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源头活水的维基百科 已经不行了吗?
这很快引起了反馈,其中最活跃的志愿者推行了一系列新的编辑工具和官僚程序,旨在打击违规的编辑操作。他们创造的插件允许会员编辑快速查找词条的变化,通过鼠标点击撤销或警告一些编辑行为。他们设定自动化的程序,自动撤销格式不正确的修订,并对一些可疑的编辑行为提出警告。 严厉的新措施开始奏效。蓄意破坏被控制住,骗局和丑闻变得不太常见。维基百科重新稳定下来,词条不断增长,词条的范围和质量也相应提高。今天,英文维基百科拥有440万个词条,并且拥有2310万条以上的,用其他286种语言编纂的词条。 但是,伴随着更严格的规则,更严重的质疑气氛,也带来一个意外的后果。维基百科的新用户,他们的第一次、或者尝试性的编辑,不可避免会出现许多错误,不停遇到挫折的他们很难有兴致积极地投身编辑。被高效、客观的审查机器压制的新用户,会让编辑行为本身索然无味。活跃于英文词条编辑的人数,从2007年的51000人,缩减至今年夏天的31000人。 “我注意到从2007年到现在为止的跌幅状态”。一位曾为维基媒体基金会承包商的Aaron Halfaker说道,“维基百科像是在用这套新的编辑器,扼杀自己的资源。”Halfaker和他在明尼苏达州大学的同事,以及华盛顿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分析了维基百科的公共活动日志,绘制了一系列图片,证明了这一点。 自2007年以来,新的编辑控件开始生效,词条编辑新手的修订内容即刻被删除的可能性逐渐上升。在同一时期,机器人删词条的行为增长要远远高于人工干预。不出所料,数据还表明,即便是善良耐心的新人,从他们第一次尝试编辑算起,两个月之后,还能坚持下来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新人存留度 根据他们的报告,研究人员建议维基百科更新其座右铭,从“任何人都可以编辑的百科全书。改为 “任何理解词条规范,适应社交方式,能接受半自动化的系统警告和拒绝通知,依旧愿意贡献自己时间和精力的人可以编辑词条。” 由于维基百科尚不能补充足够均等的编辑团队,所以它的词条倾向于西方的科学技术,以男性感兴趣的内容为主要的题材。 2011年,明尼苏达大学和其他三个学校的研究人员发现,由女编辑编辑的词条和或者女性更感兴趣的词条,要远远小于男性和中性词条。另一项2011年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发现表明,84%的词条的标签来自北美和欧洲,南极洲的词条数,甚至高于在非洲或南美任意国家的词条数。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