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大佬们,学小米,必先除小米
这段时间华为很有劲儿,联想很有劲儿,中兴也很有劲儿,看来手机厂商们越来越觉得互联网营销对于如今是多么的重要,这点真的很值得称赞,毕竟觉悟这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他决定你能做的事情和能做成什么样的事情。国内的任何行业对于成功都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与嫉妒,但鉴于我们的学习与复制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有着无人比拟的优势,于是小米的模式,也成了互相学习的目标,但无论是从荣耀还是VIBE,似乎都找对了路子,那么好吧,那我就顺便在这热火的时刻挑点刺儿。 一 产品的价格与层次同质化 华为的荣耀与联想VIBE从售价来看,都是在1700至3000内之间,这个价格区域范围内与其之前的成功推出的旗舰机型价格定位差不多,由此从价格进一步探求市场定位,也应是差不多的目标群体,对于二者来说,只是换了个名字,做了一个社区,消费群体在短时间内会保持一定的热情,一旦后续开发与激情不足时候,难免还是回归于原来的品牌认知,所以市场定位重合,低端品牌不算,高端品牌也勾不着,以华为以及联想2013年度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认知,处于中端市场定位本身就是原来品牌已经做到的,如果只是从市场消费群体的逼格角度出发,那么他的产品首先也不够酷,价格也不够有直接的冲击力,对于消费群体来说,在心智上的认知只是华为或是联想换了个叫法,并未起到厂商想达到的酷或是炫的产品认知。 二 竞争对手错位化,小米的系统与体系难以复制 2013年Q2季度小米的市场份额才2.5%,华为9.4%,三星18.4%,联想 12%,小米就算再出色,能和华为一样的市场份额就已经很不错了,真的不由让人感觉柿子总拣软的捏啊。 厂商们真正去面对不该是小米,起码内心里的目标不该是小米,我们厂商总喜欢什么事情都凑一锅,手机功能凑一锅,商业模式凑一锅,竞争对手也凑一锅,仿佛这就是一种特别正确的商业理念,小米那么火,国内传统手机厂商侧面营销也算是一个功臣,然后我们继续在自杀残杀之中,让三星,让苹果继续渔翁得利,如果小米是一个那么容易追赶的对手,那也算合理道理的事情,但对于华为,对于联想来说,小米的市场份额还不足以造成什么威胁,另外趁着小米火热的时候,殴打小米,本身也不是件特别智慧的事情,小米的崛起,小米的模式可以给中国手机厂商作为优秀的案例参考,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三点必须具备方能成就这样的企业,雷军一直强调团队的大多数都是技术研发,这点我是相信的,对于小米来说,只是利用互联网平台把原先无法与消费群体直接沟通的瓶颈给消除了,这不仅仅是他产品的优势,在他企业的商业体系里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一直执行的很到位的,而对于华为或是联想来说,这样体积的企业,不是由某一个人能说的算,今天觉得这个好,就可以这个,明天觉得那个好,就可以学那个,但差异就在这里,小米体系说的算只是雷军一人,从战略方向上来看,企业体系内部的内耗明显会少于华为与联想,从雷军的角度,他去工厂化,去产业链化,是没什么问题,因为他毕竟是个互联网的公司,从行业的角度出发,他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负担与牵扯,所以重新复制一个小米,等同于回到过去,复制个华为与联想,不具备时机与机遇。 三 不是没有所为,而是大有作为 小米已经把国内手机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提升了一个台阶,那么意味着之后手机提供商们对于消费体验都必须达到甚至超过小米方可立足,追击小米并不是追击小米的价格与产品,而是追击小米的还缺乏的消费体验,对于市场份额来说,小米在扩大,但不代表未来就没有风险,从小米的战略布局来看,要做电视,要做小米盒子,要做其他等等,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其产能受到的质疑依然是最大的,深刻理解小米的饥饿营销,并不是特意去操作,而是在量冲破了一定界限之后,也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但面临也有两个风险,一个风险是消费者不买账,二个强加的产能指标对于质量风险成反比,但小米还是顺利的度过一关,对于国内的传统手机厂商,对于产能,对于产业链,甚至对于实体的售后服务,都有着优势,所以去除小米的销量,才是小米产品真正的亮点,在十年前,一个用户购买了手机,那么在商业模式里我们认为这个交易已经结束,而十年后,当一个用户购买了手机,这仅仅是交易的开始,这才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我们厂商破万个小米容易,但重新树立一个新华为或是新联想,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