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微信收费:别让免费再毁移动互联网
精彩观点 史炜:没有商业模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商业模式,中国的增值业务将会变得一塌糊涂。 曾剑秋:对微信等OTT业务收不收费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存在永远的免费午餐吗? 陈金桥:企业恐惧收费思维定势欠科学,在充分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后,如果收费能带来产品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用户还一如继往地再用该项服务,收费有何不可以? 史炜:腾讯有4亿用户及其衍生出来的高盈利模式,说不敢收费,这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如果微信不该收费,那短信为什么要收费呢? 史炜:若颠覆性技术和应用被大众接受后,不能得到高利润回报,就不能算是成功的科技进步和颠覆性技术。 作者:廖国红 黄莹 近日有关微信等OTT业务收费与否讨论在业界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移动互联网对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可与工业革命媲美,当前正处于含苞待放的初春阶段,人们对之寄托着无限梦想。本场争论凸现的根本问题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集体焦虑。为了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在产业崛起初始期,就如何发挥后发优势,找寻到科学合理的商业模式,逐渐建构起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等议题作深入探讨,无疑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在3月25日晚举行的趋势对话主题沙龙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研究室主任史炜、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等专家一致认为,对OTT业务及其提供商收费是产业发展必然趋势,但如何收费应由市场自身解决。 从OTT与运营商之争谈起:OTT企业该不该向运营商交费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移动与腾讯之间的持续交锋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交锋焦点之一在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阵营应不应该向以腾讯为代表的OTT业务提供商阵营收费。从市场经济法则、电信运营商日益不堪重负现状、OTT企业壮大程度、海外同行先行实践等多个方面来看,OTT企业向电信运营商交费是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我们知道,基础电信网络建设需要规模巨大资金投入,投资回收周期漫长、运营和维护成本庞大。三家电信运营商每年要为此花费上千亿元。但是微信等业务运营企业无需自己建网,采用小流量长在线等策略,大量占用宝贵的无线网络信令资源,造成国内运营商网络的拥塞甚至阻断。很多热点地区的用户,无法正常拨打电话、收发短信,也无法上网使用其他第三方互联网应用,严重侵犯了消费者依法享有的通信权益,导致大量用户投诉。如果长期免费占用大量的基础电信服务,试必会严重影响我国基础电信网络的有效投资成本回收,并危害到电信普遍服务能力的提供,影响电信行业的经济安全,严重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再者,4亿微信用户让电信运营商不堪重负。通信界一位知名专家曾这样形容:“微信有如在高速公路上免费行驶的超载大卡车。”一位运营商内部人士透露,目前移动即时通信产品只使用了移动通信网络的10%流量,却挤占多达60%的信令,而所有政府、银行获得的专线带宽才仅占据所有网络资源的15%。微信免费占用大量无线信道资源,随着用户频繁、大规模移动,其频繁的信令交互会造成网络拥塞,影响基础通信网络安全运营。如,日本NTT DOCOMO、英国O2、美国AT&T的网络都曾因蜂拥而至的数据流量而瘫痪。国内虽然尚未出现类似现象,但随着微信用户不断上量级,若还按目前模式运行,事故的发生只不过是或早或晚的事。确实,面对上几亿的这么大规模的客户群体, “谁学雷锋谁就会等着饿死”真的不是危人耸听。 第三,OTT企业已经逐渐壮大起来,付一点点网络使用费不会成为其负担。据腾讯3月20日发布的2012年全年财报显示,净利润达123.32亿元,日赚超过3000万元。而2012年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不到80亿元。史炜替腾讯做了一道简单算术题:微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4亿,若向一个用户一个月收1元,一年总收入可达48亿;若按263邮箱收费模式,一个月向一个用户收5元,一年总收入可达240亿。这比中国联通一年的利润还高几倍。他特别强调,这恰恰是颠覆性技术驱动的产业在这个阶段的高利润回报,若颠覆性技术和应用被大众接受后,不能得到高利润回报,就不能算是成功的科技进步和颠覆性技术。 第四,海外同行先行实践也证明,对OTT业务提供商收费是可行的。如,欧洲运营商向Skype这样的VoIP业务收取额外费用,一般为每月10欧元至15欧元。今年2月,谷歌公司与法国电信达成协议将补偿法国电信的网络建设费用。韩国通信委员会根据该国电信运营商的提议,正在组织针对Kakacall业务(类似微信)运营企业收取额外费用。俄罗斯运营商Mегафон对Skype收取额外费用…… 谈到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向OTT企业收费时,史炜解释,微信是腾讯提供的一项嫁接在电信运营商网络上的增值服务。随着技术革命性演进,腾讯原先与电信运营商签定的租用光纤的内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现在在一根有限的光纤内可以传输海量数据,从而拓展了业务增值空间,这个贡献是电信运营商创造的新技术作出的;另一方面,增值服务提供商创造的应用与技术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数据流量的充分使用。在这个时候会形成新的契约价格,OTT业务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通过公开的市场谈判可以去促成。没有商业模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没有商业模式,中国的增值业务将会变得一塌糊涂。 腾讯能不能向微信用户收费 电信运营商向OTT企业收费是合情合理的,那么OTT企业又能不能向自己提供的应用收费呢?这是本次交锋中的另一个焦点,专家们对之分别作了回答并提出了实施策略。 曾剑秋表示,对微信等OTT业务收不收费的问题是个伪命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存在永远的免费午餐吗?不收费依据不足,但怎么收费需要讨论。他提出,可以学习QQ生存之道——对普通用户不收费,基础服务不收费,增值业务收费。 陈金桥认为,企业恐惧收费思维定势欠科学,在充分考虑用户的接受程度后,如果收费能带来产品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提高,用户还一如继往地再用该项服务,收费有何不可以?三大基础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应保持密切接触,共同探讨科学且有效的商业模式,如可以是基础流量包加功能包的形式;也可以是基础服务不收费,视频通话、不设限建组群等高级服务收费等方式…… 史炜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提出,腾讯有4亿用户及其衍生出来的高盈利模式,说不敢收费,这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如果微信不该收费,那短信为什么要收费呢?这是个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既然短信收费,微信就应该收费,只不过用什么样的方式收费,如计费和资费标准的确定,OTT业务提供商与电信运营商之间如何合理分成。今年2月1日起香港运营商开始向微信用户收费。腾讯为什么不可以呢?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