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绑票”火车票
文/张书乐 原载于《创新时代》9月刊 据媒体报道,针对近日关于部分网站出售火车票强制搭售保险的报道,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有关负责人7月20日表示,铁路总公司未与任何网站合作开办代售保险业务。 在这一表态的背后,则是部分电子商务网站悄悄重启火车票代购业务,而且这一次较之早前“绕远路”了。 买车票为何搭售保险? 7月初,下线超过一年的京东火车票代购业务近日悄然重启,成为继携程网和去哪儿网之后,今年又一家恢复火车票预订业务的电商网站。 有趣的是,此次车票预订,并没有如一年前那样上线的轰轰烈烈,而是一反京东在产品上线铺天盖地的大规模营销模式常态,选择悄然登场。在京东首页上,没有任何该项业务的宣传,必须到旅行频道之中,才能找到相关的业务。 同时,此次业务上线,也不是京东一己之力,而是选择了与上海米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三方购票网站“米老鸭”合作,并且在业务中,采取了“火车票+保险”的新形式。 “这显然是在对消费者和火车票进行‘绑票’。”一位电商业内人士称:“这次‘绑票’的步调很一致,京东叫火车行、携程称铁保行,名目虽然不一样,但三家上线该业务的电商都在代购火车票的同时,搭售了保险。” 对此,普通消费者和业界议论纷纷,大多数意见都认为这有不正当竞争的嫌疑。互联网律师赵占领就指出,搭售保险的初衷或是为了解决盈利问题,但是这种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构成了搭售行为;其次,也涉嫌侵犯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业内流传的一个说法是,网站在火车票代售时搭售的保险,差不多能分到七成,可见,捆绑保险的利润要比代购服务费高得多。 但在电商内部,另一种声音则似乎体现出了此次“绑票”的更深层原因——绝不仅仅是为了盈利。 在面对公众的质疑。京东网和携程网均称自己并非单独销售火车票,而是将火车票预订业务称为“火车行”产品。可资对比的是,在去年3月底,京东商城就曾推出火车票预订和代购业务,但原铁道部运输局发布公告,称铁道部门没有授权或委托任何其他网站开展火车票发售及代购业务,并称国家规定售票除了5元服务费,不能加收任何其他费用。而当时,京东商城火车票业务刚上线时,除了代售火车票需加收5元铁路客票销售服务费外,还要收取专项配送费20元。此后,携程网、去哪儿网、京东等纷纷关停该业务。 因此,一些业内人士纷纷猜测,此次该业务死灰复燃,并加以保险之名,搭售并非其核心目的,关键还是借搭售的名义,规避火车票销售的底线。 “电商之所以这么做,是担心业务违规。首先,铁路部门没有授权任何单位开展火车票代购业务,因此电商销售火车票是否合规有待商榷;其次,如果电商直接说自己就是卖火车票的,那强制用户在买票时购买保险,又涉嫌在保险销售方面违规,因此,将其包装为所谓旅游产品,是打了火车票销售和保险销售的两个擦边球。”一位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 “微利”火车票的威力 “我不明白的是,为何这样一个很容易触碰到雷池的业务,它们还如此在意,要知道,代购火车票,并不是一件很赚钱的业务,较之电商目前的其他业务来说,不仅仅是微利,而且很容易出麻烦。”电商业内人士马勇告诉笔者。 有媒体做了一道算术题,铁总的12306虽然不靠谱,但一张票比携程要便宜20元。以天津至北京的6452次列车为例,其硬座票的官方票价为8.5元。而在京东网上,同样的车票,价格为10.5元,而且必须支付每人15元的保险和短信费。携程网的票价同样为10.5元,但必须购买20元的交通意外险。去哪儿网的票价与官方相同,为8.5元,可不购买保险,但网站要收取5元代购服务费。仅以携程为例,在商旅服务所谓的一条龙解决方案里见不到火车票,可想而知,携程这一年能卖掉几张火车票。也就是说,他们是在通过这种冒险的方式去告诉消费者,“我们这里有火车票卖”,但潜台词是“你得多花20块”。 火车票原本就很难有一次性的大量订单,也就是说,碎片化的小订单决定了其销售的常态。而同时,本来价格就贵一些的火车票,再加上“硬性”搭售的保险, 有消费者就对此提出质疑,对于网购的车票保险,如果出现意外,理赔是否会很麻烦。 尽管面对质疑,这几家网站均表态称保险不存在问题,但亦有消费者指出,相比于12306网站完成付款即意味着订票成功不同的是,电商平台的代购只是网站把顾客支付的钱,委托第三方去购票,但购票是否成功存在不确定性。尽管携程网方面表示,用户完成支付的两小时内将接到是否预订成功的通知。但这依然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不能“所见即所得”,消费者凭什么来购票,万一失败了,或许就错过了那趟火车。一些受访的消费者和笔者表达了类似的忧虑。 电商网站如此去做费力不讨好的代购业务,目的为何呢? 黏性,毫无疑问是黏性。这几乎成为了业内观察者的主流意见。携程网的相关负责人甚至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就直言不讳的表示,上线火车票代购的旅游产品业务,实际上是作为服务平台,为其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并且,未来火车票业务给电商平台带来的流量是相关乐观的。 一旦形成了稳定的流量,那么电商平台就可以让这些流量在其他业务中“变现”。这是平时用大把广告费用未必能够换来的优质客源。 这恰恰是电商平台乐意去费力不讨好的关键所在。 “擦边球”还能玩下去吗? 然则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7月20日的表态,似乎给了玩擦边球的几家电商们当头一棒。叫停的阴云再次弥漫过来。 其实,即使铁总没有叫停,电商们的“绑架”游戏也玩出了问题。 早在铁总表态之前,“代购”风波中最引人瞩目的京东网就爆出了火车票代购业务下线的声音。距离7月7日被曝光上线,到业务下线,不过十天十天时间而已。 对此,京东内部人士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该业务在上周就取消了,“主要是因为合作的第三方票务出现问题,所以才下线的。”对于外界传言下线与强制销售保险有关,该人士并未予以回应。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