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设备硬件已是红海,不如做好周边产业
一个好基友的故事 我的好基友何玺先生觉得上班特别无聊,于是在某个时间点上毅然辞了收入颇丰的工作,继而一头扎进创业者的大潮,经过数月时间的捣鼓,他的创业项目“戴极客”已于日前正式上线。现在我观看他的这个网站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但同时也已经有很多值得让人眼前一亮,比如他的这个网站以穿戴式设备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我的这个好基友做穿戴式设备平台的念头,源于他认为这个行业迄今为止还没有合适的第三方平台服务机构,因此赶在时间前面的话,还有可能捞取这个时代的最后一桶金。因此基于对未来的美好信任,我的这个好基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他的创业征程。我在听了他的描述之后,深感为他的眼光和战略感到敬佩,毕竟在这个穿戴式设备和自媒体红遍网络的趋势来看,你对它们还没概念你都不好意思在圈子里混。 当然和某矿泉水厂商的广告语“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一样,我的这个好基友自己本身不做穿戴式设备,而是给做穿戴式设备的厂商提供平台。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他的这个计划是为有穿戴式设备需求的用户提供接触、了解与购买穿戴式设备提供平台,但他本身不涉及任何硬件产品生产。 我的好基友能不能捞取到这个市场的第一桶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桶金呢? 穿戴式设备有没有春天? 如果这个问题放在一年前问,估计无数的评论家和分析师会将笔者骂死,特别在Google眼镜等穿戴式设备竞相面世的情况下,这种发问显然不符时代精神。不过,也如同任何事物都有不可控的风险一样,穿戴式设备虽然看起来潮流滚滚,但真正对个人而言真的有十分必然的需求吗? 答案其实我也不知道。 从目前的Google眼镜发布第二代产品的趋势来看,穿戴式设备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时期,从这个局面来看,未来的穿戴式设备市场确实有很大空间。不过,在这里我们也应该清晰地看到,穿戴式设备在功能上是否与手机有着大面积的功能重叠,如果和手机在功能上重叠的面积大,那么穿戴式设备的一切未知就值得考量。毕竟相信没有人喜欢头上戴着一个手里握着一个然后腰上还要别着一个。 不过,从Google眼镜第二代的表现情况来看,充分运用人体感官的方式,或许会成为穿戴式设备的一个重要突破点,比如通过眨眼就可以实现拍照的方式,可完全解放用户的双手,再比如轻微的抬头动作,即可解锁Google眼镜的方式,都充分为用户需求而提供了便利,并且这些功能与手机功能并不重叠。 在这里于是便可以发现,决定穿戴式设备未来是否有市场的主要因素,并不在于市场是否有需求,而是在于产品是否有足够的创新。我现在能预计到的情况是,那些只是单纯集合了计步、短信查看等基本功能的穿戴式设备,未来一定没有市场。 穿戴式设备硬件创业已无前途 这里真心不是故意要给一大群穿戴式设备创业者泼冷水,但就我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多缺乏资金和技术、以及行业经验、渠道的创业者,贸然尝试穿戴式设备的进军,那么其结果十有八九将会以失败告终。 和APP、互联网等其他领域创业不同,穿戴式设备在门槛方面的难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其他行业,举个简单的例子,传统的互联网创业只需要有模式和执行即可进行,但互联网硬件产品的创业,首先要有可以得到认可的商业模式,其次要有实现产品生产的技术驱动,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对硬件驱动的把控能力,以及后期的生产与管理能力。对于目前只是有单纯想法的创业者而言,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让整个团队死无葬身之地,目前国内的土曼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穿戴式设备在产品需求方面将如何保证用户的后续需求,这也对穿戴摄设备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问题,对于没有技术积累和行业经验的创业团队而言,运气好的估计能撑过第一道坎,但目前这第二道坎,想必将会是这些创业者团队的诺曼底。 除此之外的其他因素还有很多,每一种对创业者的团队打击,都可能是致命的。 苹果在2005年就录制siri的配音,但苹果却在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中才得以正式将siri投入使用,期间6年过程的时间跨度,是苹果正对产品进行更加深入的精工打磨的过程。一款优质产品的面世时间,苹果均需6年时间筹备,更何况这些刚刚从海外留学归来亦或是毕业证都还没拿到的半途出家小子? 所以,做穿戴式设备的前途风险,并不小,而我的这个好基友选择穿戴式设备领域但不设计硬件生产的做法,我个人觉得算是一种明智之举。未来的市场上,很多穿戴式设备厂商都将步入灭亡,除非他们能在早期就意识到自己的道路,以及有自己的辅助伙伴,我的这个好基友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这样的市场角色。 当然,如果各位穿戴式设备创业者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具有特色的话,那么这样的情况另当别论。 穿戴式设备会催生哪些行业? 虽然上面说穿戴式设备创业已经无太大机会,但这并不是说这个产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相反,穿戴式设备或许会催生其他领域迎来全新机会,比如我的这个好基友的项目即是专为穿戴式设备厂商提供一个对外了解与交流的窗口。 而这种思维的延伸,还可以扩充在其他领域。 比如穿戴式设备引发的媒介推广(事实上我的这个好基友的戴极客已经有这方面的业务),以及穿戴式设备的市场营销,再比如穿戴式设备的配件渠道制造(这个很具含金量)等等,都可以从侧面角度辅助穿戴式设备迎来全新春天。这样的思维也正和淘金热正席卷整个美国的时候,有人剑走偏锋地做起了牛仔裤的生意,对于穿戴式设备而言,这种思维也或不错。 而至于其他领域里可牵连的附属行业发展,也或许正在从未来成为现实。(朱翊/文) (作者简介:朱翊,80后生人。个人微信号:izhuyi;个人公众平台帐号:zhuyiweixin)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