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拥有粉丝?
文/grace 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在眼前耳边的词是“品牌”、“自媒体”、“粉丝经济”…… 过去因为获取信息渠道单一,造星成本大到一般人负担不起,粉丝一词只能用在明星和追星族身上。但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每个人都可以分分钟开启一片自我展示的天空,于是一个个Kol涌现,一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 逻辑思维验证了了自媒体粉丝经济的变现能力,小米带出了产品营销的粉丝经济高潮(虽然黎大大自己说讨厌粉丝经济这个词),明星和公知们也纷纷开始行走在影响力变现的康庄大道上。 有一种的劣根性在于,只看见牛产奶获得效益,没经历过把牛养大的辛苦。让他人知道你认识你,转发你的微博或购买你推荐的产品都不算困难,但要让人成为你的粉丝,这不比造出一个品牌容易。 如果你想从这篇文章中看见方法论或解决方法,请点XX关闭网页不要浪费时间了,我从来不写方法论,不是因为逼格高,而是境界不达标写不出来,我就爱随心随性戳穿吐槽,随便聊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而已。 这一篇想聊聊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拥有粉丝。 造个生动的好梦 爱情梦,创业梦,成功梦,明星梦,中国梦,言必谈梦想的当下,你的梦想是什么? 知道造梦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洞察心理,高大上的范儿接地气的调儿。偶像剧、韩剧看过没?那也是造梦,不是写个富二代爱上灰姑娘这么简单的故事大纲这么简单的事,细节决定成败。小时代火的让人很多人都莫名其妙,但郭敬明的确是个造梦的高手。 忽然觉得小时代和流星花园其实有一些共同点,富二代们和灰姑娘们,爱情友情各种华丽场景和矫情对白。但在小时代眼花缭乱的国际大牌面前,流星花园显得有些糙了。别小看这些逼格高的品牌罗列,这就是梦的细节。好像笔者这种对名牌毫无研究的贫民,断然造不出这么有细节感的高端梦。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不去经历和感受人群,去体验目标用户群的心理,去提炼会让他们兴奋和共鸣的G点,在家闷头对着电脑苦思冥想也造不出一个有血有肉有理有据的好梦。 活成传奇的人 现在人们都特别贪心,追求高效,喜欢有层次感的东西,一口下去五味陈杂觉得才是好滋味,芝士蛋糕太传统,榴莲芝士够新意;拿铁太单调,太妃榛果拿铁就能喝出幸福的味道。当单一的甜或咸无法满足我们的味蕾,纯粹的黑或白在这个灰色横行的世界不再有市场,多元化占据了生活,有故事的人才有机会获得聚焦。 最近褚橙很火,又一群人开始分析这是互联网思维的体现,这是生鲜电商崛起的标志,这是一个的全新的机会……以上全部都是扯淡,这只是属于褚时健一个人的传奇,随便找个农民伯伯种橙子出来卖,某网会花这么大力度把广告投的满世界都是? 几十年才出一个褚时健这样的人物,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知道什么传奇吧?就是中彩票头奖的几率才可能出现一个的人物。昔日烟草大王,牢狱之灾,八十多岁高龄回归果园,人随便吹口气,就能掀起巨浪了。 对事件营销、病毒传播这些稍有留心和思考的人心里应该都大概清楚,什么样的话题抛出来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应该明白说故事的重要性,但没有现实基础凭空编出来的故事是极没有说服力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出牛逼成功的案例,拥有传奇人生的人凤毛麟角,没那么好找。 这就跟星探一样,发现他们的亮点,挖掘他们的潜力,编织出一个未来。(更多学习案例请研究“中国好故事”) 其他诸如雷军,周鸿祎这样的传奇人物,也不用我费口舌多说什么了。要么努力把自己活成传奇,要么就脚踏实地的耕耘。但我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守恒定律不仅存在物质世界,更贯穿我们的生活和思想,在经历和挫折中去领悟吧。 鲜明的人格特征和不惧争议的强大内心 创始人的微博永远都比产品的官方微博要热闹。电商中客服人员成为当仁不让的销售主力。我们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我们要和人交流而不是冰冷的机器语言。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