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电子商务 > 分析 > 正文

逼上互联网 银行电商的守与攻

发布时间:2014-01-22 02:32:06 所属栏目:分析 来源:站长网
导读:互联网金融大潮来势汹汹,银行不做电商简直就是等死,新的探索者前赴后继。

本报记者汤浔芳 实习记者王丽北京报道

2013年,是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交易额再上一个台阶的一年。而对银行来说,则是希望、无奈、失望、苦苦探索的一年。

互联网金融大潮来势汹汹,银行不做电商简直就是等死,新的探索者前赴后继。

2014年1月12日,中国工商银行电商平台“融e购”正式上线。这个项目早在2013年5月10日就开始启动,酝酿了整整7个月。

在工商银行的规划中,融e购的定位是打造消费和采购平台、销售和推广平台、支付融资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平台,希望做到用户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数据管理平台。这意味着,未来融e购将成为工商银行转型互联网的重要平台。

关于如何做电商,银行的实践者们都一筹莫展。在工商银行之前,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都已先后触电。早在2012年年底,中国建设银行的电商平台——善融商务在经过长达一年的测试期后正式上线。2013年年中,交通银行的交博汇也终于上线。

但是这两个平台表现一般。善融商务绝大部分是B2B,交博汇的用户与银行亿级持卡人相比,也是门可罗雀。银行电商,就如所有任何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一样,正经历着自己的痛苦摸索期。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电商的理念、架构、思维方式与银行业很不相同,两者的差异化很大,能不能做好这件事情非常难说。他建议,“围绕客户做更多的服务,电商也是其中一项,或许效果更大一些。”

被互联网金融逼上梁山

“工行不只是想做电商,而是想做更多的互联网化交易。工行希望借着融e购来将原来的经营体系、模式做一个改变。”据一位接近融e购的人士说。

据他透露,融e购的项目是由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亲自带队抓,协调了内部好几个部门的人员。

未来,工行还将上线P2P业务,并搭建一个较好的支付体系,这个支付体系是基于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除了工行的网银外,还会接入其他银行的网银,以及第三方支付。

重要的是,工行还将互联网当作减员增效的工具,未来,工行的营业网点、员工都将会实施减员增效,将人力做更好的配置。

刚加入触电大潮的工行,斗志昂扬。而经过一年的试水之后,建行已经有些落寞。

经过一年的发展,建行在B2C的业务上并没有多少起色,只是将原本存于线下的B2B,将支付环节搬到了线上。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截至目前,交易额达到300亿元左右,其中B2B占据了80%-90%,基于这个电商平台发放的贷款有60亿。

1月16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一位建行电子银行部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规划善融商务2014年的全年计划,未来主要方向还是B2B。

“善融商务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深入下去,投入太大,还没想好。”经过一年多的亲密接触,这位建行电子银行部的员工表示,对电商感情复杂,前途光明,但道路坎坷。

而此前被业界甚为期待的民生电商,在成立短短3个月之后,就迎来了高管换人、大规模动荡。2013年12月16日,民生电商董事长尹龙辞职,民生电商原有的100多人,将需要择优上岗,不少人已经离职。

虽然,银行先行者也没有探出多少路来。但是,越来越多的银行表示将卷入这场触电大潮。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纷纷表示,2014年将在电商、互联网金融上有一系列的动作。

“实际上,银行并不是想做电商,因为做电商,并不是银行擅长的。”一位银行电子银行部的员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是被逼得没办法。

此前,银行与大的电商公司是“井水不犯河水”,银行也可以给电商平台上的个人与企业进行消费贷款、供应链金融、订单贷款等金融服务,以及支付结算工具。但由于互联网的渗透与发展,许多电商公司杀入金融业务,这也迫使银行不得不涉足电商。

2013年,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也让银行界产生了很强的危机感,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让银行业为之一震。

据多位接近银行的人士透露,银行总行的行长、高管,分行行长,整个银行体系的高层人员已经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未来银行很可能没饭吃。在银行业的各种线下聚会和饭局上,互联网金融成了一个必谈话题。而银行在招聘当中,一个必考题便是:你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如何来做?

电商业务的守与攻

据一位券商分析师说,当各个银行讨论如何拥抱互联网时,都曾经讨论过收购的方式。收购一家电商平台,从体外来孵化,利用这个电商团队来撬开银行做电商的一丝曙光。

但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很多银行选择了放弃。毕竟现在好一点的垂直平台电商,都不便宜,对银行来说,也不是一笔小钱。收购之后,双方的团队融合、思维的冲撞、机制的问题很容易使收购来的人才“大幅流失”。人才没了,收购也没有意义。或许,让银行自己去试错,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看可能更划算一些。

电商是互联网化的,需要互联网的思维与机制,是灵活、敢冒风险,敢创新的。而金融机构是谨慎的、保守的、风控越小越好。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是有时间与资金作代价的。

截至目前,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并没有哪家去投资或者收购一家电商公司。而曾于2010年以8000万元人民币拿下了1号店80%的股权的平安,却早在2011、2012年,分两次把股份悉数卖给了沃尔玛。

尽管如此,在这波互联网金融大潮的冲击下,银行业并没有坐以待毙,他们迅速地集聚起人马,开始尝试。

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用户体验、物流、域名,这几个问题都成为银行做电商的明显短板。在物流配送领域,以京东、顺丰为代表的3小时送达、当日达、次日送等电商物流服务,养成了用户对物流的期待。在域名上,工行、建行、交行无一例外,都采用二级域名,这种域名很难有流量。在购物流程上,很多细节需要改进。

目前,整个银行电商基本大同小异,大部分都同时拥有B2C、B2B,最初切入也都是B2C的思路,同质化竞争较为明显。一位互联网金融人士指出,工行有4亿多的客户、建行有1亿多的客户,在存贷业务上,就已经是同质化竞争。互联网上,同质化的竞争,更是呈现大者越大,小者越小的“马太效应”。

通过电商来撬动IT系统的变革,也是银行的初衷之一。银行信息化的程度一直比其他行业领先。过去10多年,受益于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的发展,银行的效率提升得很快。一笔业务通过电子渠道办理的成本,不到通过银行网点柜台办理的1/6。公开的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境内的机构营业网点为2691家,比2013年年初减少了10家。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