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商务 > 正文

卖掉公司后 创业者还要战胜这七大心魔

发布时间:2016-05-06 07:17:41 所属栏目:商务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导读:摘要:雷军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到,(创业公司)做到一个差不多的规模,把公司卖掉,其实也是创业者很好的选择。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与其在大浪中为企业的生存挣扎,
> A5联盟

  摘要:雷军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到,(创业公司)做到一个差不多的规模,把公司卖掉,其实也是创业者很好的选择。创业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与其在大浪中为企业的生存挣扎,及时卖出变现,不失为一种选择。但卖掉公司就完了吗?

  创业需要创业者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创业者的人生意义和身份认同都维系于公司。然而,当创业者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如今,这种事情越来越频繁)之后呢?创业者或许得到了一大笔财富,但也会因此失去方向,茫然无措地面对这个重大的问题——接下来该做什么?

  我们访问了22名卖掉公司的创业者,这些企业的资产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每一位创业者的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访谈中,我们还是发现了7个共同点。

  “上岸者”的七大挑战

  1. 身份的失落

  虽然公司的售出标志着创业取得巨大成功,但往往也意味着个人身份与社群关系的失落。认识并面对这种损失需要经历好几个阶段,甚至可能历时数年。

  一些创业者反复说,他们真希望在卖掉公司之前就多想想这些问题,希望有人能预先提醒他们,卖掉公司会让人如此迷茫。因为创业者最主要的社交圈是围绕着公司建立起来的,创业主宰着他们的身份认同,也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

  公司在创业者身份认同中所占比例越大,售出后,这种悲哀感就越浓重。单身的创业者,或者与员工感情更为深厚的女性创业者通常更难适应这种失落感。多重身份的创业者好像能更容易地适应转型,比如有家庭、承担某些公益职责、参与慈善事业、在其他商业机构中任职的人。40岁以下的创业者更愿意接受变化,能更加从容地面对重塑自我的挑战。

  2. 如何找到新事业

  绝大多数创业者并不以金钱来衡量成功,他们更看重自由的感觉。创业者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最好地运用这全新的自由感,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自己的“遗产”。有些人进入慈善行业或政界,有些人培养兴趣爱好或追求新知,再度创业。找到下一个充实的、能实现自我的新事业,是所有“上岸者”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

  得到可观财富的那一刻,本应欢庆胜利,然而,绝大多数创业者对有些问题还没想清楚——公司给自己带来了哪些好处、究竟是自己的哪些能力创造了这个有价值的企业——就开始着手卖掉公司了。由于在这几个方面缺乏分析和规划,创业者往往会被错位、茫然若失和悲伤的心情打个措手不及,一时难以找到满意的新事业。

  3. 适应新关系

  成功的创业者在逐步适应新贵的身份,与此同时,家人、朋友们也在重新评估他们与创业者的关系,原来的互动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

  有趣的是,新到手的财富带来的问题基本是个人转型方面的。极少有创业者会因为这些财富与家人或朋友产生严重矛盾。少数人提到,他们与亲友的关系偶尔会变得紧张,有些亲友希望得到馈赠,有些人不愿意收受礼物。然而,绝大多数人与亲友的关系都变得更加密切了。

  4. 重塑自我

  令绝大多数创业者惊讶的是,翻开令人满意的人生新篇章,以及学习财富管理所需的时间竟然如此之长。他们表示,虽然很喜欢这段自我更新时期中的成长,但在重新找到自我实现的感觉之前,竟然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尝试。二次创业遭遇失败或其他挫折都是很常见的。

  5. 学习理财

  创业者之所以会在财富管理上遇到问题,是因为他们不肯放弃控制权。创业者天生就喜欢通过控制局面,不太适应将财务决策交给顾问来做。他们要找的理财顾问应该是这样的:愿意向创业者传授知识,理解创业人士喜欢积极参与的天性。由于这些需求,创业者们发现,跟资历相似的人们一道学习理财是个很吸引人的方法。

  6. 专注Vs.多元化的挑战

  优秀创业者的素质与优秀投资人的素质并不一致。杰出的创业者需要盯住一个狭窄的领域,专心致志,并且主动积极地管控风险。而成功的财富管理原则与此大不一样,它强调的是多元化,还要依靠他人的专业才能。

  7. 财务规划

  公司售出之前或刚刚售出之后的财务分析与规划至关重要。在最成功的转型例子中,创业者会在售出公司之前,早早就向诸多财务领域的专家们寻求专业意见,例如税务、慈善、地产规划、孩子们的财商教育等。

  “上岸”之前

  在卖掉公司之前,创业者有一大堆事情需要考虑。这些事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了解自己,看清自己从公司中得到了哪些切实的好处。卖掉公司之前,创业者们应当思考的是:为什么自己和这家公司能够成功,自己的能力优势是什么,让公司取得成功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这个模式能够复制吗?

  有些案例的主人公后悔卖掉公司。就像杰里·塞德拉(Jeri Sedlar)在《不要退休》(Don’t Retire, Rewire)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在金钱之外,工作还能为人提供85种驱动力,比如逃避现实、寻找创意、提升自信、令人兴奋、磨练领导力、获得认可等等。公司为你提供了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运用时间的方式还有人生目标,“上岸”之前要想明白这些对你有多重要。

  过来人提出的第一条建议就是认真想一想,卖掉公司之后,至关重要的身份认同感会消失不见,所以应当预先做出规划,趁早寻找替代品。在出售公司之前就应当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圈,多培养个人兴趣。

  另一个重要领域是财务方面。在出售公司之前,应当及早与专业财务顾问接洽,在这个过程的初期,你需要想清楚自己的花费需求、对通货膨胀、税率变化以及适度风险下收益的预期。这一阶段具体财务建议还包括:

  ◆在出售公司之前,考虑建立信托与基金;

  ◆彻底想清楚需要被替代的真实收入是多少;

  ◆对投资收益的预期要现实,要知道它们是否能够抵消你的支出;

  ◆考虑只卖掉公司的一部分;

  ◆如果交易合同中带有股票或获利能力付款(earn-out)的条款,一定要对买家做全面彻底的背景核查。

  把这些全部考虑到之后,你如果做出不卖公司或只卖一部分的决定,可以聘请一个新的CEO进入董事会;然后传授创业心得、做天使投资。如果交易条件中包括持续的收入,或保留职务等软性的支持就会更好。

  “上岸”第一年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