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日异月更的行业 聊聊这几年所经历的社交媒体
写在前面的话 最近和一些同行(从事社会化营销)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发现这个行业转变很快,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微博营销时代了。这是一个变化飞速的行业,可能有人刚刚进入就开始计划离开,也有人总是抱怨却一直坚持。从当初大家对微博还不熟悉,到现在除了要应付各种社交工具和平台外,还要时刻关注整体的大趋势。交流的过程中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从开始踏入社会化营销行业到现在的一些历程,所以想和大家分享一二。 没有社会化媒体的年代 说起社会化媒体不得不从它的始祖Facebook开始说起,那是Facebook还没有被“组织”发现的2008年。Facebook在08年的时候已经火遍了香港各地,而在年轻人眼中用Facebook的人都意味着很潮很酷,所以我也就跟风开始使用。那时候国内估计还没有社会化媒体这种说法,更多人可能只知道以Facebook为首的社交网站的存在。 随后没多久,象征着国内社交网站始祖的校内网和开心网开始冒头。很多人通过校内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初恋情人或者小学同桌,又有很多人则通过开心网的社交游戏结识了新的男女朋友。看见身边的小伙伴们都渐渐开始用国内的社交产品,而Facebook又被“组织”盯上了,所以我也开始跟着一起用校内网和开心网。 到了2009年,校内网和开心网都有了各自的明确定位。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把校内网给占领了,而坐在办公室里的“白骨精”们则把开心网给占领了。当时,无论是校内网还是开心网都属于纯正的互联网产品,都还没有被“邪恶”的品牌主们盯上,而大学生和白领们也都在各自的领域玩得不亦乐乎。而我则偶尔上上开心网玩玩偷菜游戏,偶尔上上校内网和大学妹子们叙叙旧,那时国内社交网站还算得上是一片纯净的乐土。直到09年7月份,这份宁静终于要被打破了,校内网跟风Facebook推出站内的公共主页服务。 推出公共主页意味着不但名人明星可以在上面集聚自己的粉丝,品牌也可以通过公共主页来推销自己的产品。虽然校内网刚开始只开设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明星、影视和品牌的公共主页,但是Facebook的公共主页已经成为各大品牌主青睐的地方,许多大品牌都通过开设公共主页的方式来从事营销活动。也就是校内网的这个举动,让我开始接触社交网络的营销。 当时我是从事线下派对策划的工作,派对的目标群体是高校大学生,而每一个派对都会要求参与者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用户的信息资源呢?如果直接发信息甚至是打电话则会让用户产生抗拒情绪,如果不用这些信息又很浪费;而当时校内网是实名注册的,所以我们决定通过校内网来维护客户关系。 对于一些身边的朋友或者一些老的客户,校内网的账号能起到一定的维系作用。可能是由于熟人关系的原因,一些相互熟悉的顾客会在账号上和我们互动。但是对一些新参与的客户效果则没有那么明显,要么不添加我们,要么不和我们互动。 同年也是7月份,作为第一个将微博模式复制到中国的饭否因为被“组织”盯上了,所以网站被无限期关闭。当时由于自己还不属于互联网的深度用户,所以没有使用过饭否的产品,倍感可惜。 和新浪微博的机缘 09年8月新浪微博开始内测,而千橡集团也同时宣布校内网正式更名为人人网。当时我还徘徊在人人网网和开心网之间意犹未尽,只是5月份的时候在Twitter上注册过一个账号,所以也还不太清楚微博是什么。直到10年5月,我身边一个很潮很潮的小伙伴叫我玩新浪微博,还说有很多香港明星都在玩。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也注册了一个账号,从此成为了新浪微博的忠实用户之一。没过多久,新浪用户就宣布注册用户破5000万。而也就在那段时间,身边的小伙伴们开始陆续从开心网、人人网转移到新浪微博。 第一次参与运营非个人性质的微博账号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从事线下活动策划很多时候需要动用网络的力量来推广。从人人网的运营经验我们发现虽然账号发布的活动传播力度不是很强,但是人人网能把参与过我们活动的老顾客都聚拢在一起,只要我们一有新的活动他们就能第一时间获知,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一小批忠实客户。 对于新浪微博,我们希望能把这种聚拢客户的方式同样移植到过去,那样就可以第一时间让大家来参与我们举办的活动。但是初期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新浪微博和人人网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新浪微博不是以“添加好友”的机制来联系用户,而是以“粉丝”的制度。那就意味着我们关注了一个用户,但是那个用户不一定会到回来关注我们,所以我们账号的粉丝增长很慢。后来我们渐渐将重心返回到人人网的运营,而渐渐放弃了新浪微博。 如果说第一次运营新浪的账号是尝试性的摸索,那么第二次的运营尝试则真真正正地带领我进入社会化媒体领域。 依旧是10年的夏天,出于对服装行业的热爱,加上看好互联网的无限机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决定成立一个依赖于互联网销售的众包服饰品牌。我们当时策划搭建一个平台,这个平台上每个顾客都是设计师,而我们则负责帮助他们将设计制成实物再贴上我们的品牌,最后放到市场上销售。作为整个项目的负责人,除了需要筹备和协调项目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品牌的推广。出于推广成本的考虑,当时我们只圈定了线下的展会和线上的网络推广两种方式。而在众多网络推广的形式中我们最熟悉的只有社交网站,所以我们的推广重心也摆在了上面。 火爆的新浪微博成为了我推广品牌的首选地方,但是由于账号刚刚开设,粉丝数基本为个位数,所以品牌的曝光度和知晓度都非常低。对于一个新品牌来说,第一批粉丝非常关键,也决定了一个品牌能否做起来。做创意众包品牌和做传统服装品牌可能有所不同,前期我们是没有实体的作品来支撑自身的品牌的,加上我们还是处于筹备阶段,所以微博的内容来源便是一个头痛的问题。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