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传媒 > 正文

QQ空间郑志昊:腾讯最大开放平台怎样炼成

发布时间:2013-08-16 13:41:33 所属栏目:传媒 来源:站长网
导读:在QQ空间的LOGO墙前,郑志昊端坐在中间,和一帮同事尝试着各种Pose准备拍照,摄影师似乎都不满意,他突然蹲下来躺到了地板上。领导的这一举动把摄影师都吓了一跳,随后一句

在QQ空间的LOGO墙前,郑志昊端坐在中间,和一帮同事尝试着各种Pose准备拍照,摄影师似乎都不满意,他突然蹲下来躺到了地板上。领导的这一举动把摄影师都吓了一跳,随后一句“太完美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几个月前,郑志昊刚由腾讯社交网络事业群(SNG)社交平台部总经理升职为公司副总裁,分管社交平台和开放平台。从2006年进入腾讯开始,他率领着QQ空间团队一路狂奔。Qzone产品形态由小窝到空间,再到SNS几经升级,月活跃用户也从几百万飙升至今日的6亿多;51.com、人人网、开心网,竞争对手数番轮换,当他们走向式微,QQ空间却开始大把赚?钱。

就在《环球企业家》记者走进腾讯大厦15楼的一个星期前,腾讯在2013年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截至2012年底,腾讯开放平台已有超过54万家网站通过QQ互联登录分享,给开发者的收益总额累计超过20亿人民币,注册应用超过35万款,有超过80万的注册开发者,9成以上取得收入。

这次大会上,外界把焦点对准如日中天的微信,几乎忽视了以上这些惊人数据背后的支柱产品并非微信。在腾讯目前的8大开放平台中,相比刚刚开放不久的微信,两年前首个被开放的QQ空间已成为最大的开放平台。郑志昊称,目前无论是收入还是与第三方的分成,QQ空间都是NO.1。

Qzone已成为腾讯的又一头“现金牛”。而鲜有人一探究竟,这头“现金牛”是如何养大的?

它的背后,是一群地地道道的极客。有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发的一款App一度登上该类产品排行榜首位;有人下班回家焊制一个绑在风筝上的航拍器;更有甚者干脆纠集一帮同事做起了“技术慈善”。

他们是一帮经历略带传奇的技术“怪咖”。QQ空间技术总监黄希彤不愿意被称为Leader,更喜欢T4(腾讯的专家级技术级别)这个身份,他出过国,做过钳工和木工,进入腾讯后从基层一路升至集团首位前?端工程师T4;运营骨干刘镇伟没毕业就来到腾讯,?从客服华丽转身为高级运营经理,被誉为“励志?哥”。

聚集了一大批“技术大牛”的QQ空间团队,不仅撑起了Qzone这个腾讯乃至全国最大的SNS社交平台,更引领着腾讯的极客文化—每年举办编程马拉松比赛。并且,被视为万能ID的QQ互联体系也出自该团队之手。而郑志昊最近也在忙于探索腾讯移动广告联盟之路。

20130815104333973

战略

郑志昊是一个非常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喜欢玩儿,属于海派范儿。走入他的办公室,他便拿出一盒新买的胶囊咖啡,在他的办公桌旁边,放着一个高级咖啡机。

他在硅谷工作的经历让他养成了煮咖啡的习惯。回到国内时他负责MSN中国的MSN Spaces和MSN Shopping两个产品。2006年,郑志昊明显感觉到国际互联网公司已经跟不上中国市场的变化。一次,他陪同美国来的老板走进一家网吧,浑浊的空气和嘈杂的环境很快就让这位微软的VP难以忍受。郑认为,国际大公司很难融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场景。于是,他加入腾讯,负责同类产品QQ空间的开发和运营。由此,无论是个人还是产品,完成了由海派向本土化的转?变。

2005年,QQ空间上线。很多80后用户还记得QQ面板上的“小窝”,那是QQ空间最早的形态,一项基于QQ的增值服务,并非平台级产品,当时也被认为是大号的QQ秀。郑志昊加入腾讯时,QQ空间团队正在考虑是否对小窝进行升级。

2006年前后,博客和Web2.0成为互联网圈内的关键词。刚接手QQ空间的郑志昊推出了兼容博客和Web2.0形态的空间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装扮空间,当年风靡一时的火星文等非主流文化也许更能让用户想起QQ空间彼时的形态。这次转型使得QQ空间形成平台级应用的雏形,一大特点是用户开始沉淀,当年年底,同时在线用户数突破100万,2007年月活跃用户突破1亿。郑志昊表示,用户找到了家的感?觉。

与此同时,国内类似产品也发展起来,51.com和校内网(后改为人人网)也在市场抢夺用户。当时,“我的主页”、“我的空间”这种以“我”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思维成为众多社交类互联网公司的主流。

2008年,Facebook远没有如今这么被中国用户熟知,但以“我们”为中心的SNS时代已然逼近。当众多公司还在观望是否发力SNS时,QQ空间开启第二次产品战略转型。“快”似乎是互联网行业永恒的法则,谁能顺势而变就有机会独占鳌头。郑志昊也清楚,一觉醒来,自己的产品模式可能就被颠覆了。

尽管腾讯已成长为一只硕大的企鹅,但对于QQ空间这样的产品团队,始终保持着船小好调头的创业型公司优势。敢于第一个转型,不可否认,QQ的庞大流量和集团资金的支撑让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但也有人提出,如果用户都去关注好友动态,是否就不买我们的装扮了?最终,他们迈过了这道坎。借助QQ的强关系链,“赞、评、转”的分享模式逐步成熟,也迎合了刚刚兴起的微博用户的传播需求。2009年,QQ空间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亿,成为腾讯又一个平台级的产品;2011年,月用户数再破5亿,并宣布对第三方开?放。

如今,在腾讯帝国中,已经形成“微信+朋友圈”和“QQ+Qzone”的社交双雄格局。

产品

准备拍照时,几个同事都在询问:“黄老师来了吗?”作为技术总监,这样的场合不能少了黄希彤。隔着一张屏幕,6亿用户看到的只是一个网页,而窥视不到另一端这些提供每个按钮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们,他们囊括了从70后到90后。

他们绝对称得上极客,对技术有着沉溺式的的痴迷。黄希彤2005年QQ空间上线时就加入腾讯,这个当过“国际民工”的技术男也有过一段做边缘工作的经历,之后在QQ空间一路高歌成为腾讯专家。他自嘲喜欢“煽风点火”,曾利用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与其它条线同事开发了“404”失踪儿童救助系统—当腾讯几大产品网页暂时打不开而显示“404”错误页面时,会出现一张失踪儿童的照片。这种“技术慈善”让他获得过马化腾的表扬。

还有一次他与家人一起去深圳图书馆,发现盲人居然可以用电脑。不久,黄希彤在公司也开发了一款针对盲人的简化版QQ空间,但很快用户反映为什么正常人用的功能我们不能用。他随后马上升级,在常规版本上做了修改,一视同仁。3Q大战时,一位互联网盲人用户在论坛中发帖指责360,“你看,盲人都顶我们。”黄希彤讲起这事,哈哈大笑。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