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佛山站长网 (https://www.0757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ifanr、虎嗅、雷锋网和极客公园等网站的异同

发布时间:2013-10-11 07:38:2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突如一夜春风来,众多的科技媒体网站拔地而起,什么Donews、36Kr、cnBeta、ifanr、虎嗅网、雷锋网、极客公园、Pingwest 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都订阅 RSS 来看当然不实际,

突如一夜春风来,众多的科技媒体网站拔地而起,什么Donews、36Kr、cnBeta、ifanr、虎嗅网、雷锋网、极客公园、Pingwest 等等看得人眼花缭乱,都订阅 RSS 来看当然不实际,但是又不知道选择什么,后期渐渐地接触多了,也开始给雷锋、极客公园写写稿,对这些科技媒体网站的异同也有所了解,准备写一篇介绍一下,不过在知乎上看到一篇雄文,在认知度和深度方面远甚于我,所以转过来,在最后加上我的一些认识。

keji

1、solidot & cnBeta(技术理想与商业精神)

上世纪的IT史上有两个重要的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和比尔·盖茨。一个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预言“软件的自由,关系到人类的自由”。另一个是最成功的商业软件开发者,靠写代码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以他们为代表可以划分自由软件和商业软件两个阵营。简单来说,自由软件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使用、复制、研究、修改和分发,比如 Linux 。商业软件则不允许自由使用、复制和修改,比如 Mac OS X 、 Windows 。这两个阵营对立的焦点在于,商业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极端,而自由软件阵营认为对方太贪婪。缺乏开源运动的影响,在中国难觅自由软件的势力,但作为世纪初科技媒体的重要旋律,依然值得关注。这些在 solidot 和 cnBeta 两家媒体上依然可以找到影子。而开源闭源之争到今日也演变成两种新的时代精神,截然不同却可能殊途同归。

在只有程序员才看科技资讯的年代,solidot 和 cnBeta 是两个主要的资讯来源。solidot 可以看做 Slashdot 的国内版,Slashdot 是一个科技资讯网站,Linux 与开放源代码运动的狂热份子主要活跃于此。solidot 的趣味一脉相承,他们关心软件和个人的自由。理查德·斯托曼对于大多数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斯诺登”应该有所耳闻。solidot 是这样一个网站,相对于诺基亚发布Lumia 1020,他们更关心斯诺登和情治腐败;相对于《致青春》的社会化营销,他们更关心《TPB AFK》和版权制度是否合理;相对于拟物与扁平化设计,他们更关心SOPA(《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缩写)是不是恶法。

solidot-cnbeta

在不懂代码的人眼里他们是关心政治的,他们是不被理解的。但其实,他们只是关心代码的自由,和 bug 一样敏感,且无法容忍。除此之外 solidot 还关心什么呢?今天 solidot 的两条新闻是“暴龙留在鸭嘴龙尾巴上的牙齿显示它确实是食肉动物”、“海王星发现一颗新卫星”,科学和技术的虔诚理想,简单纯粹。

cnBeta 站如其名,最早只是程序员和电脑达人获取软件最新版本的地方,用户群主要是 Windows 用户和极少数 Linux 用户。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版本控”,只需要理解所有iOS、Android应用都要第一时间更新的手机用户,和凡有新的产品都要抢先的试用的产品经理。如今 cnBeta 已经很少发布最新软件版本了,逐步变成了泛科技新闻的媒体。

一个重要的改变是00年代中期,IT产业主导力量由技术创新转变为产品创新,准确的时间点是00年代中后期,web2.0等概念的提出, facebook 、 twitter 等社交网站的兴起。张小龙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从富有个人主义英雄色彩的程序员(foxmail)到理解大众需求产品经理(QQ邮箱、微信)的转身。同时这个圈子专属于IT从业人员的话语权也下放到普通人群,科技博客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从知乎上点评人人网的天才高中生到北京街头的出租车司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cnBeta 也为人诟病,指责其已沦落成娱乐网站。作为一个用户投稿的科技媒体,用户的构成决定了内容的构成,科技也像天气、体育、娱乐一样成为日常消费和消遣的资讯内容。在这股热潮中,Facebook 的“连接全世界”和乔布斯的“再一次改变世界”所代表的商业精神功不可没。

阮一峰 & apple4us(个人博客与群体博客)

ruanyifeng-apple4us

说到个人博客,不得不提阮一峰。他是豆瓣9点科技分类下订阅人数最多的博客,笔耕不辍,从2003年持续至今。他是经济学博士,也会写代码,他最崇拜的人是理查德·斯托曼,对自由软件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翻译的《软件随想录》和《黑客与画家》在国内热销,他还翻译了《软件专利的荒谬性》等冷门纪录片。他趣味广泛,在博客内容除了IT技术还包含电影、历史相关的文章。他并不神秘,但从不张扬,没有公开的微博和微信。他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编程”的最佳注脚,只要他的博客还存在就是“RSS不死”的坚定理由。

独立博客就是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往往是主流媒体轻描淡写又容易忽视的地方。比如阮一峰对版权制度有非常深入观察和思考,系列文章鞭辟入里。互联网上散布着很多这样的个人媒体,有人研究个性化推荐,有人研究多平台同步,有人研究字体排印,有人研究交互设计。他们未必大声,但这些个人视角是多元化科技资讯的最好填充。

除了个人博客,还有一些科技博客是从几个怀着相同写作目的的朋友发展来出的。apple4us的写作团队都是苹果产品的爱好者,ifanr最初是几个爱好拇指设备的年轻人。apple4us最初只写苹果相关的博文,更新勤奋,给当时还是小众群体的苹果用户贡献新鲜的产品资讯、公司动态,奠定了这个群体共同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他们团队中不乏博闻强识造诣颇深的厉害人物,也不再满足于报道苹果的一切,在更为宏大的叙事上跃跃欲试。《明日报告:阅读的未来》就是一个非常出色的策划。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写作才华在科技媒体中少有,但毕竟是兴趣写作和翻译,有些工程烂尾,比较遗憾。

群体博客的作者都基于共同的产品爱好,而同一产品的用户群,他们的审美趣味、价值理想都存在着共性,他们的解读对于理解产品本身也有极大的帮助。

(编辑:佛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