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商务 > 正文

从五具创业公司“尸体”,看清共享经济现状

发布时间:2016-07-20 08:52:35 所属栏目:商务 来源:创事记
导读:文/花满楼 五十度硅语: 实时响应的共享经济,它究竟是科技媒体炒作的一个噱头?还是具有清楚轮廓,明确无误的未来?为何只见 Uber 一路高歌猛进,其

  第一处致命伤口: 它的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是这么说的:“作为联合创始人,我们在一开始坐下来探讨这个创业思路的时候,大家都拍案叫绝,接下来开发原型产品,将销售人员散布出去,但是老实说,到最后我们还是没搞明白为啥不见订单出现。最后我们想明白了,我们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楚的客户定位,也没有做什么实验,甚至连与终端目标客户的对话都没展开过一次。虽然在“汽车停泊”领域中,我们找来了几个专家。但是这不足够。我们应该跟每一个客户进行面对面的聊天才可以。”

  教训:最后还是回到那句老话上。你得开发出一些用户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出来才性。你越是靠近那个“尚未满足的需求”,你的成功概率也就越高。

  第二处致命伤口:供需双方不成比例

  现在确实有很多人都在找停车位,但是车位所有人并不是那么热衷于将自己的车位“临时租借”出去。这就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虽然说这个问题背后还是存在解决方案的,但是就算找到了,整个商业模型也无法实现规模化增长。

  建议:打造一个平台,是非常复杂的一件事。你不仅需要成为弥合“供需双方”的桥梁,而且这个平台具有规模化增长的潜力才可以。在创业之前,你必须仔细地去比较供需双方,揣摩他们的心理。

  结局:关门

  呈上第四具尸体:Cherry:成交量非常低,也没有办法快速实现规模化增长

  创业思路:Cherry 是一家实时响应的洗车服务。客户只要把车停好,上网预约,很快就有人前来给客户洗车。

  致命伤口: 没有办法让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其实,客户要洗车的话不会是天天洗,最多就是一个星期洗一次。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收入变得可观起来。只有两条路:一个就是扩大订单量,让车主都来找你洗车;另外一个就是在洗车的过程中,推销其他与车子有关的服务和产品。或者两个方式同时做。

  但是很遗憾,Cherry 在这两个方向上都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

  教训:Uber 之所以能够得到那么多投资人的青睐,其实无外乎在两个方向上一枝独秀。首先是用户的重复使用率、其次是单次消费金额。如果你想做分享型生意,用户既不能高频介入,每次交易的金额又少的可怜,那么注定你的商业模式是失败的。

  呈上第五具尸体:Prim: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单位经济效益不佳

  (抱歉,这哥们儿死的太快,小编无法给你们提供图片)

  创业思路:实时响应的洗衣服务。上门取衣,洗好之后再送回来。

  第一处伤口:单位经济效益太差

  Prim 要做的事情有什么呢?首先得找个愿意提供干洗服务的洗衣店,然后让那里的服务人员花时间,花着油钱,开到你的房门跟前取衣服,再开回洗衣店,洗完之后,折叠整齐,打包,然后再送回来。这里面的工序实在是太多了!成本非常高,想要在市场上获取到客户,你又不得不推出便宜的价格,到头来每一个订单都是在赔钱。

  第二处伤口:它自身无法处理好“供应商”和“外包公司”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一开始,Prim 是选择把所有单子给 Laundromat 这家公司来做的。后者其实就是前者的“服务供应商”。但是 Prim 后来肯定是要发展成为一个平台的,大大小小的洗衣店进驻之后,Laudromat 意识到其实自己的生意是越来越不好做了,最终 Prim 和 Laundrmat 的合作关系破裂。

  教训:你想打造一个平台的想法是好的,让无数的供应商进场也是好的,但是在前期,出于服务的质量把控,选择唯一一家公司来作为主要的服务提供商,等一步步建立起用户基础之后再选择让更多的服务商进来……

  是时候看黑板,标重点了!

  举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不知道读者是否能够总结出一些端倪。虽然“按需实时共享经济”在描述上听起来很美好,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运营过程中,是存在诸多制约条件和前提的,它们分别是:

  一、供需双方的数量应该匹配

  这样一个平台,应该对供需双方来说都具有同样大的吸引力,如果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这个市场可以说是并不存在……

  二、高频交易

  它应该是发生在生活中的高频交易,只有在消费频次达到一定标准之后,人们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消费行为塑造成为习惯。而一旦使用公司产品成为一种习惯后,那么你就能看到成批的投资人追在你屁股后面跑……

  三、得算账啊!单位经济效益不能忘!

  你每完成一笔订单到底赚多少钱,收入减去各项的运营、推广成本之后还能剩多少落在自己的口袋?你是否做过这样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当然,现在很多公司是拿着投资人的钱,赔本赚吆喝。但是这个“赔本”是力图获取未来的市场份额,实现快速的用户增长。等地位稳固之时到来,“赔本”的外衣脱去,钞票如流水一般涌进它的口袋。

  四、“稳扎稳打”还是“攻城掠地”?这是一个问题。

  第四点无法给你一个答案,但是这是摆在每一个创业者面前的问题。因为每家公司创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拿到的投资额也不一样。很多创业者就在这样一道选择题上犯了致命错误。

  现在的市场竞争如此激烈残酷,这就考验创业者审时度势的能力。有些人,在选择“攻城掠地”的时候稳扎稳打,将原本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拱手相让;又或者是在选择“稳扎稳打”的时候选择攻城掠地,将投资人给你的可怜巴巴的一点儿钞票付之一炬……

  五、服务质量、以及用工问题是摆在每一家科技公司心头上的“老大难”。

  这一点其实 Uber 也在苦苦挣扎,也是“实时共享经济”中惹来争议最大的地方。你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是如何保证平台上交易的质量,以及安全呢?有很多公司都是因为疏于监管,忙于扩张,很快就跳进了自己挖的坑里面。

  另外,用工政策也是一大问题。为科技公司工作的这些人,到底是“独立合同承包商”?还是公司的雇员?要知道这两种用工模式,带来的成本是完全不一样的……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