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来了,微信App来了,微信能力来了
说手机支付宝颤抖会有些夸张,但阿里显然已经警醒。 愚人节便有消息称阿里“旺信“要推公众平台,而后微淘、来往、来往公众平台、支付宝推送功能纷纷上线。除了补齐社交和公众平台的短板外,阿里近日更是大力将用户推向移动端。双十一前夕阿里产品提供免流量服务,最近则通过费率调整驱使用户使用手机支付宝。 微信支付影响的不只是手机支付宝本身。通过微信支付盘活腾讯电商系,让淘宝店主纷纷入驻微信或者易迅开店,直接动阿里的基业。易迅网高管演讲时甚至说:“如果将来淘宝不再存在,易迅也不再存在,只有微信,会发生什么?”。 不过,微信支付影响了阿里,但又不只是影响阿里,支付宝并非首当其冲。 移动支付本身就是个Big Case,银联、银行、运营商、储值卡、拉卡拉、NFC近场支付等已经玩家众多。在线下实体商家看到数台POS机、扫码仪、刷卡器、羊城通刷卡仪(公交卡)、甚至NFC感应器并不奇怪。而微信支付会成为下一个线下颇具实力的支付形态。由于支付宝此前在线下支付市场不大,并不会受到大冲击。 再看App内支付。例如游戏道具收费、微信表情收费这类小额支付。这类收费此前既有手机支付宝,手机财付通这些玩家,但更主流的玩家则是运营商的话费支付。中国移动数字音乐、数字阅读、游戏动漫和应用市场的一大核心能力便是话费小额支付。腾讯很多增值业务收费正是使用运营商的话费支付,而现在除了会逐步摆脱依赖外,其他App内支付也会多一个选择。不过,iOS上的App内支付,如何绕过苹果,是个问题。 Web扫码支付对原有网络支付市场的影响,我并不乐观。PC端的支付习惯经过多年培养,要改变也没这么容易。公众账号内支付,此后必然是微信支付的天下。整体来说,微信支付是一个强有力的玩家,要颠覆谁,抑或一家独大则不大可能。很可能微信支付会在这四个场景中抑或新的场景中,找到它最擅长的建立优势。 新能力:百度、高德和迅飞被影响,微信内的接口调用需求是微信的 微信接下来会将语音识别能力开放给微信之外的App。同时还会提供语义识别能力开放。这一块是科大讯飞、百度、云知声等厂家的既有市场。 科大讯飞和云知声是业界知名的2B 语音能力提供商。前者是中国移动投资的上市公司,在语音市场根深蒂固,形成技术、数据和品牌优势。云知声则是创业者中的佼佼者,乐视盒子、搜狗语音助手、易信等产品便使用了云知声的能力,不久前云知声还完成1亿元的融资。百度则是在Siri之后开始研发自己的百度语音助手,并自主研发语音技术,现已成熟,10月25日百度上线了语音开放平台,将能力开放给开发者。 之前了解的是,微信语音识别团队30多人,在人力上与传统语音巨头少则数百多则数千有差距外,在数据和技术的积累上还需追赶。微信因为语音交互的基因,不缺语料,百度此前表示自己的识别率已高达90%,微信今日则称在某些特定领域,识别率已高达92%。耐人寻味。微信也多次强调其语音识别开放的思路是,在垂直领域深度定制,帮助微信公众号开发者实现智能客服。由于不同领域的语言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因此面向特定领域例如金融客服提升识别率也是可行之道。但通用性上与讯飞、百度相比还是会有差距。 第二个即将开放的能力语义更是搜索引擎的专长。所谓语义是指理解自然语言。微信并没有搜索引擎的基因,而腾讯搜搜已经并入搜狗,在语义能力上微信不论是借助外力还是自力更生,要超越百度也难。典型的例子便是Siri和Google Now,后者因为语义解析和内容方面的优势,在效果上胜过Siri。 第三个图片识别能力开放,这个目前国内并无对应的接口。百度在这方面已经进行较多探索,例如推出百度魔图、百度以图搜图、百度移动图片搜索等产品,甚至还一度传出要开发Baidu Eye这一类似Glass的产品。百度凭借海量的图片库、深度学习方面的一些人才和技术优势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不过,百度暂时还未将这个能力开放。 微信开放后,企业、卖家可以上传一些领域内的商品图片,用户扫一扫实物图片后便可快速匹配对应的结果。而朋友圈里面的隐私图片并不会被这个能力拿去使用。这意味着微信图片识别只是百度做的很小一部分。微信此前推出图书封面、CD封面等扫一扫功能,已经让百度感受到移动搜索的威胁,现在能力还有差距,百度也不能不防。微信此举或将推动百度图片识别能力的开放。 最后就是地图的开放。目前中国地图百度和高德已经形成双寡头的地位。前者将地图作为移动平台级业务培育,后者则被阿里投资作为O2O的重要一环。而腾讯此前由于地图由搜搜负责,并且接入高德数据,并未获得与腾讯地位匹配的份额。反而是搜搜街景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搜搜这个品牌行将消失,腾讯地图也将成为腾讯MIG除了安全外的重点业务。它在支撑微信的同时,也将通过微信获得用户、POI数据、LBS标注、用户数据。可以说,此后是协同发展,去与百度和高德抢夺地图市场。 不过,也可以看出,微信不论推出哪种接口,并不是“为了与XX竞争”,而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为了满足合作伙伴和开发者的能力支持的需求,自然而然的行为。很简单,如果微信不提供这些能力,就避免不了一种尴尬:公众号开发者一边调用着百度云的各种能力,抑或竞争对手阿里旗下的高德的地图,一边共享着微信的数据和用户。微信提供这些能力就算不够完善,由于有一体化能力服务的优势,有垂直领域的优势,也将与百度等展开对开发者强有力的争夺。 就在CSDN几天前举行的MDCC上,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宣布百度内测3个月的轻应用平台即将在12月正式开放。而百度轻应用平台与微信公众平台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均具有开发成本低、快速部署、用户便捷使用的优势。所不同的是,微信有社交优势,而百度则是流量和发现内容的能力。最生动的例子便是:你可以将微信公众号以名片分享给朋友,百度很难做到;但通过需求例如“搬家、找阿姨”则可以在百度搜索到轻应用,微信公众号则需要通过扫码,抑或知道账号名称或ID才可发现。 不过,微信是基于通信和社交的一个平台,而百度则是围绕信息的搜索引擎。App是为了满足需求解决问题,必要性、适合性和成本均需考虑。不论哪一种App形态,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