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创业热点 > 经验 > 正文

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国的非典型生长

发布时间:2013-05-02 15:32:45 所属栏目:经验 来源:站长网
导读:这是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没有 KPI 考核,不投广告,不花钱买渠道;在办公楼找不到公司的铭牌,但把服务器架在中国;他们享受着硅谷公司的福利,干起活儿来却像一家

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国的非典型生长

导读:这是一家硅谷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没有 KPI 考核,不投广告,不花钱买渠道;在办公楼找不到公司的铭牌,但把服务器架在中国;他们享受着硅谷公司的福利,干起活儿来却像一家中国本土创业公司。

来源:爱范儿 作者:黄龙中

它是一众硅谷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参考的样板,也是他们入华前考察市场的第一站,它的负责人则成为这些人寻找中国代理人的标准。然而它给这些取经者的答案只是:先想清楚为什么来这里。——它自己践行的标准是:追随用户。

这家公司与它的中国用户一年进行几十万次交流,它只是一个 IT 工具,却执行 7×24 服务标准。它不做用户调查,也不分析用户行为,但源源不断地,用户仅仅因为喜欢而付费。喜欢它的用户还寄来润喉糖,因为担心它的生产者说很多话嗓子不好。

这家公司不是苹果,是印象笔记,Evernote 在中国的公司。

0 到 400 万,生意模式没有变

Evernote 去年 5 月 10 日进入中国市场,启用“印象笔记”中文品牌。目前用户 400 万,另外有 100 多万 Evernote 国际版用户。

一年积攒 400 万用户,可能被很多中国互联网产品看不上眼,即使后者的数据不那么真实。但印象笔记在中国的稳健发展,成功地延续了 Evernote 的生意模式——免费增值(freemium)。根据印象笔记中国区总经理谷懿的介绍,印象笔记的付费用户比例基本与 Evernote 持平,略低于 4%。

这是意义重大的,因为在人们的眼中,中国人喜欢免费,不擅于为 App 付费。去年 Evernote 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CEO 菲尔·利宾(Phil Libin)讲中国市场可以不赚钱,应该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一年过去,谷懿说,“事实上我们已经赚钱了”。

能够获得收入甚至赚钱的原因,除了苹果 App Store 多年来对付费习惯的教育意义外,也有印象笔记的特殊性。谷懿说印象笔记的用户不是那种一看到收费就扭头就走的,会独立思考,“他们对于付费更愿意琢磨,他们是愿意给帮助了他的工具付费,希望通过付费让工具走得更好的人”。当然,客观原因是去年 7 月与支付宝合作后带来的便利性。谷懿讲印象笔记对于使用不满意的付费用户,他们会按天结算退费,这显然又给予客户好感和诚意。

据谷懿的介绍,印象笔记用户与 Evernote 用户一样,Windows Phone 平台的付费意愿比较高。但在传统的三大平台(iOS、Android、Windows),Windows 用户最多,该平台带来的收入也最多。但由于不清楚各个平台的详细用户数分布,我们无从知道各平台的收入情况。

yinx office

(印象笔记员工由刚进入中国的 7 名变成了 17 名,办公位子也增加了,原来这里是空着的)

没有 KPI,但压力并不小

相较于 Evernote 全球 5000 万用户数,中国 400 万用户数并不多,尤其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我问谷懿对这一用户数的态度,她说不满意。不过总部没有对印象笔记用户数量考核目标,她也不想给员工以考核压力,“有了 KPI 就不是创业企业了”。

但压力仍然是存在的,来自身边的韩国。据谷懿的介绍,Evernote 在韩国的增长非常迅速。“韩国智能手机市场比较成熟,他们的口碑效用非常强,有一个人开始使用一个产品,他身边的人就都开始用。从去年下半年开始,Evernote 在韩国取得非常快的增长”。

从 Kakao Talk(类微信应用,腾讯去年投资 4 亿元占股 13%)在韩国智能手机的流行,就可以理解韩国市场所具有的特殊性——韩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在使用 Kakao Talk,与微信一样,Kakao 大部分用户在韩国国内。“如果我们达到韩国那样的相对(人口基数)增长速度,印象笔记用户数应该是现在的 10 倍以上”,谷懿说。不过她强调这不是给员工的考核 KPI。

在谈到长远的规划时,Evernote 经常对外讲的是“做 100 年的公司”。印象笔记则希望用 100 年时间做成 13 亿人的产品。显然,这是不现实的,目前只有中国“手机用户数”接近这一数字。印象笔记作为笔记类工具,用户门槛高,使用者呈现高端化。

amy gu

怎么把用户群体扩大到高端用户之外的更广层面,是谷懿今年最重要的议题。今年 4 月她去三亚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受到触动,“不少非 IT 领域的高层知道 Evernote 是一个好品牌,但他们都不用印象笔记。我们应该把用户从高端的种子用户扩展到主流人群”。印象笔记今年开始在广州、厦门、上海等城市搞巡回粉丝活动,是这方面的一种探索。但品牌的传播,仍然任重道远。

从搬运到本土创新

去年 Evernote 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Phil Libin 接受爱范儿的采访,透露 Evernote 彼时在中国的用户数量是 110 万(平均付费率仅 1%)。“这 110 万是 Evernote 落地中国的根本原因,我们是追随用户而来的”,谷懿说。这也是她对考察中国市场的硅谷企业常说的,即想清楚为什么来中国。“印象笔记想明白了这一点”,她说。

在 Evernote 中国品牌“印象笔记”诞生后,Evernote 的周边产品如 Hello、Food、Skitch、Clearly 等等产品分别推出了中文版本。到 2012 年底的时候,所有产品线基本引入完毕,中国用户可以使用到所有 Evernote 及周边服务(“外脑”产品)。

谷懿把 2012 年称为“搬运的一年”,而把 2013 年称为本土创新的一年。

所谓本土创新,是加强与本土厂商的合作,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与微信的合作。今年 2 月 5 日印象笔记获得微信通用接口,接入微信底层 API,创建“我的印象笔记”(微信号 myyxbj)公众帐号。用户跟该帐号对话即可存储笔记,目前支持印象笔记帐号绑定,不支持 Evernote 帐号。“这是 Evernote 第一次与 IM 工具有如此紧密合作”,谷懿说。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