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网约车司机,这是我的故事
我是微信群里面看到(征求意见稿)这个消息的,群里都是易到司机,各种抱怨。本地车牌还可以接受,京牌车挺多的,但本地户口就少了,北京人跑这个太少了,群里有100多人,有三五个完全符合条件的,特别少,都是外地人。 其实网约车是不是京牌影响很大,主要因为活儿最多的地儿还是二环周边,比如你从国贸到金融街,这条街是特别多的活儿,外地牌照根本没法跑。 如果这政策真下来,我就属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儿了,看看吧,现在不是说北京上海不行么,看看深圳、广州呗,有这个想法。石家庄不去,河北消费不行,跑滴滴在那边可能行,跑易到不行。 北上广深如果都不让跑,那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我性格不太适合跑黑车,得下去揽活儿,我干不了那个。 真要政策下来,网约车这行业就废了,我家里人都还不知道,我也没跟她们说,齁烦的。 说白了,中国人被管得都挺老实的,现在主要还是看滴滴他们的态度,易到官方说要积极贯彻新规,在我看来他们的态度很让人失望,你怎么能积极响应呢? 3、段师傅 北京人 北京牌照 滴滴快车司机 网约车新政草案华丽亮相后的二十四小时,段师傅已经接到了一堆消息,说什么的都有,但我眼里他平和得惊人,说起这件事儿几乎没情绪。我问他,以后开不了滴滴了怎么办?他迅速给自己罗列出了三条可行性后路:
对于最后这一条出路,段师傅给自己下了一个特别粗暴的注解。“这叫逼着想要合法的人回去干不合法的事儿。” 对于一个北京人来说,段师傅进入滴滴这个圈子本身就是个偶然。他十几年前做过一段时间公交车司机,但根本赚不了几个钱,每次下去跑一圈儿,起码两三个小时,别说睡上一顿饱觉了,连撒泡尿的时间都没有。后来媳妇做起珠宝生意,干脆自己辞职不干了,两个人一起在北京租了一家门面,卖点饰品小玩意什么的。但经济环境逐年恶劣,这样的小本儿买卖被迅速吞噬,钱越来越不好赚,两口子把店又盘了出去。 为了养家,他也开过黑车。京城有京城的规矩,每块地盘总有固定的几个司机占着位置,新来的人想融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段师傅说从没担心过这个问题,因为他认识人多,到哪儿都能活下去。况且,老百姓需求这么多,也没人跟你抢活儿,每个人都能拉着客。 有时候城管看见地铁口聚着一帮招客的司机也来哄他们到别地儿去,段师傅说自己从来没跟这些人起过冲突。“我没那个必要去跟他们对着干,他们要赶人走,我不跟那儿待着就是了,没啥大不了的。” 滴滴刚出来那段时间,他觉得自己戏剧化地“被合法”了。最开始加入滴滴的司机里,多数以前都拉黑车,互相都认识,突然一个正规化的平台把这帮人招揽入伙,光明正大地接客。他刚开始还对这件事不感兴趣,后来看着开滴滴快车的人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意眼见也没有什么转机,还是没能忍住,给自己买了一辆新车,也干起了网约车生意。只不过他早就错过了司机的捞金年代,随着补助逐步削减,每个月到手也就五千来块。 网约车意见稿一出,所有人都开始关心生存问题,像段师傅这样轻车熟路的北京司机,虽然户口和牌照这两关过了,但是车型栽在了标准底下,他的别克英朗排量“只有”1.5L,显然达不到那个2.0L的标准,还是要面临突如其来的失业。 他觉得自己想得挺明白,因为与那些将未来和生计都赌在网约车这条路的人不同,他并不缺乏在这个城市存活下去的后路,给自己的交代是:无非就是又把这一批拉黑车的人推回了曾经边缘化的生活状态。 聊起外地司机,段师傅以北京人憨直的大度说:人家干得好好的,莫名其妙就没了工作。我问他,不觉得其实这些人也可以回老家,这样你的北京城就清净了吗? 但他的角度很高,“老家那些人成天除了吃喝就是待着,啥事儿也干不了,根本没什么活路。这些人又不是什么高级知识分子,你还指望他们回去带动生产力啊?” 他说想想也没什么,媳妇这两年开始搞减肥生意,自己租了一间办公室,找了几个合伙人一起来把生意做起来了,要实在不行就跟着她一起做。最不济,自己还能回去开公交嘛!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