。你可能会说:这些信息,除了我,没人知道。不,这些信息,互联网全知道。 这还只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隐私泄露问题。当可穿戴设备配备到你的身上之后,互联网甚至能够知道在你和情人约会时的体温、心跳、心情等等。我不知道未来可穿戴设备能不能测量人的荷尔蒙变化。如果能,说不定你的老婆会在你和情人最高潮时突然闯进来……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