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京东之二:刘强东的利润账
上一篇说了京东的资本账(点击查看:解读京东之一:刘强东的资本账 ),今天再来八一八京东的利润账。 每年都在巨亏、并且逐年在加大亏损幅度的京东,竟然在2013年前三季度奇迹般扭亏。虽说6000万元的净利润相较于477亿元的营收着实寒酸,但京东至少可以对外宣告:我开始赚钱了。 众人在惊奇京东扭亏之余,多少还是感觉有些异样。这个6000万元更像是冲着IPO而竭力折腾出来的,毕竟要IPO了,好歹让投资人看到一点利润嘛。 京东三大利润来源 根据京东招股文件披露的数据,其营业收入从2009年的29.19亿元,一路飙涨至2013年前三季度的492.16亿元。但其2009年至2012年的亏损幅度却是持续扩大,2012年亏损高达17.23亿元(税前),2013年前三季度却是奇迹般扭亏为盈实现6300万元税前利润(图1)。 从2013年前三季度的利润的结构来看,京东之所以能实现6300万元的盈利,主要由三个方面促成:1)营业亏损额的巨幅压缩,从2012年的19.51亿元骤降至2013年的3.16亿元;2)利息收入的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1.68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2.15亿元;3)包含财政补贴在内的其他收入的大幅增加,从2012年的0.6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1.64亿元。 2013年前三季京东利息收入及其他收入录得3.79亿元,覆盖了3.16亿元的营业亏损,因而录得0.63亿元的税前利润。 营业减亏,可劲折腾 京东的营业亏损在2013年前三季之所以能够大幅减少,采取的其实是并不新奇的双管齐下的方式:一方面提升收益,一方面压缩成本。 数据显示,京东近年的销售毛利率处于稳步上升态势,从2009年的4.8%一路增长至2013年的9.76%;而其营业费用率在经历2012年13.13%的上升拐点之后,2013年也大幅下降至10.4%。这一升一降共同促成了营业亏损额的骤降(图2)。 京东的毛利率逐年提升,翻译成白话就是:随着京东销售规模的增长,其对上游供应商有着越来越大的议价能力,其拿货的成本相对在降低,因而销售毛利得以提升。但横向对比京东、苏宁、亚马逊可以发现,京东的毛利率是三家里的最低者,这显示出京东的毛利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图3)。这也是京东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的关键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的毛利率似乎加速上扬的趋势,这与其推广开放平台发力第三方电商服务业务有密切关系。借助自己的平台协助第三方实现B2C销售,这种业务的毛利率要远远高于自主式B2C业务。而京东在开放平台方面还刚刚起步,对其毛利率的拉升效果还不明显。 另外,苏宁的毛利率出现了反常的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苏宁实体与电商同发力,特别是2013年苏宁实施线上线下同价策略,整体上拉低了实体店的售价,因而毛利率也就跟随被压缩。 再来横向对比一下京东、苏宁、亚马逊的营业费用率。数据显示,京东的营业费用率也是三家中最低的,但其与苏宁基本处于胶着状态(图4)。这显示出主打电商的京东,相较于以实体为主的苏宁,并不具备运营上的成本优势。原本业界普遍认为,没有了实体店的门店租金,电商的营业费用率应该会大大低于实体店的营业费用率。 京东的营业费用率略低于苏宁,还是其极力控制营业成本之后的结果,2013年,京东在控制成本方面,显然是“一分钱掰成两分钱来花”。 为什么这么说?由于A股及美股对于营业费用具体划分口径不同,因而无法对直接将京东与苏宁进行详细比较,以京东与亚马逊进行同口径比较,就知道京东是如何一分钱掰成两半来花了。 按照美股的会计准则,电商的营业费用可以细分为:订单执行成本(主要是订单配送的仓储、物流费用)、营销费用、研发费用、一般及管理费用。现在将京东与亚马逊就这四个项目进行逐一比较(图5—图8)。 图5显示,近年来京东与亚马逊的订单执行成本率,皆处于缓慢上升态势,但京东2013年前三季度却突然转折下降,似乎超越了企业运行的自然惯性,通过人为因素强力压缩所致。 图6显示,近年来京东与亚马逊的营销费用率,也是同处于缓慢上升态势,但京东2013年前三季度却突然转折下降,疑似强大的外力人为介入。 图7显示,京东的研发费用相较于亚马逊一直处于低投入状态,2013年以来其研发费用率更是呈绝对下降。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