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的成功对中国企业有诸多启示
日前,创维、TCL、长虹、海尔、海信、康佳六大家电集团在合肥联合发布《共同推进智能语音技术在家电领域应用推广的倡议书》,意在打造更加便捷的智能化家电产品,提升中国家电产业整体技术优势及全球市场竞争力。 几乎同时,长虹与中科院联合宣布攻克语音增强技术难题,推出中国首款智能语音芯片,打破谷歌、苹果等国外品牌技术垄断。据介绍,该芯片实现远距离话音采集,即“远讲技术”,与现有芯片方案多数采用对着遥控器讲话方式有很大区别,该智能语音芯片不久将装备长虹所有产品。 语音是最自然便捷的人机交互方式,一直以来,语音智能产品难以实现远距离识别,易受干扰导致识别率低,影响了语音交互方式的普及。 中国企业一直走的是引进路线,现在,它们希望成为研发者、制造者。 语音控制并非智能技术的全部,但是它大大扩展了人们对“智能”的理解。过去的智能电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具备网络功能”层面,即内容方面的智能;而今,智能的含义向电视能听懂、读懂人的语言方向延伸,“智能”的外延被大大拓宽。 智能语音芯片开发成功,昭示着中国企业在语音智能领域有后来居上之势。 但是,少数企业的突围,不能改变中国企业在智能领域整体上的落后局面。把中国企业放在全球大背景下观察,不难发现其在智能化布局上的欠缺。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终端产品制造的层面,尚未向系统生态链架构方向延伸。 实际上,人们关于智能语音技术仍存在诸多疑问,比如:采用语音控制之后的电视能甩掉遥控器吗?语音控制的准确率能达到多少?机器对语音的识别及适应是否需要较长一个较长的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不会给消费者带来使用上的烦恼?等等。 因此,能不能彻底丢掉遥控器,是判断语音控制技术是否成熟的标志。 智能的命门在芯片与软件 综观中国企业的智能化布局,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终端产品制造单一层面,智能化看起来更像一个点而非一条完整的生态链条。这一点从企业的宣传诉求可以看出来,它们较少涉及芯片与软件的宣传。如果把智能化体系比喻成一棵大树,大家更在乎的是树上的果子,少有人在乎如何培育出这棵大树。中国企业对智能的狭隘理解未免让人忧虑,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平板电视兴起之初,大家一窝蜂做整机而鲜有人思考布局面板,结果,在随后多年里,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处于全球最末端位置。 智能时代,中国企业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吗? 实际上,大多数企业将眼睛盯住终端产品实属情非得已,依据重大产业技术变革一般需要7年的时间来看,大多数企业的智能化进程不足4年,怎么可能建立深厚的技术积累? 这实际上意味着,未来能在智能化时代拥有一席之地的企业,必定不是那些两眼只盯住终端产品的企业,而是那些潜心布局上游资源及芯片、软件的企业。因为这些消费者看不见的后端优势,才是决定企业能走多远的力量。 智能生态链由三部分组成:整机,屏资源,芯片和软件。尤其芯片和软件,可谓实现智能化的最重要载体。 以此标准衡量中国企业的智能化布局,没有几个企业是及格的。 因此,当社会一只脚已经迈进智能时代的时候,企业需要对功能机时代形成的思维进行调整,建立智能化企业基因,换言之,需要企业提早布局,方能临阵不乱。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 长虹董事长赵勇有个有趣的比喻,他说,如果把消费电子生产比喻成一棵树,树根就是运营商,树干就是软件和芯片,果实就是终端。他认为树干决定果实,芯片、软件决定终端。“终端要实现互联、互通、互控,即多频互动、电视同看,树干输入的东西必须是一致的,软件和芯片必须是一致的。”因此,他于2004年提出“三坐标”的战略,即:实现产业形态多元化,从单纯的电视制造商向“电视+冰箱+空调”制造商转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运用长虹佳华做分销业务;实现价值链延伸,从组装厂向制造企业延伸,既做PDP和LED屏,又做芯片与软件。“这需要建立六大核心技术,即:软件设计、芯片设计、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变频技术,而软件设计、芯片设计是重中之重。” 布局已经进入收获期。据悉,长虹软件设计系统已于2013年上半年通过世界顶级软件开发CMM.-5认证,即最高级五级认证,与华为处于同一级别。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