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数码 > 正文

智能手表 也许真的不适合我们

发布时间:2013-09-30 01:43:46 所属栏目:数码 来源:站长网
导读:大多数智能手表都无法离开手机单独工作,而且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

智能手表,也许真的不适合我们!

腾讯数码讯(杜杰)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最南端,与Apple Store隔街相望的就是卡西欧手表中国旗舰店,虽然没有对面商家那么财大气粗的店面,但前来购物的客人仍然让店员忙得不可开交。

李毅是一家网站的IT工程师,上周末坐了20公里的公交车来到这里,只为买一只在论坛里被誉为”非常帅“的GB-6900AB-1手表。这是一款可以连接iPhone的G-SHOCK系列手表,具备来电提醒、手机定位、自动对时和接收邮件等功能,当然最关键的是,它有着G-SHOCK系列防水防震的特性。而下一代产品则能够支持Android手机的连接,并具备音乐控制功能,所以吸引着像李毅这样的数码极客人群。

当我们在店里问到李毅为什么不去买一只最近很流行的”智能手表“时,他的回答给很多厂商泼了冷水,“大多数智能手表都无法离开手机单独工作,而且现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那么我就不需要一块功能堪比手机的智能手表戴在胳膊上了,只要像G-SHOCK这样能够简单提醒就够了。更何况,它们(智能手表)的使用时间都太短了。”显然,李毅是做过足够研究才来购买卡西欧手表的,而那些所谓的智能手表都不是他的菜。

6年的轮回,用户仍不买账

李毅的这个问题,正是像何塞·洛佩兹这样的高层所要面对的一个困扰,作为索尼移动全球配件销售总监,虽然他们在一年时间内已经推出了两代SmartWatch产品,但一方面市场局面难以打开,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又咄咄逼人,而更加关键的是,作为最早推出蓝牙手表(智能手表的前身形态)的厂商,如何争取像李毅这样的传统手表的坚定支持者呢?

以何塞·洛佩兹的经验来说,这似乎是一个轮回。

早在索尼爱立信时代他就已经入主配件部门,而在2007年他们就找到美国手表时尚品牌Fossil推出过第一款蓝牙手表,因此,与传统手表厂商之间亦敌亦友的关系,是洛佩兹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但是第一次合作之后,情况却发生了转变。

毫无疑问,由通讯厂商主导的手表产品,最终一定会走上与手机互连以及功能极大丰富化这两条路,至于手表本身的功能以及体验,则被忽视至极其渺小的地位。对此,洛佩兹是这么解释的:“我们从消费者那儿得到很多消息,他们希望智能手表有很多功能,而和这种品牌(Fossil)的合作无法实现我们的目标,所以决定自己来做。”

这个说法直接造就了今天智能手表风起云涌的现状,而为这一情况推波助澜的就是安卓智能平台的成熟,不过从最初的蓝牙手表,到今天的智能手表,尽管拥有了长达6年时间的摸索尝试,用户仍然不买账。

定位的尴尬,与手机并不“登对”

在北京有三个手机集散地,其中位于西三环的公主坟最便利,品牌也最全,而刚刚推出智能手表Gear的三星,早已将体验店设置在了与其合作的迪信通公主坟店当中。这几天,店里的明星产品自然是Note 3以及必须与其配套使用的Gear,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似乎令人们忘记了三星在售的其他手机。

张小蕊算是第一批购买Note 3的国内用户,但对于店员口若悬河一般的推销Gear,她非常反感。在广告公司任职的她,由于经常拜访客户,因此衣着打扮与穿戴配饰都十分讲究,“我不可能戴着这样一款手表去见客户,这种电子玩意一点品位都没有。”张小蕊的回答十分直截了当。

其实仔细分析上市初期的Note 3用户不难发现,能够接受5399元高价且不选择iPhone 5s,那么一定是具有经济基础,追求品质而且不希望追随他人的一个族群,这样一群人的典型特征,就是会以自己三倍左右的工资去购买手表,因为那是身份的重要象征。

而功能琳琅满目配色花花绿绿的Gear智能手表,应该是玩机发烧友的最爱,玩笑一点说,小米如果推出一款低价智能手表,说不定会迅速在“米粉”当中普及,因为这群人是把手机及其配件作为最大乐趣与爱好的,而像张小蕊这样视手机为工具的人,恐怕都不知道如何把Gear连接到Note 3上。“现在手机功能已经够强大,屏幕也越来越大,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花这么多钱买的手机,难道就是为了放在包里?然后用屏幕又小,功能又不全的手表代替它做一切事情吗?这很怪啊。”在迪信通店里,我们听到另一位顾客这么评价智能手表。我想,这可能是当下智能手表所遭遇到的最大问题——定位尴尬。

改变的代价,配件难以上位

诚然,现在所有厂商都是以配件的方式来处理手机与智能手表之间关系的,配件就意味着它不能离开手机而独立使用,个别产品甚至连看时间都需要连接手机。配件的定义同时还意味着该设备是为了扩展或优化手机的使用而被设计出来,虽然智能手表可以担此任务,厂商为此做出的宣传也不外乎是“在小屏幕上体验手机的功能,不必掏出手机就能查阅信息或完成沟通”,但是有什么理由让用户放弃动辄四五千元售价且耗费厂商全部研发心血的手机,去使用一款看起来更随身,但实际上体验并不好的廉价手表呢?

我们知道,用户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改变它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智能手表要做的,却是一手养成一手改变,也就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一方面我们要重拾使用手表的习惯——若干年前正是手机的普及使得很多人放弃了戴表的习惯,另一方面则要放弃凡事依赖手机的习惯,转而交给手表,厂商最乐观的估计,也得要在明星产品迸发的前提下耗费1-2年的时间将用户的使用习惯转移到智能手表上来,但目前我们并没有看到传说中明星产品的出现,更何况使用习惯的改变是要有学习成本的。

我的一个同事这两天正在试用一款智能手表,最虐心的就是要对着手表打电话,这个好似007一般的特工动作,在大庭广众之下显得很搞笑,“感觉像是在用山寨机一样”,他这么戏谑到。而且智能手表本来是为了解放一只手,但是现在对着胳膊打电话完全没达到目的,还不如用耳机彻底呢。在试用了一周之后,他决定还是用回手机,“因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方便的地方,也可能是我对手机的依赖太根深蒂固了。”这位同事边说边建议我也戴一下试试,就知道他的所言不虚了。

虐心的使用,电池是最大短板

实际上智能手表面临的问题还不止是要改变人们的使用习惯,致命的待机时间已经成为最不能忍受的问题。在何塞·洛佩兹看来,索尼已经为智能手表的电池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努力,但最大待机时间也不过一周,同时他也承认,“如果使用频繁的话需要一天一充”。这样看来它很难满足像李毅这样的用户需求,他们对于手表不会去精心伺候,因为就算最频繁的使用,也能坚持1-2年,到时候直接换电池就是了。而如果像我的同事那样,时刻还要想着为手表单独充电,那么就完全是一种自虐式的使用了。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