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的命运?入赘百度还是填充腾讯?
和菜头写了篇《我们都是花栗鼠》的文章,说的是互联网时代收藏取代了阅读,文档取代了知识… 这个观点算是比较主流的思考吧,也确实这样,在这个时代,阅读是奢侈的事情,但在网络世界里,收藏、下载、分享、赞的人和次数很多,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完整的把“收藏、下载、分享、赞”的内容阅读了?阅读后又有多少是还能够思考的?这数据会更少的。 无论是一篇新闻,一个论坛帖子,一个博客文章,一条长微博..看一眼,转发、评论或者点赞,没有完成看完就发表意见是常见的事儿,这很难说是好事也是坏事,但这就是常见的事儿…以及,我猜,西方世界也是如此吧,所以标题党和twitter才如此的流行。 微博和朋友圈,常常有一些朋友推荐一些长文或者长图,我其实还蛮想了解下分享者们的行为逻辑:是看到标题就转?还是看那么几段?还是真的阅读完了?以我自己为例,是常常看不完的,因为好多时候是因为标题或者扫一眼,以及觉得这个作者或者这个事儿不错..就转发或者分享了。 说了两段和知乎无关的事儿,回到“知乎”这个话题吧。 和前面两段有关系,最近发现来自“知乎”的内容分享好像突然变多了,看到来自知乎内容的渠道主要是 微博 和微信公众号以及朋友圈…内容五花八门,但总体来看除了一些类似神回复的段子在流行外,总是有一些诸如祥瑞马亲王之类的长文回复在流传.. 还有诸如曹操为啥重视关羽之类的歪解历史等等吧。 对于知乎,最初是常常潜水的,关注的方向是互联网、营销和市场等等,但后来发现其实知乎没那么有趣:一方面是想找到一些“知识”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渠道,另外一方面感觉在最最早期的野蛮生长之后,知乎的一些好的长回复其实“运营”的结果…运营的结果就是类似三五千字的长的神回复很多,但其实很多时候是和“知识”无关的,多数都是打着“知识”名义的长段子的节奏.. 也就是说,“知乎”曾经慢慢淡出我个人的视野,因为它最初的知识分享慢慢变得对我个人来说是“没用”的.. 写这篇文章其实是想听听朋友们的想法,你们在知乎上还是那么热衷分享吗?以及频率还是那么的频繁吗?以及“知乎”的广告开始有了吗?广告的展现有创新吗?期待有朋友能够按照知乎流行的方式给有一些见解。 对知乎再次的关注是其创始人上《非诚勿扰》,算是一个话题,接着就是开始在微博和朋友圈发现对知乎的分享突然多了?是知乎的发展进入“跃迁期”了吗?还是周边的朋友们突然开始喜欢知乎了?这点无法判断,但总觉得似乎有“运营”的影子…是知乎加强了对外的传播了吧?有可能。也有可能是有大的动作,并购?融资还是其他资本上的动作,值得期待。知乎是家好网站。 对了,还要需要补充一个想法,不知道其他朋友有没有感觉到,虽然说阅读和写作是越来越稀少和奢侈的事儿,但“知乎”上乐于分享和码长文的似乎不少..幽默点的说法是,知乎激发好多一肚子墨水人的创作欲,百度知道则是激发了屌丝的积分欲.. 最后简单谈谈“钱”吧,知乎可以赚大钱吗? 以知乎模仿的对象问答网站Quora为例,近期的新闻其实蛮少的,之前在雅虎大肆收购的时候也传过些绯闻但没有真的实现,Quora的说法是目前仍然发展重与盈利,所以暂时投入仍然大于支出,Quora创始人安吉洛曾表示赚钱的方式会是广告,也有可能是通过会员付费的模式,或者是通过专家咨询模式来增加营收.. 知乎应该也是如此吧,但作为创新工场做的最好的产品之一,商业前景其实还是蛮多“槛”的——比较好的是,投靠豪门。 最适合知乎的金主是百度,百度问答类产品还是蛮强的,但没有知乎这么高质量的人群,以及粘度和影响力;这对百度是很好的补充,就是冲着知乎上的用户,也值得百度的支票飞舞.. 腾讯也是不错的买主,腾讯对于高质量内容和用户的渴求是同样饥渴的,搞定知乎,对于腾讯也不是难事儿… 知乎,发展很重要,商业也很重要,是独立发展,还是嫁入豪门,都是一个不错的样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赵勇:新媒体营销实战派: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631d70102equj.html),感谢。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