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掌上灵通退市:一个时代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4-02-16 16:20:1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13年12月,无线娱乐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宣布,公司将主动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这家被誉为“中国SP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没有能够在纳斯达克待满十年,它的黯然离场,更是宣

SP模式 掌上灵通 中国互联网

文/阑夕(新浪微博:@阑夕)

2013年12月,无线娱乐服务供应商掌上灵通宣布,公司将主动从纳斯达克市场退市,这家被誉为“中国SP第一股”的上市公司,没有能够在纳斯达克待满十年,它的黯然离场,更是宣告了SP模式的落幕和告别。

不可否认的是,SP模式不仅成就了掌上灵通的辉煌历史,而且还曾拯救过中国互联网。

2000年,中国三大门户新浪、搜狐、网易先后登陆美国股市,冀望凭借互联网概念越洋掘金,却恰好赶上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不仅股价一落千丈,而且在经营上连自负盈亏都做不到,投资者的耐心逐渐耗尽,网易更是一度面临被摘牌的窘境。

问题出在商业模式上,以门户为首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虽然搭乘人口红利的快车,享受流量和用户的爆发增长,却无法建立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在技术、人力、推广、内容等硬成本的压力下,只有广告一种途径能够带来收入,无人能够遏制亏损。

如果将互联网产品的盈利方式进行粗略划分,可以分为“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两种,在广告这种面向商户的“后向收费”方式天花板不够高的时候,也有尝试面向用户进行“前向收费”的产品,如263邮箱、瀛海威联机服务等,却皆以失败告终,时至今日,中国互联网的用户仍然很难接受强制性的收费项目。

何况,在十几年前,支付宝、网上银行等技术产品尚未问世,即使找到了具备付费能力及意愿的用户,如何隔着电脑就从他的口袋里掏钱,是一个公认的难题。

2000年年底,中国移动推出“移动梦网”品牌,开启了SP业务风生水起的时代,简单来说,SP业务就是基于手机用户预存话费的机制,让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扣话费”的手段来完成收费服务,以三大门户为首,中国互联网产品纷纷开始推广彩铃、手机笑话、美女图片等收费服务,用户只需通过手机发送短信,即可完成服务购买,中国移动作为运营商,直接在用户的手机话费中扣除款项,再与门户这些服务供应商进行分成。

在野蛮生长的互联网初期,SP的支付模式接近完美,而其随之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2002年,以短信为主的非广告业务收入份额,已经分别占到新浪、搜狐、网易总收入的30%、40%、50%,腾讯在2004年赴港上市时,来自电信增值业务的收入占比也超过了60%。

SP业务也是中国互联网在流量经济上的最早应用,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合作取得号段,成为了变现流量的主要通道。掌上灵通亦是“移动梦网”的首批合作伙伴之一,并在2003年作为唯一的纯无线娱乐类增值服务商被指定为“动感地带”的内容提供者,迅速实现盈利。

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初,掌上灵通、TOM在线、空中网、华友世纪等四家打着SP概念的公司集体进军纳斯达克,造就了继2000年之后的第二波中概股赴美上市高峰。但是,也正是由于SP业务的高烧,导致这种商业模式的弊端开始暴露,在阴影中滋生出的种种恶性行为,也为掌上灵通的未来埋下了不详的伏笔。

在SP模式的产业链中,由于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仅仅充当扣费管道的角色,几乎不需要承担任何成本。因此,出于推广业务的考虑,电信运营商通常都会给SP公司相当高的分成比例,每卖出一条1块钱的彩铃,SP公司可以分到8毛钱以上,可以说是待遇十分优厚。然而,正是由于利润空间前所未有的广阔,导致急功近利和杀鸡取卵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SP公司通过虚假标价、欺诈宣传、博彩擦边球等方式,极力刺激用户对自家的SP号段发出指定信息,并且通过回复引导用户反复发送短信,用户则在不知不觉中很快的耗尽了手机话费,进而产生质疑情绪,大量的投诉,迫使电信运营商开始加大监管和淘汰力度。

一个资深网民都不会陌生的案例是,某网站在醒目位置挂出“发送xxx内容到xxx号段(每条1元)即可参与抽奖赢取一台电脑”的活动,但是当用户按照提示发送完毕之后,却会收到“您已成功获得抽奖资格,请回复xxxx,进入抽奖转盘”的提示……通过驱动用户不停的发送短信——每一次都会扣取信息费用——网站和电信运营商都赚得盆满钵满。

在2006年以前,电信运营商基本上不会去考核SP公司的资质,只要注册成立公司,再与电信运营商的地区部门的关系上“稍做工作”,即可高枕无忧的去售卖彩铃等SP商品,即使受到处罚,只要换个公司的外壳,就能继续重复业务。甚至连部分手机厂商都被SP业务诱人的利润率给吸引了过来,一边顺应价格战趋势推出零利润的手机硬件,一边在手机里内置大量的SP吸费业务,反而比通过正当方式销售手机的厂商更容易赚到钱。

2006年年初,因为用户“怨声载道”,中国信产部开始针对电信运营商开展规范资费行为的专项行动,SP公司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资质进入严查阶段,大批以SP业务为生的公司接连倒下,而体量较大的公司亦警觉和收敛,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曾在同年夏天举办过一次名为“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的会议,六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联合签署了《治理和规范移动信息服务倡议书》。新浪、搜狐、网易、TOM等十三家增值电信业务服务企业联合签署了《移动信息服务企业自律公约》,明确了法律限度和责任关系。

直到2010年的央视3•15晚会,SP偷偷吸费仍然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议题,在持续的整治下,门户网站先后开始了转型之路,线上增值服务、网络游戏、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等成熟安全的商业模式接管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SP业务本就只是门户用流量换钱的手段之一,与门户的运营关系不大,所以即使断掉SP收入,对已经度过冰期的门户影响十分有限,不过,这个风向对于那些以SP业务为核心、仗着与电信运营商结盟优势的专业SP公司而言,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以掌上灵通为例,其运营结构基本上以灵通网为流量来源,灵通网本身则不涉及内容的生产,而是通过建立二级内容供应商来实现内容供给,在灵通网上,手机音乐的提供方为索尼唱片,手机娱乐容提供方为星空卫视、特纳广播,手机游戏的提供方为日本无线游戏开发商Index,手机新闻的提供方为中国网,依靠整合这些资源,掌上灵通在与电信运营商结算分成费用之后,再与这些二级内容供应商分成。当SP管制尚且松散的时期,掌上灵通依靠左手转右手的过程中沾染到的油星就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一旦SP的口子收紧,其利润就会直线下降,而且缺乏替代方案。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