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大考验
如何让用户持续尖叫?如何在更广阔的市场开疆拓土?今天的小米,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却也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9月5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小米召开一年一度的新品发布会。 小米的团队在会场里布置了2300把椅子,但是到场的人数却将近3500人,单是媒体就来了400多家,大大出乎此前的预料。许多受邀参加发布会的人都是带着朋友来的,本着与“米粉”交朋友的宗旨,小米方面也只得放行。超额的观众让本来宽敞的会场变得拥挤不堪,所有的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在会场外面,闻讯赶来的黄牛们在以1200元的价格收购小米赠送给现场“米粉”的红米手机,而它的官方售价其实只有799元。 小米当天推出了两款新品——小米手机3和小米电视。当听到雷军揭晓小米电视的价格是2999元的一刻,记者旁边一位年轻“米粉”脱口而出“我后悔了”,他刚为家里添置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视。现场粉丝们的尖叫和欢呼,宣告了这又是一场成功的产品发布。 不过小米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公关危机:发布会上被重点推荐的WiFi共享功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由于在隐私保护方面考虑不周,这个本意是为方便用户上网的功能受到了大量质疑。最终,小米不得不暂停这一功能来平息风波。 短短几天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其实也是小米过去3年经历的缩影,在搅动行业原有格局的同时也不断引发争议。 刚刚过去的9月,与其说小米又完成了一场新品发布,倒不如说它经历了一场成人礼。正式发售11个月的小米2(包含小米2A和2S)销量突破1000万台、2013年上半年销量703万、MIUI用户超过2000万,这些数据都标志着小米已经跻身本土手机的第一阵营;而产品线的延展以及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更宣告着这家公司已经进入了成长过程中一个全新的阶段。 角色变换 9月10日晚7时许,就在苹果新一代iPhone发布会开始之前的6个小时,小米以“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智能手机”的身份登上了当晚的CCTV新闻联播,虽然这个称号在新一代的iPhone 5s发布后变得有待商榷,但是在CCTV代表的官方语境之下,小米公司俨然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的民族骄傲。” 从创建之初雷军故意的“隐姓埋名”到如今的人尽皆知,小米崛起的故事成就了一段行业传奇。而在普通消费者眼中,这家公司的形象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虽然一直顶着“为发烧而生”的旗号,但是今天的小米显然已经不再是诞生之初那个只为发烧友服务的品牌,这从MIUI不同版本的用户构建比例当中就可见一斑。一个颇具说服力的数据是,目前MIUI体验版、开发版和稳定版用户的比例大概是1:1000:20000。也就是说,大约每20个用户当中,才有一个是所谓的发烧友。 随着用户构成的变化,小米一直标榜的“发烧”气质也在发生改变。 “‘为发烧而生’是个产品定义,而不是市场定义,是指我们要用发烧的精神来面对和设计我们的产品。”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告诉《商业价值》,“‘发烧’其实就是好玩,我们希望将来小米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年轻、好玩的潮牌。”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