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旅纵横的平台机会:国企内长出的“奇葩”
一款诞生自国企内部的航旅类APP,无意中也许会成长为一个对行业影响巨大的开放平台。 航旅纵横这个帮助用户查阅航班动态的移动APP,推出只有1年,用户刚过百万,在中国火热的移动互联网市场,这一成绩未见得有多特别。但引人注目的不是其用户量,而是对其感兴趣的行业巨头。 早在2012年中,腾讯找上航旅纵横团队,开出的条件几乎让人难以拒绝:整体收购可以,做内容资源对接也可以,只要双方能够合作,腾讯都会积极支持。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因为2012年1月,iOS版航旅纵横APP才刚刚上线,那个版本的产品说不上成熟,甚至显得有些业余。来自同业的观点是,2012年年中,这个团队才刚刚在产品上找到些感觉。至于用户量,2013年年初才有大规模的用户表现出对这款产品的兴趣。据与航旅纵横接触过的业内人士透露,今天这个产品的用户量也才过120万而已。 腾讯的投资部门这一次堪称嗅觉敏感,来自腾讯内部的消息透露,航旅纵横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背后数据,在于其“出产方”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信”)。 中航信隶属于国资委管理,公司简介称“是专业从事航空运输旅游信息服务的大型国有独资高科技企业”,于2001年2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腾讯所看重的是从航班信息到旅客记录的数据价值,而航旅纵横背后的中航信,掌握着民航业最全面的数据。深度的数据挖掘,意味着航旅纵横也许能以个性化的服务吸引大量乘机用户,进而自然地扩展到与商旅出行相关的一切消费环节。这是一个颇为诱人的想象前景。 事实上,航旅纵横并不是市场上唯一的航旅类APP,也不是最出名的那个。于2009年4月推出的航班管家,至2012年9月用户数量已过千万,先后接受过合计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而2011年10月上线的飞常准,1年后用户量也已达到200万,坊间一度盛传携程2000万元入资飞常准。但航旅纵横一面世,就被人宣告“胜利”,一位投资人甚至断言:“这样一来,另外两家再想融资已经很难了。” 这个用户量还如此之小,甚至名不见经传的APP,背后为何能承载这么大的影响力? 国企内长出的“奇葩” 由于航旅纵横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又有着特殊的背景,在《商业价值》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与其他移动应用企业完全不同的局面。 首先就是在行业内,同行对它都不愿意多谈。比如航班管家CEO王江接受媒体采访,有记者问他如何看待航旅纵横在APP领域的竞争、中航信的背景是否会造成数据垄断的问题。王的回答是:“并非谁拥有了独家数据就具备了绝对优势,在这个行业进行数据垄断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实际上,记者采访过程中,类似有些矛盾的说法很普遍,竞争应用和其投资人们对于航旅纵横都不愿意多谈,即便谈到,也大多会淡化其在数据上的优势,但又往往显露出对其这个优势的耿耿于怀。 不过与此同时,据《商业价值》了解,航旅纵横虽在中航信属于内部孵化项目,目前却并未明确它为战略性布局产品,其在中航信内部是如何运作的很少有人知道。记者了解到这个产品的诞生过程非常“草根”——“团队一开始不到5人,产品的第一版DEMO在外人的帮助下才完成。现在很多团队成员都是应届生,没有什么经验丰富的产品人。”来自中航信内部的知情人士粗略的描述,结合外界对这个产品的看好,更让人对这个产品产生了浓厚兴趣。 实际上,最大的问题是没人能解答中航信做航旅纵横的初衷是什么。 在中航信官网罗列的客户名单中,包括航空公司、机场、机票销售代理商、旅游企业及民航相关的机构和国际组织,业务囊括航空旅游电子分销、航空货运数据处理、国际国内客货运收入管理系统应用和代理结算清算等。可以理解为它是众多企业及机构的信息集散地,通过为它们提供信息发布、管理的产品及商务服务,实现对各个渠道信息的整合,使信息实现相对透明的流动。 根据中航信2012年中期业绩简报,来自航空信息技术服务、结算及清算服务的营收占总营收的76%,付费客户主要是航空公司,收入显得过于集中。目前全球航空公司的发展趋势是整合与并购,这个并非不好理解,有分析人士如此解释:全球航空业运力分散的格局不足以使航空公司享有定价权,其提高盈利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并购不断做大。在国内,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2010年完成联合重组,即是这一趋势的例证。随着航空公司数量的减少,中航信作为信息平台的价值亦将不断被削弱。 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也对中航信构成威胁。一直以来,国内的机票分销商并不与航空公司直接结算,而是由中航信充当结算中介,中航信扮演着分销渠道统一管理者的角色。掌控众多分散的分销渠道是中航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不过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一个简单的数据是,2012年Q1的在线机票预订市场中,携程以35.2%的份额排在榜首,东航直销则以6%的份额次之,而酷讯旅游CEO张海军甚至预测,未来2~3年内,在线机票预订比例将超过线下机票。随着携程、艺龙等品牌OTA的发展,以及航空公司越来越强的机票直销意愿,机票分销渠道在不可避免地走向集中,中航信的渠道优势也正在流失。 资本市场永远是最敏感的。2007年,市场上没有传来任何不利于中航信的消息,它的收入和利润也还在增长,股价却从此开始下跌。原因在于,这一年,各大航空公司开始在B2C机票直销业务上发力,渠道开始回收,资本市场也许自认为看到了中航信未来业务增长的天花板。 假若中航信通过航旅纵横获取大量个人用户,这也许会是它新的核心优势:抓住渠道中最本质的资源——消费者,此后无论分销渠道如何整合,它依旧能够把持自己的渠道优势。这或许是其开始滋生尝试航旅纵横这样的面向消费者的移动应用,唯一说得通的逻辑。 记者辗转找到航旅纵横项目负责人薄满辉的时候,他低调的回绝了采访。但是对于背靠中航信是不是航旅纵横最大的优势的问题,他特别强调了“航旅纵横不是大家想象的进行数据垄断,而是在很努力的做整合数据的工作。” 薄满辉说:“这不是简单的拿过来数据就坐享其成的事情,民航的数据很分散,分布在航空公司、机场、各地空管局,它们以前从来没有被打通过,我们在努力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这些数据是动态实时的,采集和逻辑梳理很难。”不过,他也承认航旅纵横之所以能够全面整合各个渠道的碎片信息,为旅客提供更加准确的航旅信息,正是依托于中航信的特殊身份,这是它作为“内部孵化”产品才可能达成的模式。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