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里腾讯进入语音识别 这家创业公司押宝物联网对抗巨头
语音识别在人工智能各领域中虽然相对成熟,但远没有到顶。除了高度的提升,广度则是所有语音识别厂商需要发力的领域:比如特定行业的语音识别、歌曲识别、方言识别等。像之前在线上语音识别精确度能达到96%,当落实到和医院合作时,精确度急剧降到60%左右。 云知声销售杨拓刚开始做医疗客户时,也很不适应:医学里有大量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是鲜少应用。如何保证系统知识库既能准确识别日常对话交流,同时又能对这些专业术语进行分辨,平衡很重要。 当时客户需求反应过来,团队马上根据不同科室,短时间内人力收集专业信息,同时辅以机器学习,通过大量医疗数据积累推动算法提升。经过跟医院场景和医学术语的深度定制,语音识别的精确度提升至95%,部分科室经过优化达到98%。 2015年底,云知声的语音识别服务在北京协和医院四个科室上线使用,2016年起全院推广。“最开始我们确实会选择一些相对竞争不那么充分的领域先行切入,但我们不会为了回避竞争,而选择一些根本不存在的市场。”黄伟说。 Nuance在医疗市场,光美国一个国家的年收入就接近20亿美元。 押宝芯片深耕物联网 2015年,亚马逊推出家用智能音响Echo,被视为目前语音识别领域最出色的实体产品,依托亚马逊平台,2016年上半年,出货量300万台。 微软推出小冰,百度将语音团队独立,阿里巴巴将语音识别技术全面应用在阿里云系统上,腾讯智能语音服务系统也上线。 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里,巨头们纷纷入场。 黄伟相信语音交互一定是人机交互最自然的形态。前端语音交互提供入口,后端互联网提供服务。只有二者充分的结合,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多价值。
![]()
而“云端芯”则是在这一轮语音交互竞争中黄伟的希望所在:云是线上平台,沉淀大量基础数据;端最开始是智能手机,现在已全面向物联网迁移;芯片则是云知声所有技术和服务的载体。 早在2014年底,云知声完成来自高通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后,便开始发力芯片领域。对于物联网而言,终端对功耗非常敏感,市场上现有芯片往往搭载很多不必要的功能,标准程度、稳定性达不到要求。 芯片的设计、制作困难重重。云知声之前和一家公司合作,当时在产品部门测试全部通过,结果到了工厂,实际操作中不适配。工厂的生产是有排期的,如果一定时间内不能测试通过投入生产的话,整个产品线都要延期。对方给了两天时间,云知声的工程师直接驻厂,一边不断调试一边和对方沟通。 现在,云知声与高通合作的特殊芯片,功能集中,能耗剧降,适配程度大幅提高。 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接下来近十年里,移动互联网风生水起。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2016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增长几乎停滞,根据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016年二季度为3.404亿部,相比于2015年同期的3.38亿部,仅增加了1%。 那移动互联网之后呢? “物联网将是一个比移动互联网更伟大的时代。”黄伟告诉“”。 目前云知声几乎将全部资源押宝物联网布局,智能家居、车联网、智慧医疗和教育四大领域,合作客户近两万家。他认为云知声的未来将是物联网领域内一家优秀的人工智能服务公司,让机器更好地理解用户,交互变得自然而智能。 “我希望它会成为万物互联之下的BAT。”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