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开APP黑金产业链:移动广告公司是背后黑手?
据高偌薇所在的LBE安全大师公司分析,确实有相当一部分APP被冤枉了。据他们的备案显示,滥用权限其实不是开发者自身直接造成的,而是他们滥用第三方广告插件造成的。 在她看来,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主要黑手为移动广告公司。为了赚取应用内置的广告费用,APP开发商会与移动广告平台签署协议,在应用中内置广告代码,真正作恶的正是这些代码,有广告商利用应用安装时获得的权限,大量读取用户信息,并上传至自己的服务器。 “可能很多APP一开始并没有涉及到地理定位这个权限,但可能在加了一批我们现在能检测到的,最起码国内四五十家的广告SDK,这么多SDK重合到一起最终导致这个APP过多地访问了用户的定位权限、通信记录权限或者说联系人的权限。”她说,“所以在我们看来滥用权限是由这些SDK强加给APP莫须有的罪名。” 但事实上,APP和广告商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双方相互依存,不能说是谁背负了谁的罪名。 在安卓应用中,除了一些手机游戏公司赚到钱外,单纯的功能型APP赚钱的很少,其生存模式就是靠各种形式的广告——弹窗、垃圾短信、推荐安装软件找推广方结算推广费等;而广告商依靠安卓应用抓取用户信息,将用户的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从而进行精准的广告投递,并以此谋利。 谷歌安卓的开源和免费给一些投机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智能手机中安卓为何成为吸费和泄露个人隐私的重灾区?中国红麦软件总裁刘兴亮此前发文称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都是“开放”惹的祸。苹果是封闭的,所以苹果出现“吸费门”和泄露个人隐私的概率就会小很多。谷歌推出安卓平台之初,就赋予其完全开放的特性,这一方面降低了手机厂商的使用门槛,也便于更多的应用开发者加入这一阵营之中。然而,开放性与安全性之间本来就是矛盾的,安卓平台并没有Symbian平台一样的第三方签名认证机制;应用商城过多,缺少对上架应用程序进行安全审查的机制与工具。因此,在应用中置入后门程序也变得更加容易。 其次,谷歌当初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市场,对系统的短信和网络控制能力很薄弱,一般的程序都能调用。谷歌实在想不到中国的SP增值业务会这么猖獗,并导致安卓在中国被恶意程序扣费和泄露个人隐私这么严重。 再次,安卓系统面世的时间较短、版本也十分混乱,这也使得其软件底层的漏洞较多,为黑客植入病毒和恶意程序提供了空间,被不法分子盯上。目前,网络上大量热门的安卓第三方应用商店也多为个人打造,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审核机制。这也吸引了一些小软件开发商的进入,他们会选择在受欢迎的应用中加入恶意代码。好在,谷歌目前已意识到这一点,在最新的版本中做了改进。 解决之道:如何杜绝吸费和隐私泄露 如何才能杜绝吸费和用户隐私泄露事件再次发生呢? 一是要强化标准和监管。这方面,杨珉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要有移动终端隐私数据分级、应用程序收集和使用隐私数据应有标准;二要有相应的技术检测手段,智能APP程序发布、审核等方面应有国家安全技术标准和测评机制;三要有追惩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与管理办法,明确告知开发者和运营商,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比如要求应用程序显示声明对用户隐私数据的收集行为,并要求收集者承担对这些数据的保护和不扩散的责任。 去年年底,工信部已决定建立评估体系,对智能APP程序、内置软件进行评估和抽查,将第三方平台纳入管理,逐步完善备案、审核、监督、抽查等管理环节,督促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加大自我清查,整治恶意APP暗扣费等现象。 二是要加强行业自律。 作为既得利益者,运营商必须把好关,这是堵住非法“吸费”和用户隐私泄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运营商可以切断利益链条中核心的利益一环,针对安卓平台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打击措施,切断吸费公司的收入来源,让依靠垃圾广告获利的方式无利可图。 各个APP开发企业也要强调自律,不赚黑心钱。用户并非专业科技人士,往往并不清楚各种APP的使用说明,也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吸费或窃取隐私的陷阱。 三是要培养公众的危机意识,避免上当。 在上述建议无法立刻起作用之前,安卓官方以及媒体应该对用户进行教育,避免上当事件发生。 对此,刘兴亮认为,用户也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对于一个安卓用户来说,最简单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到谷歌官方的应用程序商店下载软件,官方的有审核,扣费程序难以通过,是最安全的。除了谷歌官方应用商店,其他的也必须要选择正规的渠道下载应用,如到运营商、知名手机品牌以及第三方的应用商店等。用户切勿轻信“破解版”、“完美修正版”等经过二次打包的手机软件、手机游戏、歌曲、音乐、电子书等,谨防其中埋藏手机病毒。 如果非法“吸费”和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不能解决,安卓平台显然将遭遇危机。在胡延平看来,谷歌现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诸多动作表明其正在收紧安卓平台。如果谷歌像苹果那样形成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那么谷歌将亲自上阵审核APP,到时第三方安全厂商和应用商店恐难以再继续“陪玩”下去。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