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你的手机,模块化了么?谈移动互联网时代模块化手机之趋势

发布时间:2014-03-21 16:34:19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模块化手机”的概念由来已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谢伟于 2004 年发表了《模块化和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兴起》这篇文章。他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模块化?二,为

今天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模块化手机”这件事。(声明:如果聊得不好,大家轻拍,大家视角不同,观点不一致,求同存异吧)

“模块化手机”的概念由来已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谢伟于 2004 年发表了《模块化和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兴起》这篇文章。他主要回答了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模块化?二,为什么模块化对中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他认为,下游的集成能力,是中国手机制造业兴起的关键之一。

而且,我记得也差不多是在 2004 年左右,当时国内一家一线的设备制造商(忘了是海尔还是海信了)就付诸了行动,只是失败了。“模块化手机”的概念提出以来,大家一直都在摸索,但是相关的技术只在生产厂商的流水线上实践,没有面向大众市场。这点也在谢伟的文章中有体现:那个时代模块化的目的就是在生产厂商里面推广,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和上市速度。所以,后来联发科的 MTK 平台造就了中国山寨机的大行其道,某种意义上说 MTK 真的是将模块化的概念在厂商中发挥到了极致。

而模块化这事,最近最火的莫过于 Moto 的那个 Project Ara 的项目。据说 2014 年的 4 月份(就是下个月)就要发布开发者工具包了。而和这个项目关联的就是那个叫做 Phone Blocks 的视频。其实国内的厂商中兴也在 2013 年底提出了自家的“模块化手机”的概念,并在 2014 年的 CES 展会上给我们带来了 Eco-Mobius 的概念机。另外,企业新贵小米也放出过与模块化手机相关的消息,就是“魔方”。还有像 Mobikoma 这样的项目也是模块化的家族成员。

由此可以发现,模块化手机正在从生产厂商的流水线转向大众消费市场。但是,变革总是会伴随着质疑声和阻力的。

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演进,为何模块化是趋势

30 来岁的人,都经历过,由上个世纪开始的电子消费品浪潮给大家的生活带来的冲击。用德生的收音机听广播,松下的随声听学英语,还有 Sony 的 CD 和 MD 听高质量的音乐,后来还有爱国者的 MP3,进而在 MP3 里面能够看视频了,再后来手机的能力增强,广播、音乐、视频、照相,以及游戏都可以在手机里面完成了,手机成为了一个高度集成化的电子消费品。

基本上所有的厂商都经历过那个 All-in-One 的年代!这是电子设备本身所具备的高度集成、易于集成,且体积小巧等特点所带来的结果。当苹果推出了 iPhone 之后,All-in-One 的概念被推至了我们现在已知的顶点——手机就是一块触摸屏和用户交互,所有的那些功能,都被集成到了手机里面,但是隐藏的比较好,只在你需要的时候才会出现。

再后来,Google 模仿苹果的 iOS 设计推出了 Android,让其他的厂商也可以生产类似苹果 iPhone 那样的设备。OK,至少,从中可以窥见的是,“移动场景”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移动化”这个字眼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我们。那么是否苹果和 Google 已经做足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由此产生了现在更火的“可穿戴”的概念。限于手机的高度集成和成型化的原因,我们已经很难将更多的能力赋予它了。我们需要测量血糖怎么办?我们需要检测 PM2.5 的指标怎么办?那就给手机增加辅助和增强设备吧,而这类设备也必须是便于携带的,这就是“可穿戴”设备提出的背景,很自然的想法。

似乎我们现在找到了一条很好的满足额外需求的出路。但是,我们都知道,需求是变化多端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涌现的。而且,人们永远会对“简便”这一需求不断地提出挑战!我们是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但是,当我们不能再“穿戴”更多的设备时候,我们又要怎么办?“可穿戴”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可穿戴”正在走以前的 All-in-One 的老路,只不过,形式变了下。我们需要思考并找到办法!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手机本身上,是手机的高度集成而不可被用户定制的特点造成的!

解决人们已经提出的和尚未提出的需求的方案就是模块化。将所有的组件都做成模块,人们买到的是模块,不再是整机或者零件,就好比当年电脑的 DIY 市场一样。只是,现在的目的不仅仅为了降低成本,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比如,我想要使用 4G 手机的时候,就不用再换一部整机;我想要玩增强现实的游戏的时候,直接买入一个专门的模块即可。而且,只有做到模块化,我们才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网络资源。比如,当我们想要使用 NFC 的时候,我们现在能够选择的范围很有限!我喜欢的苹果不支持,可是能够被我选择的厂商的产品又做的实在是太烂了!这种尴尬令人情何以堪啊!?

另外,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当用户的需求被激活的时候,模块的需求会非常的旺盛,上游厂商不但可以直接把生产好的模块卖给整机生产的厂商,还能够直接在电子卖场的渠道铺货,直接销售给用户。这样,像中关村海龙、深圳华强北这类市场又会迎来了阔别已久的火热场面。

因此,只有做到了模块化,人们的需求才能真正的被满足,由自己来决定,而不是让别人强加给我们。

变革的阻力,模块化会面临哪些问题

如我们前面所说,变革少不了质疑和阻力,如果质疑已经被否定,那么模块化的阻力到底在哪里呢?姑且允许我从技术实现、产业格局、消费者意识和政府政策来分析一下。

1)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模块化难度还是不小的。电子电路相关的,比如发热、静电防护,机械和材料上的组件固定、防尘等等问题都变得比集成生产时候要复杂起来。不过,好在现在的“可穿戴”技术正在逐渐把这些问题攻克,可以说“可穿戴”是向着模块化的一个过渡,是各个上游厂商和下游厂商的一次深入整合。

技术上讲,模块本身不应该限制最后电子设备本身的形态,现在模块化的产品,都是将自己搞成和现在的触摸手机一样,这就是没有跳出手机的框框造成的。真正的模块不应该是有这类受限制的物理形态的,“模块化”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种规范。不排除现在提出模块化的厂商,例如 Moto,是为了更好的讲解“模块化”这一理念而把模块化的产品做得像个手机,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被此限制住!

另外一点,从技术和硬件发展的趋势来看,软硬结合也是必然的,而现在硬件当中不包含应用本身的做法,无疑是一个需要改进的事情,这当然受限于操作系统的条条框框。但是,设想一下,当人们每一次接入一个模块的时候,应用就已经存在于那里,因为硬件会将它提供给你,这无疑将更具前景!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