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循序渐进:英特尔可穿戴计算噱头大于实质

发布时间:2013-09-15 21:14:51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作为全球芯片产业的老大,其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中有何新的举措和产品将直接关系着英特尔这个昔日传统PC产业的芯片巨人能否延续自己的地位和优势。

当苹果新iPhone发布引发业内热议之时,同期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秋季IDF(信息技术峰会)也颇为受人关注。作为全球芯片产业的老大,其在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中有何新的举措和产品将直接关系着英特尔这个昔日传统PC产业的芯片巨人能否延续自己的地位和优势。

1

从本次IDF英特尔发布的相关产品看,面向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超小Quark处理器(Quark中文为“夸克”)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据英特尔方面介绍,新系列的Quark芯片会比现在用在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中的英特尔Atom芯片小5倍,而功耗仅为1/10。此举被媒体认为是英特尔错失进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先机后其把握另外一个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计算市场先机的举措。事实真的如此吗?

了解英特尔的人都应该清楚,在传统PC产业中英特尔芯片性能的强大及与微软Windows一起搭建的应用生态系统是其地位至今无人撼动的法宝。而到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市场中,基于ARM指令集芯片功耗的优势及谷歌Android共同打造的应用生态系统占据着主导。这也是为何英特尔迟迟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鲜有斩获的主要原因。虽然英特尔目前已经支持谷歌的Android生态系统,但其自身芯片在功耗上的劣势始终未能有大的改观。除此之外,就是移动芯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比拼的是整个处理器系统的集成度(例如调制解调器、多媒体等),而仅非是单个芯片的性能。这也是为何高通在移动市场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按照上面的逻辑,英特尔本次IDF上发布的Quark仅从常识的角度也很难令人认为它会对可穿戴计算设备市场育有何实质性的意义。从传统PC到平板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直至可穿戴计算设备,对于芯片的体积、功耗的要求是呈线性降低的,如果像英特尔所言,Quark芯片会比现在用在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中的英特尔Atom芯片小5倍,而功耗仅为1/10的话,那么为何英特尔不首先将这种技术应用到目前市场趋势明朗且正处在高速增长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中呢?不过英特尔在介绍Quark应用的时候,还提及了广泛的物联网领域,所以据此我们认为,所谓的Quark更类似于之前的单功能的嵌入式处理器,而这并非是什么新的东西。至少在性能上大打折扣。还有一点可以佐证的是,Quark芯片采用的是英特尔的32纳米制程技术,当英特尔更先进的22纳米技术即将成为主流,但在体积、功耗与集成度与当前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使用的基于ARM指令集的处理器仍存有差距,阻碍英特尔在上述两个市场前行之时,一个采用32纳米制程,其体积和功耗却大幅降低,还是SoC,英特尔是怎样做到的呢?这其中牺牲掉了什么?又集成了什么?不可想象。

另外,从之前三星发布的Galaxy Gear的市场弊大于利的反馈及苹果迟迟不发传说中的iWatch看,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前景并非像某些市场机构预测的那么乐观和明朗。至少目前移动芯片市场的老大高通并未有何实际的举措。不要提之前高通发布Toq智能手表,其实高通的核心目的是借此设备向外界推介它曾经一度流产的Mirasol超低功耗屏幕显示技术,希望通过屏的技术来降低功耗而已。当然也许业内称,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功能相对简单,更多可能只是充当智能手机的辅助,甚至是通知和显示设备,既然如此,那么英特尔X86指令集的性能优势如何发挥呢?不是又回到与ARM指令集比拼功耗、体积和集成度的老路上了吗?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从PC到平板电脑再到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计算设备对于英特尔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其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艰难前行之时,谈抢占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先机,无论从技术和市场角度都是不合逻辑和不可逾越的。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