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BAT三巨头开挖大数据

发布时间:2013-06-03 04:44:37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数据如同蕴藏能量的煤矿,百度阿里腾讯都是大矿主,但矿山性质不同。

腾讯大数据目前释放价值更多是改进产品。据腾讯Q1财报,增值服务占总收入的78.7%;电子商务业务占14.1%;网络广告收入占6.3%。从广告收入比例可以看出腾讯的大数据在精准营销领域暂时还未大量释放出价值。与其产品线对应的GMAIL、Google+的Google以及社交巨头Facebook则通过广告赚得盆满钵满。

在笔者看来,腾讯的思路主要是补齐产品,注重QZONE、微信、电商等产品的后端数据打通。例如最近腾讯微博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好友关系自动分组、低质量信息自动过滤、优质信息分类阅读等智能化功能。明显的用数据改进产品的思路。

那么如果腾讯要深入大数据挖掘缺少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只需马化腾“摁下启动按钮”。数据已经准备好了,就差模式,也就是找到需求或者能更深层次驱动大数据利用的产品,而不是用大数据改进自己的产品。腾讯还在观望,等其他人去试错验证出一套模式或者产品后,自己可以“站在巨人肩上”。这是腾讯的典型思维。

在人才方面,腾讯很早便开始重金挖人。尤其是2010年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国后,Google图片搜索创始人朱会灿、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颜伟鹏、Google中日韩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浪潮之巅》及《数学之美》作者吴军相继加入腾讯。搜搜花了很多钱,但被认定为一款无法承载腾讯重托的产品,最后这些大牛都走了。大都回Google了。

腾讯在大数据领域也缺少技术带头人。其对公关也不重视。技术大牛很少出来做报告,更不会向百度、阿里那样主动包装宣传技术大牛。其技术虽然低调,但执行力很强。据腾讯的程序员朋友说封闭开发、集体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配套的重金激励也能跟上。重金之下必有勇夫、腾讯用制度保障技术产出。另外腾讯在高校合作领先一步,在2010年便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腾讯联合实验室。

这么看腾讯的技术人才这块似乎有短板。会不会到时候马化腾按下启动按钮,发现没数据挖掘能力呢?不会,腾讯搞不定数据挖掘,到时候依然可以挖到大牛,甚至读论文来搞定这事儿。数据挖掘已较为成熟。数据挖掘实际是数据库、统计学、机器学习三个领域的融合。在学术界已经发展多年。不过自然语言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方面要赶上百度,就难了。除非将百度的数据和众大牛一起倒腾过来。

总体来看,腾讯目前的大数据策略是先将产品补全,产品后台数据打通,形成稳定生态圈。本阶段先利用大数据挖掘改进自己的产品。后期有成熟的模式合适的产品,则利用自家的社交及关系数据时,开展对大数据的进一步挖掘。

三、阿里巴巴:坐拥金数据,尝试做面向未来的数据集市

阿里巴巴B2B出身,在外贸蓬勃的大环境下,依靠服务中小企业发家。淘宝、支付宝等toC的产品出生前,阿里并不依赖也不擅长技术。业界普遍认为阿里没有技术基因。直到淘宝、支付宝以及天猫三个产品后,对海量用户大并发量交易、海量货架数据的管理、安全性等方面的严苛要求,阿里完成进化,在电商技术上取得不菲的成绩。在一段时期阿里仍然浪费了手里掌握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还是“最值钱”的金数据。

数据挖掘无非是从原始数据提取价值。阿里现有的数据产品例如数据魔方、量词统计、推荐系统、排行榜以及时光倒流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BI(商业智能),没到大数据的阶段。

“大数据”浪潮袭来,阿里提出“数据、金融和平台”战略。前所未有地重视起对数据的收集、挖掘和共享。马云在“退居”前动不动都对外提“数据”。有位阿里朋友甚至开玩笑说,马云英文名可以从Jack Ma改为Data Ma。阿里现CEO陆兆禧曾做过CDO,首席数据官。为了用数据来驱动阿里电商帝国,阿里还成立了横跨各大事业部的“数据委员会”。

阿里的各项投资案也显示其整合、利用和完善数据的野心:新浪微博的社交及媒体数据、高德的地图数据和线下数据以及友盟的移动应用数据,都是其数据及平台战略的一部分。数据战略正在首席人工智能官(CBO)车品觉领头下逐步落地,王坚的云为其提供基础设施、基础技术支撑。

就在马云退休之后,王坚对外透露其跟马云开玩笑说的一句话:阿里巴巴对数据的理解深度,不会超过苏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估计马云不一定认同他这话。马云对大数据已经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考量。

马云曾经说过其对大数据的思考。大致意思是:现在从信息时代进入数据时代了。区别是信息时代更多的是精英玩的游戏。我比别人聪明,我能提取出信息出来;数据时代,别人比我聪明,将数据开放给更聪明的人处理,数据即资产,分析即服务。

计算机发展的过程是从象牙塔、到平民到草根。大数据也是这样,一开始在象牙塔阶段,少数精英公司才能玩;但到后面只要有数据就有价值。数据也有所有权,产生数据、流通数据、挖掘数据的都会获得相应的价值阿里擅长的便是“建立市场”,建立一个数据交易市场。届时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以将数据和挖掘服务拿上去,交易。初期阿里会将自己珍藏的电商和信用数据逐步放到上面。

有数据的人,拿上去卖,或者让别人分析,分析即服务。没有数据的人,即可以去买,也可以去帮别人挖掘,做矿工。

阿里并不是技术驱动,而是业务驱动的。因此在技术层面我们看到,基于前面提到的阿里大数据思路,其技术重心主要在系统层面。阿里拥有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虚拟服务器)开源软件创始人章文嵩,Linux Kernal、文件系统、大牛DBA等领域的大牛。从人才布局可以看到阿里擅长的技术领域,体现在对于并发访问、电信级别的电商业务的支撑方面的得心应手。在去年双十一期间,支撑了单日过亿的订单量。铁道部奇葩网12306在日均40万时已经不行了。

总体来看,阿里更多是在搭建数据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层架构。自己并不擅长似乎也不会着重来做数据挖掘的活儿。而是将自己擅长的“交易”生意扩展到数据。让天下没有难做的“数据生意”。

总结一下

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现实世界正在加速数字化,每个人,每个物体、每件事情、每一个时间节点,都在向网上映射。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联网,使得数字世界正在接近一步步模拟现实世界。历史、现在和未来都会映射到网上。对大数据的挖掘正是对世界的二次发现和感知。BAT三巨头已经出发。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