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手机今安在:小米靠低端冲量 跟随者匿迹
一位手机行业人士则一针见血指出,丁秀洪对红米反应激烈的原因在于,红米和大可乐手机均采用的是MT6589,但红米知名度比大可乐手机高很多,且有销量和资金优势,一旦用户听信小米和雷军的宣传,红米销售大热,大可乐手机很可能走向末路。 这使得丁秀洪必须一再强调智能手机CPU价值被高估,称决定手机性能好玩和成本结构的,CPU价值不到20%;智能手机时代的核心,是屏幕、内存、摄像头等,并强调红米除了CPU其他一无是处,丁秀洪突出大可乐2高配,则是为大可乐手机生存创造更多空间。 这是丁秀洪遭遇的挑战之一。大可乐手机更大挑战则在于供应链的支持。由于大可乐手机销售不可能形成大品牌手机的规模,这就使得供应链可能不支持,手机成本就非常高。 这并非是孤立的例子,知情人士透露,联想、华为、中兴都被三星坑过,卖得好时三星不供屏,使得产品没法转,因为手机模具开后只能装三星的屏,要再开一套模具就要4到6个月的时间。为解决屏的问题,联想杨元庆甚至跑到三星总部去求,也无济于事。 谈及行业现状时,丁秀洪感叹说,手机行业竞争残酷、节奏感、资金、营销、供应链都太复杂。这一年也是腥风血雨过来。手机不是好做的行业,市场空间大但竞争也残酷。 当然,丁秀洪还算幸运,还“活着”,实际上,市场上当初那些追随雷军小米成功的跨界创业者,很多已到了资金链最艰难的时刻,甚至不少已退出行业。 博沃手机夭折——4000万元打水漂 智能手机市场折戟沉沙的厂商并不在少数。就在一年前,当小米二代手机刚推出,雷军积极构建着小米软硬结合的帝国版图时,手机厂商博沃科技也雄心勃勃,欲再造一个小米,并模仿雷军在北京望京的一处写字楼租了两层办公面积,团队八十多人,且多半是工程师。 博沃科技并非智能手机市场的晚来者,其早在2011年4月就已经涉足智能手机领域,那时小米手机都还没有诞生。博沃科技前身是德州仪器在中国的一家合资公司,有硬件基础,研发手机之初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解决方案,并投入大量大量人力和时间进行二次开发。 不过,当博沃手机以2499元价格上市时,手机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随着联发科解决方案成熟,各种双核、四核、千元5英寸大屏手机(博沃手机4.5英寸屏幕)出现。这个没任何运营商或渠道资源、外观设计不出彩的国产品牌遭遇巨大挑战:博沃手机卖不出去。 货品挤压无疑是手机市场大忌,雷军多次表示,大多数手机厂商都是遭遇存货挤压垮掉。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将卖手机比作是卖海鲜,称智能手机价值很高,但一旦卖不出去,就一天天贬值。做硬件和做海鲜一样,千万不能有存货,这是小米销售策略谨慎的原因。 手机货品挤压无疑让博沃科技负责人感到巨大压力,今年元旦时,博沃手机降价到1699元,春节后更降低到999元,依然卖不太动。遭遇巨大挫折的博沃科技负责人最终选择离开,将公司交给手下人,现在的博沃科技依然存在,只是留守的人员主要是在处理存货。 这个项目让这位负责人亏掉4000万元,并彻底离开了手机行业。如今回忆起这件事,他对腾讯科技表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只能尽早选择离开。这不是什么特别光彩的事情,人家会说他不知道天高地厚地来了,完后赔了一笔钱就被迫走了。” 轰轰烈烈的360特供机项目也基本消停。360与华为的合作早已无疾而终,与360合作的各家厂商也因销量低没赚到钱赔钱走人。腾讯科技获悉,如今360特供机项目由单一的手机产品转为电商平台,特供机销售的是各家品牌,360仅仅是给手机厂商带去流量。 大浪淘沙,当初趁热进入智能手机行业的互联网公司或没实现自家的生态梦,或没有实现应用的预装预期,亦或是整体的投入就是一次完全不成正比的投机。历史往往不断重演这样的故事,今年逐步升温的可穿戴式设备浪潮,会是又一次“互联网手机”似的疯狂吗?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