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长跑:软硬合体之后的“微诺”生活
一切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从微软公司的发展来看,2000年前,是盖茨与鲍尔默共同治理微软的18年,公司一路向前,尽管也遇到挑战,比如网景,但微软始终处于浪潮之巅。 转折点是2000年1月,鲍尔默被任命为微软CEO,45岁的盖茨逐步退出微软日常事务的管理,实施自己的退休计划。创业小伙伴中只留下鲍尔默独撑大局,为填补鲍尔默留下的空白,盖茨安排雷.奥兹任首席技术架构师负责技术架构和产品监督;克雷格.蒙迪任首席战略官负责公司战略的研究和策划。 当时被称为后比尔.盖茨时代的微软“铁三角”。作为比尔.盖茨的创业小伙伴,只有鲍尔默能真正发挥作用。 去年12月克雷格.蒙迪宣布不再担任微软首席研究与战略官,转任CEO鲍尔默的高级顾问,并将于2014年退休;而首席架构师雷.奥兹则于2010年离职。再一年之后,鲍尔默也即将离职,之后,“铁三角”将完全分崩离析。 鲍尔默离任之后,最有可能接位的是现在的风云人物,诺基亚前CEO史蒂芬.埃洛普。无论谁接位,创始人将集体退位。 如果盖茨淡出微软管理称为“后创始人管理治理时代”,那么一年后微软将进入“职业经理人治理的时代”。 任何一家基业长青的公司都将经历这一转型,微软也无法避免。微软的问题是,产业急剧变化,微软需要将更多资源投向未来,甚至牺牲当下利益;而职业经理人为了对股东负责,获得更高薪筹,往往看中当下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现在对于微软来说,需要有一个远见,且能抵制股东意见的职业经理人团队,这才是微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追网长跑 微诺合体,微软自己将其定义为微诺联盟2.0,一个更紧密,更有效率的合作方式。在外界看来,则是微诺联盟的产物。 微诺合体之后与微诺联盟时代一样面临基于WP系统的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微软尚未有特别好的解决办法,微软的策略是向另一向突围:即向设备与服务转型。 今年7月,微软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重组计划。重组后微软包含四大业务部门,分别是操作系统,应用和服务,云计算和企业,以及硬件业务部门。重组前,微软包括八大业务部门,Windows业务部、服务和商业工具部门、Skype业务部门,Windows Phone部门,office业务部门,互动娱乐部门,商业解决方案部门,在线服务部门。 微软业务重组是为公司战略转型服务,历经此次架构重组后,微软基本上是打乱重来,过去微软八大业务部门拥有相当大的权力,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推广、合作伙伴拓展等。分拆之后,由于更多的跨部门协作,独立王国不再存在,微软将集中力量向“设备与服务”方向转型。 微诺联盟失败,微软+诺基亚两家公司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挑战谷歌、苹果计划破产,微软需要单独承担挑战苹果与谷歌的重任。向设备与服务转型,微软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封闭的“软件+硬件+互联网”体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席之地。 这一模式类似于苹果。当PC阵营的硬件小伙伴集体转向安卓之后,向苹果致敬是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现实选择。 软硬合体不足以解决移动互联网面临的问题,最终决定成败的,是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一个提供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生态圈,微诺联盟失败后,微软已经看不到希望。 微软需要另外布局。微软需要拥抱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波互联网大潮,即家庭互联网与企业互联网。 微软将家庭互联网的希望寄托于Xbox。今年5月25日,微软发布了新一代Xbox One,但却不准备就此抛弃Xbox 360,而是计划在未来5年再出售2500万台Xbox 360,而Xbox One更是有望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4亿台的销售目标。 Xbox One已经有完整的应用生态,特别是在游戏领域,再整合视频、通讯等应用,微软希望基于Xbox打造全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这恰是微软在移动互联时代败给苹果的原因。 与移动互联网不同,Xbox的阵地是家庭互联网,这是一块全新的阵地,微软希望自己在这一领域抢跑。 抢跑家庭互联网还不是全部目的,微软另一布局是企业互联网:企业IT应用的模式是以“PC+软件”为核心,微软认为,在“云计算+大数据”的大背景下,企业将进入互联网时代。 在这一领域,微软目前最强大的竞争对手是亚马逊。微软的Windows Azure在过去3年以年均200%的速度抢占着云计算市场,去年相关营收已经达到10亿美元。 第三方市场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数据显示,Windows Azure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20%;虽然落后于另一大云服务商亚马逊的70%,但微软的增速更快。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微软追网从未成功,但一直努力;微软希望在家庭互联网与企业互联网时代有所改变。 信息化浪潮是场长跑,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只是中间两站,微软还有机会。只是这一切已经与鲍尔默无关。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