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秘密2:用产品经理的尖叫横扫一切
这就是雷军所说的互联网手机的几大要素:1、手机就是电脑,小米一开始的思路就是按做电脑的方式做手机:高性能、高性价比是核心;在硬件上接近成本定价;2、在软件上,利用互联网的手段让用户一块参与打造产品和用户体验;3、在渠道上,减掉中间环节,以电商渠道为主。 在黎万强看来,小米产品的秘密,首先是一个品类的胜利,这就是互联网手机。有位叫@韩冰Bill 的曾在知乎中分析了小米手机的品牌定位: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所有的山寨机厂商生产的手机都叫山寨机,所有苹果生产的手机都叫iPhone,小米想做的一件事,实际上是在消费者脑海中形成一种定位,小米手机不再是一款叫小米的Andorid手机,而是变成一个专有名词,从而占据一块特定的细分市场空间。从此以后,所有中档低价智能手机,就叫小米手机了! 对于互联网手机,大家最直接看得到是小米通过互联网开发操作系统,通过互联网渠道为主发售。实际上,这个新品类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层次,产品形态也发生变化了,小米手机是活的,以前手机不是活的。另外就是商业模式的变化,小米坚信未来的硬件肯定是成本定价,硬件不是未来赚钱的方向,未来的方向是软件和增值服务。 从这样的角度来讲,互联网手机和智能手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智能手机的核心还是手机,而互联网手机的重点则是互联网。 在小米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手机模式跟进者,他们能模仿小米吗?对于那些想通过互联网实现自我升级的传统企业,他们能借鉴小米吗? 他们的最大难题不是硬件方面,也不是软件方面,而是小米这种粉丝参与用户体验的产品经理模式。 互联网公司的游戏规则是“得产品经理得天下”,雷军把这种产品经理方法引入到手机领域,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力量。事实上,小米刚开始做手机时,HTC的G3给了很大的启发,但是,雷军用产品经理思维去看,G3还是太工程师思维,做东西不够细,这种产品经理思维也是小米早期最大的底气之一。 雷军是小米最大的产品经理。他带领小米的风格就是:在一线紧盯产品。如果确定一个需求点是用户痛点,就死磕下去,不断的进行微创新。 在内部,雷军的产品方法论就一句话——要把用户当朋友,不要当上帝。雷军要求所有员工,在朋友使用小米手机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使用方法或技巧的问题,还是产品本身出现了Bug,都要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帮助朋友。 有一次,雷军被朋友问到一个问题:如何给手机屏幕截屏存成图片。MIUI有专门的快捷功能键来实现这一功能,雷军就告诉他这个快捷键。但是被问过几次之后,雷军找来MIUI的产品经理说:“很多用户需要这个功能,但是我们的快捷键功能很多用户不知道怎么用。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让用户不用我们教,也能方便的截屏?”雷军就直接和MIUI的产品经理一起讨论,在白板上画产品设计原型,最终,设计出了在MIUI通知栏下拉菜单的开关上加入一键截屏的功能,非常方便。 雷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现一个痛点,很多记者用智能手机录音会遇到电话打断、录音时间太长容易中断等,在MIUI V5中,雷军以自己大量接受采访以及和记者们交流来的经验,做了MIUI 录音机的产品经理,设计了MIUI V5的录音机产品,很受好评。 雷军发现用户需要漂亮的壁纸,在小米论坛和MIUI论坛上,用户对于手机壁纸资源的讨论和交流非常多。于是从小米手机1代开始,雷军一有时间就和设计部门的设计师在一起讨论壁纸、挑选壁纸,他自己就看过了近万张壁纸,还发动公司内的所有同事去推荐漂亮的壁纸。最后,决定出资100万征集手机壁纸。 为了让工程师拥有产品经理思维,小米采取了反常规的办法。和许多公司都禁止开发人员上网聊天什么的不同,小米公司从一开始就鼓励,甚至要求所有工程师通过论坛、微博和QQ等渠道和用户直接取得联系。让工程师们直面每一段代码成果在用户面前的反馈,当一项新开发的功能发布后,工程师们马上就会看到用户的反馈。小米甚至要求工程师参加和粉丝聚会的线下活动。洪锋说:“这样的活动让工程师知道他做的东西在服务谁,他感受到了用户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是一张张脸,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女用户、女粉丝非常热情地拉他们过去求签名、求合影。这些宅男工程师就觉得他写程序不是为了小米公司写,是为了他的粉丝在做一件工作的时候,这种价值实现是很重要的。” 在产品上,粉丝不仅是参与者,也是裁判。黎万强在MIUI早期确定了两个机制:一是以论坛为核心的互联网开发模式;二是在易用性和个性化上重点发力。这成为小米后来激发粉丝力量的关键,小米的产品经理设计了不少工具,让粉丝参与用户体验的评测和优化。比如,小米有个每周固定升级迭代的机制,每周二会开放粉丝参与的四格体验报告,由用户选出本周更新程序中你最喜欢哪个,最不喜欢哪个。小米内部每周会据此颁一个“爆米花奖”,奖励得奖者,给他拍一张照挂在办公室,然后送一些很小的礼品,也是一种来自粉丝的投票激励。 在访谈中,雷军有一句话才是小米秘密背后的秘密,他说: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这种参与感首先来自雷军自身的经历,他曾经作为发烧级用户给诺基亚提过很多建议,而且直接提给当时诺基亚负责研发的全球副总裁,对方说很有道理,但最后还是改不了。这让雷军很愤怒:“我跟他提了很多条意见,他都说有道理,他们最后改了吗?改不了。当你喜欢一个什么东西的时候你其实没有经济目的了,你就是觉得这个东西不好,如果能改一下会更好。所以,小米的出发点很简单,我们有一个极其清晰的定位,就是聚集这么多人的智慧做大家能够参与的一款手机。你天天用手机你有一堆的想法,你有一堆的抱怨,能改呢?除了小米之外能改吗?你抱怨三星有人听吗?你注意啊,我们在网上发动过百万人参与,当你真的参与完了以后,你提的这个建议被我们采纳了,这个功能我设计的,你看我多牛,你会跟朋友说你说改用小米吧,这种荣誉感是他们推销小米很重要的动力。” 换句话说,有上百万的粉丝免费给你做产品经理,做用户体验评测员,这是一股多么强悍的力量。就如互联网革命最牛的思考者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中所说:所谓“领先用户创新”,并不是由产品的设计者,而是由该产品最活跃的使用者来推动的。 小米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战车还在高速前进,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了去年一年的销售额。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